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懷古詩教案

2023-01-12 09:24:04 字數 3847 閱讀 5067

教學目標:

1、掌握詠史懷古詩的思想情感;

2、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教學過程:

一.內容介紹:

詠史詩是指以歷史題材為詠寫物件的詩歌創作.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的詩。

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於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們鑑賞時,必須掌握幾把「鑰匙」:

二.課前預習,思考掌握鑑賞詠史懷古詩的幾把鑰匙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08江蘇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此詩系作者於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總結詠史詩特徵:

內容上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

情感上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

手法上托古諷今等目的。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三.課堂訓練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7湖北

華清宮吳融

四郎飛雪晴去端,惟此宮中落便幹。綠樹碧簷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李約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解詩步驟歸納:

弄清史實,疏通文意

讀懂詠史懷古詩,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

披文入情,揣摩意圖

即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線點,從而了解懷古的意圖。

分析技巧,體察詩心

懷古詩歌的寫作一般是先敘事寫景,極力鋪墊;後議論抒情,點明主旨。還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留有充分想象發揮的空間,引發讀者的思考

思考總結詠史詩的鑑賞要點:

①弄清史實,疏通文意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歷史事實、有關人物和用典(對於典故不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內容,更要明確作者用典的目的)。

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積累得越多越好。作為詠史詩,不少篇章在吟詠的人和事之外,還會引用一些典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六個典故。對於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並且要很好地體會作者用典的目的。

用典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時,要留意。

②披文入情,揣摩意圖

即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線點,從而了解懷古的意圖。

揣摩作者寫這段歷史、這個古人的意圖所在。

後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感慨的媒介。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的古戰場赤壁——憑弔,這赤鼻磯可以說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了。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苟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詩思的現實原因。

③分析技巧,體察詩心

詩人們由於不同的藝術技巧,不同的歷史觀和人生觀,對於同一歷史題材,可能從不同角度去反映。我們在鑑賞古詩時,要仔細推敲作者的態度,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這麼幾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並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理性思考)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蘇軾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如此。

(借古傷今)

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如此。同是昭君出塞這樣乙個漢代的和親故事,杜甫說「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深沉地抒發了自己對遠嫁異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這裡只是就史論事。(借古諷今)

④分析作者詠史抒情時的寫法。

詠史詩的寫法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在構思上,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陳平計,五餌曾聞賈誼言。

取惜妾身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對漢元帝統治的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對比,或是側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寫法,是由主題的需要而定的,我們要在對具體篇章的分析中仔細體味,並從中領悟作品的基本風格。

四、當堂鞏固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7江西

金陵晚望金陵圖

高蟾韋莊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麼傷心? (2分)

賞析:唐·高蟾《金陵晚望》

[原作]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今譯] 世間無數大畫家,誰也難畫出此刻的一片傷心之感。

[賞析] 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頭遠望,只見浮雲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股滄桑之感,湧上心頭。這裡所說的「一片傷心」,即是指這種情緒而言。浮雲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畫;而「一片傷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

黃叔燦《唐詩箋注》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這神。」這是很辯證的。

正因為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為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曲曲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

韋莊《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雲滿故城。」

這是一首題畫之作,詩人看了六幅描寫南朝史事的彩繪,有感於心,揮筆題下了這首詩。

畫家是什麼人,已不可考。他畫的是南朝六代(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故事,因為六代均建都於金陵。這位畫家並沒有為南朝統治者粉飾昇平,而是寫出它的淒涼衰敗。

他在畫面繪出許多老木寒雲,繪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間的金陵,並非什麼鬱鬱蔥蔥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產生傷感的古城。這真是不同於一般的歷史組畫。

比韋莊略早些時的詩人高蟾寫過一首《金陵晚望》:「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他把這種潛在的危機歸結為「一片傷心」;而這「一片傷心」,在一般畫家筆下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韋莊顯然是讀過高蟾這首《金陵晚望》的。當他看了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繪之後,高蟾「一片傷心畫不成」的詩句,似乎又從記憶中浮現。「真個是畫不成麼?

」你看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傷心」畫出來了嗎!於是他就提起筆來,好象針對高蟾反駁道: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為什麼就畫不成社會的「一片傷心」」呢?只是因為一般的畫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專去畫些粉飾昇平的東西,而不願意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罷了。

詩人在否定了「傷心畫不成」的說法後,舉出了乙個出色的例證來:「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請看這幅《金陵圖》吧,畫面上古木枯凋,寒雲籠罩,一片淒清荒涼。

南朝六個小朝廷,哪乙個不是昏庸無道,最後向敵人投降而結束了它們的短命歷史的?這就是三百年間金陵慘淡現實的真實寫照。

將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較,頗耐人尋味。乙個感嘆「一片傷心畫不成」,乙個反駁說,現在不是畫出來了麼!其實,二人都是借六朝舊事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深憂,在藝術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詠史懷古詩鑑賞

欣賞這類詩歌,我們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寫了怎樣的古人 往事,詩人為什麼要寫這個古人 這段往事,他在詩中表現出什麼態度,這種態度又是運用什麼方法來表達的。二 知識鏈結 1 詠史懷古詩特點 方若虛雲 懷古者,見古蹟,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1 形式標誌 標題中有古蹟 古人名,或在古蹟 古人前冠以 ...

絕版詠史懷古類詩詞鑑賞

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懷古傷今 詩人們常借寫古蹟 古事來表達對現實的關切 熱情 不滿 警戒。懷古儘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了對現實的強烈關注。根據古蹟或古事的現狀可分以下幾類 1 昔盛今衰型 這...

詩歌鑑賞專題詠史懷古學生

古詩鑑賞專題 詩歌類別及鑑賞要點 常識集錦 按古詩詞題材的不同,可以將古詩詞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詠史懷古 詠物抒懷 送別貶謫 愛情怨女 思鄉懷人 邊塞征戍 山水田園等型別。準確把握這些類別詩歌的特點,對我們分析鑑賞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及思想內容具有重要意義。一 詠史懷古類 詠史懷古詩 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