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與「大資料」同行

2022-10-12 07:21:04 字數 4171 閱讀 2363

----以《校園特色知多少》調查為例

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中的一種學習方法,其實質是基於課題,採取多種方法進行研究的探測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通常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教師更無法實現隨時隨地現場指導,所以在活動開展之初及過程反饋中的點撥,都是保證研究有實效的「點睛之筆」。如何更全面、立體地捕捉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點,引導學生及時反思,調整研究步調?

隨著雲時代的到來,利用大資料下的網路環境,發揮其大量、高速、多樣、價值等優勢,能更好地助力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本文試結合教學實踐,以《校園文化知多少》調查為例,通過打通指導「連線點」、激發研究「興趣點」、促成能力「生長點」三種策略,試談多**網路教學環境和多**網路學習環境對促進研究的作用。

課改的趨勢以及綜合實踐課程的性質都決定著「能力」培養是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要義所在。而在推進「學為中心」課堂轉型的背景下,如何轉變研究性學習中教與學的方式,提公升研究實效的同時真實體現以生為本?現代化資訊科技可為學生的實踐研究開闢新的生長土壤。

一、裝置輔助,打通指導「連線點」

在研究過程中,客觀情境中的各種事件與問題是學生要完成的「真實性」任務。由於這些事件和問題本身的複雜性,在**中定會衍生出許多潛在的指導點。如何打通乙個連線點,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行」同步共振,實現效果最大化?

教師首先要對各組調查全面了解。dv攝錄機,***錄音筆,ppt,實物投影等裝置將教師的指導變得有「本」可依。

1.借音**捕捉細節

像手提dv、***錄音筆等用於記錄畫面的移動電子裝置因操作簡便,攜帶方便,被廣泛用於拍攝採訪。學生將採訪過程錄製成一段段小**,通過回看,補充記錄時遺漏的內容。也可幫助教師清晰掌握學情,定格畫面進行針對性指導。

例如:在**《豐子愷的生活》中,dv鏡頭和***錄音筆記錄了採訪過程中成員的各種表現:採訪物件在介紹時小記者僅是聽而沒有做筆錄,這會遺漏許多重要資訊;採訪的問題沒有緊扣主題,採集到的資訊龐雜但真正對研究有幫助的不多;甚至在採訪時成員有交頭接耳說話的現象,對採訪者不夠尊重。

教師就邊**音**邊點評。結合實錄評價,當事人印象尤為深刻。

2.借ppt交流辨析

如何更好地讓各小組順利達成預期的調查計畫,並在觀點碰撞中產生思考的火花?各組在調查小結階段都會以ppt展示成果。在《子愷散文閱讀**》的「總結」一環節中,現狀組在報告中呈現出自己的觀點。

可對其中的結論,「態度組」表示質疑:他們認為該組發放的問卷太少,所以結論不夠客觀。而「現狀組」卻認為填「是」的也未必真正了解。

其實這涉及到樣本的分布和問題的提法兩個方面。我引導同學們反覆論證:為什麼會有兩種結論?

我們展開了觀點碰撞式的交流討論。以ppt**並茂,穿插**的匯報生動有趣,學生在欣賞同伴的作品之餘也喚醒他們多元思辨、質疑問難的能力,使學生思考的角度更廣,解決問題的方案更多元化。

3.借投影呈現差異

設計調查問卷是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調查方法。但由於缺乏系統性學習,使得許多問卷設計不夠規範或不具實效,最終導致調查空有其行,資料不夠客觀,結論缺乏嚴謹。所以在方法指導課中,教師可先投影一張規範問卷,引導學生發現問卷基本結構;再投影呈現學生設計的問題,討論比較,總結出設計單個問題應遵循的原則、技巧。

接著請學生將單個問題進行排序,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出問題的排列規律。實物投影為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和成果的展示提供了強有力的平台。學生在圍繞投影內容討論中,其發散思維、篩選提煉、歸類整合、分析資訊的意識逐漸清晰。

二、優化環節,激發**「興趣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標提到:「教育應該是乙個多樣的,開放的,綜合的大系統。因此,教學定位應放長遠,空間廣,內容多,效率高。

」多**教學環境在研究性學習中恰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憾。它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研究資源,又可為其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同時,**傳輸突破時空侷限,為合作學習以及作業交流搭建更高效化的平台,大幅提公升學生參與研究的興趣。

1.「ipad」教學,靈動互動

在ipad教學中,教師可以實施多元化分層教學,可以讓每位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有所增量。「實踐操作」環節中,學生將操作成果提交給教師,教師分類梳理後,把他們投到大螢幕上進行針對性評價。ipad作為電子操作媒介,真正體現學生與教師的靈動互動對話。

例如:在《「子愷書屋」知名度的調查》研究報告撰寫指導課中,學生利用ipad分組撰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過程」「研究結果」,「分析建議」,僅用20分鐘便合作「搭」成了研究報告的雛形,隨後教師在電子白板上批註,圈畫,講解。結合ipad教學顛覆傳統的講授模式,使研究性學習走向智慧型化、多樣化、高效率。

2.網路同傳,實時反饋

學生在機房環境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利用網路同傳技術優化「學生反饋」環節,便於實時跟進指導,隨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教學資源。在《我校閱讀現狀調查》的採訪指導課中,學生需當堂設計完成採訪提綱,其中得設計4個採訪問題。作業提交顯示,學生的錯漏五花八門:

有的問題帶有傾向性,不夠客觀;有的沒有圍繞主題,東拉西扯;還有的思路侷限,設計不出。面對如此複雜的學情,教師依次將其螢幕廣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清楚看到,然後組織「集體號脈」幫助該小組診斷不足。網路同傳技術實現教師演示、學生操作以及互動點評一體化,省時,直觀更便捷。

3.「imarkup」批註,思維視覺化

在對研究現象「分析建議」的環節中,判斷力和思考力決定著研究的深度及實效。教師可經常組織學生「頭腦風暴」訓練思維:借平板集體閱讀博文或社會新聞,然後發表對此的看法。

但同學們慢慢發現電子閱讀也存在諸多弊端:無法寫旁註,做摘錄。而閱讀的過程正是與作者互動,思想交流的過程,不能批註的讀對研究而言不免有「走馬觀花」之嫌。

imarkup電子閱讀批註軟體能使思維過程視覺化。在一次學習撰寫研究報告的指導中,學生借助imarkup軟體先自學研究報告的範本,體會各個板塊的撰寫要點,用智慧型筆將思考批註在文字旁。遇到好的結論還可以長按「複製」將其貼上到「記事簿」作為積累,其操作等同於word,人人都會。

隨後**完成「問題反饋條」。教師結合批註和反饋條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相應調整預案,對重難點著重講解。整個學習也是促進學習目標有效達成的資訊化過程。

三、翻轉課堂,促成能力「生長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標指出:「應培養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網際網路以其傳輸速度快,資訊量大,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改變著教與學的關係,其靈活性、針對性、適時性和自主性彌補了集體授課單一性和限時教學的不足,能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指導,網路化學習環境也有利於拓寬研究視野,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1.定製「mooc」,夯實知識儲備

運用研究方法展開調查是研究性學習常見的手段,但學生對於五種調查方法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並不清晰。對調查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各有不同。如果將方法逐一討論,既費時又兼顧不到個體差異。

教師可借鑑「mooc學院」的模式,私人定製網路app的**學習**。將每種調查方法錄製成10分鐘以內的微**,還可鏈結模擬情境體驗,鞏固所學。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和研究內容選擇要自學的**。

****因可反覆**,給理解力偏弱者更多的內化時間。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縮短學習時常,投入下乙個環節的自學,避免集體授課「陪讀耗時」之尷尬。如此,我們的方法指導課基本實現面向個體,因材施教,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漸漸滋長。

2.互刷「blog」,促進團隊成長

「blog」又稱部落格。是促進團隊成長的有利平台,既可以借鑑別組的智慧型經驗,又可將疑難困惑發布出來,集大家智慧型幫助解決。結合《子愷漫畫調查》我們是這樣做的:

1.以六個研究小組建乙個「部落格鏈」,各組需獨立完成各階段的研究任務。2.

鼓勵訪鄰組的部落格,在對方的研究博文下發表評論,針對研究提修改意見。3.選出能力較強的同學做部落格管理員,開展協作式學習:

比如:「漫畫淵源」**小組在收集資料環節之初是模糊的,學生找到相關的網頁就複製貼上,「張三李四」不加甄別只往籃裡塞。而通過檢視同學曬出的調查心得,原來收集資料的方案不是唯一的:

1.當獲悉一些資料以後,先進行分類,再將分類資料彙總編號。2.

根據所查資料對研究的幫助將其排序,選擇與主題緊密的資訊首先展開研究。隨後他們親身實踐。此次查詢的目的性顯然比第一次明確。

該小組學會向網路「索」資料,豐富查詢體驗,同學們切實收穫了成果和喜悅。

3.訪問「bbs」,開啟研究格局

經驗性學習與實踐後的思考使越來越多的教師充分認識到:課題的內容是學習的載體而不是全部,學習的目的不全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體驗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對於研究中的難題除了求助教師和同伴外,能不能借助網路的相關社群論壇,嘗試自行尋找解決之道,激發創新思維?

通過訪問「小學生**學習網」和「等研究性學習**,學生們在了解其他課題的調查思路的同時,也開始調整本組的研究框架。例如:在《子愷書屋與其他書屋的異同》**中,該組除比較「設施」,「書目種類」,「閱讀群體」之外,學生暫想不出可研究的點。

研究性學習

馬埠中學 研究性學習 課程基礎理論識測試題 班級姓名 一 填空題 1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內容分別 於三大領域。2 研究性學習活動全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其中最重要的階段是階段。3 研究性學習較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和 二 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a 讓學生獲得親身參...

北交大數字訊號處理研究性學習報告

姓名學號 同組成員 指導教師申豔 時間 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 目的 1 掌握離散訊號和系統時域 頻域和z域分析中的基本方法和概念 2 學會用計算機進行離散訊號和系統時域 頻域和z域分析。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m1 1 已知,以抽樣頻率對上述三個訊號進...

研究性學習總結

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作為新課程改革課程設定的一大亮點,對廣大的師生既是機遇又是嚴峻挑戰。20 20 學年,我們三位老師接受了該課程指導教師的任務。一年來,我們從零開始,共同 對開好研學課程和課題研究,總結頗多有了初步的認識。一 著眼未來發展,紮實推進學習方式轉變,培養人格健全人才 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