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材分析

2022-10-12 07:21:03 字數 5404 閱讀 2451

這冊教材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由於學生剛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校園,因此教師在平日教學過程中既要了解教材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基本情況及差異,注意養成教育。下面就這冊實驗教材的主要特點做一簡要介紹。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製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製加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如前所述,這冊實驗教材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教材的編者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認數和計算結合,加法和減法穿插編排,突出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較好的做法。

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這冊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擴充套件知識的範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冊相比較,其主要變化是:

(1)調整原「準備課」的內容,增加了「比一比」、「分類」兩個單元。

對現行教材「準備課」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保留「開學圖」和「數數」的內容,組成第一單元「數一數」。在第二單元「比一比」中,充實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內容,增加「比長短」、「比高矮」等內容。在第五單元「分類」中,充實了分類的教學內容,增加以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的內容。

比較和分類是兒童學習數學時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際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比較和分類思想,掌握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做了很好的準備。

(2)充實「認識圖形」的內容。在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安排了直觀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從觀察、操作認識立體圖形入手,引出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體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絡與區別,為學生認識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關係積累經驗,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增加了「認識鐘錶」,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和實際操作,讓學生認識鐘面、直觀認識整時和半時,初步體驗時間的含義。

(4)在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注意滲透一些簡單的統計初步知識的內容。通過例題、練習題、實踐活動等內容,滲透簡單的形象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和資料的收集的方法等。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的設計注意下面幾點: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例如,分類概念的教學從學生熟悉的商店貨物的擺放形式引入,讓學生運用自己經驗理解、體會分類的含義和作用。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例如,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安排了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實際活動,感受、體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分類教學也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以及學生間的互相交流,體會、理解對同樣的物品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法。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例如,第46頁的「生活中的數」,展示了兒童生活中經常碰到有關數的表述,這是學生已有的經驗,由於溶入了數學的含義,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而且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教材注意為學生提供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設計的情境、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的風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例如第6~7頁、第14~15頁、第96~97頁、第114~116頁等用蝴蝶頁展示了:小豬幫小兔蓋房、野生動物園、學校運動會、我們的校園等等,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情境,而在這些有趣、美麗的圖畫中包含有許多奇妙的知識,需要學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兒童主動**的慾望。教材還新編了具有親切感的「編者的話」,設計了新穎的「目錄」,努力使學生感到教材是為他們編寫的,讓孩子們喜歡教科書。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教材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重視了這一點,為教師結合教學進行愛祖國、愛科學、愛鑽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提供了豐富的、符合兒童特點的素材。精心設計了:

美麗的校園、金色的秋天、美麗的小湖、和平廣場、做值日、過馬路等情境,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和平、保護環境、尊老愛幼、珍惜時間、遵守交通規則等的教育。例如「美麗的校園」展示的是我國富裕的鄉鎮中心小學,在學校裡學生們努力學習、熱愛科學、尊重師長、互相幫助。教材整體體現了豐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學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絡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實驗教材仍然按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的原則編排,把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為: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進製加法和20以內退位減法。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採用把10以內的數與加減法分為兩段進行教學:

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中,先整體認識1~5各數,再教學加法和減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並通過加、減法加深理解1~5各數的關係;然後認識0,出現有關0的加、減法。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中,分為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三段教學。

這樣的安排便於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數與加減計算。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把減法和加法適當聯絡起來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加、減法的聯絡和區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比較熟練地掌握加、減的計算方法,也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實驗教材的10以內的加、減法,仍是把加、減法結合起來教學。

從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開始,把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把有關的加、減法算式對照排列,便於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逐步體會到加、減法之間的關係,並逐步會利用聯想算出加、減法式題的得數。教材最初出現根據一幅圖寫出乙個算式,逐步過渡到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算式(兩個加法的或兩個減法的),再過渡到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兩個加法的和兩個減法的),使兒童在頭腦中逐漸建立起加、減法的內在聯絡。到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學生就能把這種規律性的聯絡運用於學習新知識中,實現學習的遷移。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冊教材根據當前入學兒童已有的基礎知識,在10以內數的認識方面減少了課時,將乙個乙個地認識數改為較為集中地認數。

先集中認識1~5各數,然後認識0;6~10的認識分為6、7的認識、8、9的認識、10的認識三段進行。但是,實驗教材仍然重視學生數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

同時教材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1~5各數的認識,教材先體現如何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接著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的操作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數含義。又如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通過了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圖,可以提出各種水果知多少的問題,再通過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兩個數的比較,認識比較的數學符號。此外,教材還安排了估計一些物品的數量,展示學生用數來表達、交流生活中的有關內容(「生活中的數」)等等。

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概念,發展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計算教學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教材的編排仍然採用現行教材的基本結構,特別是20以內進製加法仍然採用先出9加幾,然後出8、7、6加幾……的編排方式,以便突出「湊十」的計算規律,使學生能夠把已經掌握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新的情況中去。

本冊計算教學部分的另乙個突出特點是體現了演算法的多樣化。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標準》認為: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根據這一理念,本冊教材從加減法含義的教學開始就引進了多種演算法的思想,並在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製加法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具體措施是:

(1)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材注意提示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2)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以「20以內的進製加法」的教學為例,教材的編排注意了:(1)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學校運動會上的計算問題)。

(2)提示教師讓學生擁有自主發現的經驗,尊重學生發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只提問「你喜歡哪一種方法?」不急於評價)。(3)提供「湊十」的簡潔演算法,但不要求學生準確地說明算理(不再出「想:

……」)。(4)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地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教學9+5的例題)。(5)展示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通過同學間的互相交流,讓學生了解計算的多種方法(教學8+9的例題)。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學反思

數一數 教學反思 數一數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一上第2 5頁的內容,第2 3頁是一幅美麗校園全景圖,圖中有教師 學生 鮮花 樹木 樓房 鴿子等可供學生學習的素材,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充套件到20,而且畫面中,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還會數出很多不同的數,這就給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事物 學習的空間。在...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完整教案和計畫

第一單元 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第1 4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 5頁的內容,第2 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 學生 鮮花 樹木 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充套件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單元試題 全冊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單元精品試題第一單元數一數 學校班級姓名等級 一 先數一數,然後連線。二 把同樣多的用線連起來。二 把同樣多的連起來。根據數字給下列圖形塗上顏色。四 用自己喜愛的圖形表示,並在裡寫上數字。五 看圖圈數字。六 數一數,填一填。有 個,有3個,有2個。這一行共有 個圖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