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學反思

2021-07-12 04:05:35 字數 4945 閱讀 8590

《數一數》教學反思

數一數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一上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校園全景圖,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鴿子等可供學生學習的素材,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充套件到20,而且畫面中,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還會數出很多不同的數,這就給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事物、**學習的空間。在教學之後,我認為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一、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並不要求都數到,在學生數出以後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這樣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老師也了解了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而且還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到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更快的適應學校生活,讓他們感到數學**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數學是有用的知識,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剛入學兒童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我給學生創造了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數數方法。 例如,在數樓時,我讓學生先自由數,然後再小組內交流 ,最後再讓學生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數的方法和數的結果 。

《比一比》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比較物體的多少、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感受比較的數學方法。課堂上利用了實物投影,呈現果樹、小兔子、木頭、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磚、鉛筆、學生等景物和場面,提出了比較誰比誰多、哪個人高、哪個長等問題,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高矮的經驗,一般他們都會進行直接判斷。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了乙個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反思如下:

(一)聯絡實際生活,探索比的方法,鞏固比的技能。當學生學會了比長短、高矮後,聯絡生活經驗,說說、比比身邊的事物,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合作交流。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並在交流成果中,學生不斷地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發現,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的發現,又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

這樣既有助於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又能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實踐活動,讓同桌兩個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找幾個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另一種是觀察花蜜那,作出判斷,畫面中有些物體的長短、輕重關係不是十分明顯,需要經過簡單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斷。

(三)選孩子喜歡的活動,給孩子質疑的空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方式激發學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

《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數字1-5、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對加減法的含義有了一定認識,能看圖列加、減法算式,並能看圖說出圖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初步體會0的兩個含義,表示沒有的含義和表示起點的含義,初步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

在教學安排上,首先,我先通過三幅圖展示乙隻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過程來說明0可以表示沒有的含義,揭示了0的第乙個含義。然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找0,學生發現生活中的0還可以表示別的意思,體會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次,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0,說明0表示起點的含義,最後進行0的書寫教學。

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有乙個情境分別出現2片荷葉,一片荷葉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葉上沒有青蛙。接著兩片荷葉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這個情境出現後,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並提乙個數學問題。

求一共有多少?這樣的看圖敘述提數學問題在之前的加法學習中已經落實,並且在作業時也要求學生說。可是為什麼在今天我的手勢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學生還是那麼頑固地去說減法的意思呢。

從課上第乙個學生回答來看,她的表述是「本來有……,後來……」緊接著就是「還剩下……」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前面一題中。在出現荷葉上青蛙圖之前的乙個情境是「原來有3只小鳥,後來3只都飛走了,還剩下幾隻小鳥?」在以前學習的內容來看,加法那課學習的都是加法內容,減法那課都是學習減法內容。

而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些學生並不去仔細領會圖意而是想當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題的圖意一樣。還不適應加減混合放在乙個課時。再說這個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想當然以為是不可能的。

一般的加法都是2個數字相加越加越大,而這個圖意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聯絡不多。

在教學之後還發現,學生對於幾加零,幾減0掌握的還是相對不好。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會算成幾+0=0。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提醒改正。

《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反思

《認識立體圖形》是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中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包括實物和模型),了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徵,能正確區分和辨別四種物體,為接下來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學習做好鋪墊。備課時,我借鑑教參,查閱優秀教案,認真聽同年級教師的課,設計了一堂開放、活潑的課,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但是沒想到上課伊始,當我讓小組同學拿出我課前讓他們準備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的實物時,孩子們興奮的玩了起來,有的球甚至滾到了地下,我費了好大的勁才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接著分組討論、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等的特徵時,孩子們用小手摸了,但是不會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後面還算順利,好歹把這節課上下來了,但是回想起來,這兩天一直很鬱悶,沒想到第一次遇到課堂如此失控的局面。

上完課後,我進行了深刻反思,覺得導致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年齡小,人數多(有54人),又加上眼前很多實物的**,結果導致出現了預想不到的難以掌控的情形。

2、課前要加強小組合作的意識,互幫互助的意識,別捨不得把自己帶來的長方體、正方體等實物拿出來放在一起分類,搭一搭,這樣也許就不會出現小朋友們各玩各的局面。

3、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4、評價手段不夠豐富,評價語言不夠生動、靈活、具有啟發性。

5、問題的設計要科學,語言要兒童化,比如:「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身邊的實物,它們的形狀各是怎樣的?」,可以換一種提法:「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家裡的一些物體,它們的形狀各是怎樣的?」

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今後努力的方向:

「課堂紀律管理」和「教學評價的豐富」「課堂提問的設計」是我目前存在的幾大問題,我會進一步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收穫!

《分類》教學反思

整節課我圍繞「自主、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出了我們數學的研究課題。如:完成教材第39頁的「做一做」出示**,板演這個環節中我把書中的圖做成能活動的,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乙個分類活動的平台,這樣更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能力。

數學**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分小組內同學的鉛筆……。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聯絡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這節課雖然經過了經心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師在利用情境創設圖時應該指導學生看圖,找到與本課有關的資訊,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這節課中學生只能找到圖中都有什麼,不能感覺到同類的商品分類放在一起,起不到導課的作用。低年級開始要指導學生看圖。學生要思考和回答問題時都是可以適時點撥,指導,不應該替學生說出答案或是說出後半句,都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如:

學生板演時「可不可以按顏色分?」書包內課本分類,學生如何分的應該讓學生自己說出道理,不應該教師說;貨架上物品的分類讓學生自己說有什麼規律;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但讓學生分學具時,學具數量和種類都單一(黑板上的分類教具種類和顏色都單一),所起作用不明顯,像是個小練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課堂上體現了合作、**但教師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不單單是了解交流情況還應該注重一下兒指導,低年級孩子還不知道如何小組學習。

如:圖中都看到了什麼東西(發現了什麼?)

這一節課上下來,雖然不是十分滿意,但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鋪墊下,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起來。輕鬆地就學到了知識,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6、7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以帶領小朋友去參加小動物比智慧型為情境引入新課:學習6和7的加減法,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寫一寫,說一說的環節中展開學習活動。

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6.7加減法時,我首先複習6、7組成,目的是為後續學習6.7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學生很快引入課堂學習中來。

結合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我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小動物活動場面。由小貓騎獨輪車的畫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對於5+1和1+5的同一幅圖,教材的設計意圖是根據一樣的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時候教師應該在學生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於學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2、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一圖兩式,為了做好鋪墊,應該在複習6和7的組成時,不僅讓學生複習分成,還要複習組成,並引導學生聯想,看到一組還能想到哪組,這樣有助於學生在看到1+5=6的時候馬上可以想到5+1=6。還可以讓學生舉例你還能想到哪些像這樣得數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對於本節課的計算,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的,那麼老師就應該選擇「你的想法、你是怎麼算的」,引導學生思考計算的過程,從而匯入借助6和7 的組成計算加減法,否則學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經會了計算結果上,而不去考慮計算的方法和過程,在學生表述他用實物來算的時候,應及時引導昇華為,因為1 和5組成6,所以1+5=6。

《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本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11~20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課的開始我對11~20各數的組成進行複習,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本節課的知識比較簡單,於是我就讓學生多說,多動手操作,多練習,達到每個學生都能把本節課學會。

由於本節課是計算教學,為了使學生感興趣,同時避免計算教學的枯燥,在教學時,我注重發揮動手操作的功能,活躍了課堂氣氛。一圖四式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學起來比較容易;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是新內容,對於能力強的學生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對於能力差的學生仍然會接受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師「扶」著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主學,不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不懂的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懂,而且也滿足了思維活躍的學生想自己**的要求。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是以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由於學生剛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校園,因此教師在平日教學過程中既要了解教材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基本情況及差異,注意養成教育。下面就這冊實驗教材的主要特點做一...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及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 數學全冊教案 班級 教師 時間 第一單元 準備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 數數情況。2 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3 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 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4 激...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完整教案和計畫

第一單元 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第1 4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 5頁的內容,第2 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 學生 鮮花 樹木 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充套件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