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上傳

2023-01-09 17:15:02 字數 4797 閱讀 1166

《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萊西市香港路小學徐春霞

教學內容:《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制一年級下冊第63—65頁第六單元資訊窗5。

教學目標:

1、 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分析數量關係,尋找中間問題的方法。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從條件入手和從問題入手分析的一般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尋找中間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蒐集資訊。

談話: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去過哪兒?

其實,我們青島就很美!有美麗的大海,著名的嶗山。假期的時候,小麗和媽媽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請看大螢幕。

仔細觀察,她們都看到了什麼?你能蒐集到哪些有用的數學資訊?

2、 提出問題,把現實情境轉化成實際問題。

(1)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喚醒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

談話:看到這麼多美麗的紀念品,媽媽和小麗都想買。於是,媽媽拿出50元,讓小麗去買一種紀念品。

猜猜看,小麗最想買什麼?如果小麗用50元,買了乙隻海螺,你能提出什麼問題?這就是乙個完整的問題,一起讀一下。

這個問題,誰能解答?為什麼用減法?

(2)提出兩步計算的問題,完成第一次轉化。

談話:如果媽媽讓小麗用這50元錢,買了乙隻海螺和乙隻珊瑚標本,你又能提出什麼問題?現在,我們把這個題完整地讀一遍。

【設計意圖:從現實情境中蒐集資訊、提出問題,把現實情境轉化為實際問題。這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第乙個轉化。

這個轉化的過程是資訊蒐集與整理的過程,也是喚醒原有認知基礎的過程。先用50元買一種紀念品,提出還剩多少元的問題,喚醒學生對「付出的錢、花了的錢、剩下的錢」認知基礎,為兩步計算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奠定基礎。】

二、自主**,解決問題。

1、 解決紅點問題,學習方法。

(1)借助畫圖,理解題意。

談話:要求「還剩多少元,想一想,怎樣算?如果我用這張紙條表示原有的50元,用這一段表示買海螺的價錢,用這一段表示買珊瑚的價錢,那這一段又表示什麼呢?

(2)獨立解答。

談話:會做這道題嗎?聽清楚要求:不僅要會做,還要想清楚你是先算的什麼?再算的什麼?用一種方法做完後,想想看,有沒有第二種方法。

(3)匯報交流。

①同桌交流。

談話:指著圖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②班內交流。

談話:誰來說說你的演算法?請你到黑板這兒,指著圖給同學們講一講,你是先算的什麼?

再算的什麼?(如果學生的演算法是50-13-17=20,問:你是先算什麼?

再算什麼?能指著圖說一說嗎?借助圖引導學生說清楚:

用付出的錢去掉買海螺花的錢,先算出買海螺剩下的錢,再用買海螺剩下的錢去掉買珊瑚花了的錢,就算最後還剩下的錢。如果學生用的演算法是13+17=30,50-30=20,問:你是先算的什麼?

再算的什麼?能指著圖說說嗎?為什麼要先算一共花了的錢?

借助圖引導學生說明白:要求還剩的錢,必須知道付出的錢和一共花了的錢,一共花了的錢沒有直接告訴,所以要先算。)

【設計意圖:交流是乙個進一步加深認識和提公升的過程,引導學生想清楚、說明白,有利於學生學會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初步體會分析法、綜合法分析問題的策略。】

(4)對比總結。

談話:剛才這道題和前面這道題相比,有什麼不同?買一種東西用幾步計算?買兩種東西用幾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試一試,變通數量關係。

(1)改題。

談話:小麗買了乙隻海螺和乙隻珊瑚,還剩下20元,小麗付出了多少元錢嗎?(螢幕隨機演示)

(先引導學生獨立解答,再引導學生說清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點撥檢驗的方法。)

【設計意圖:將紅點問題的問題與條件對調改編成試一試,有利於學生在解答和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對比、變通數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這種數量關係,學習驗算方法。】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原來有92位客人,走了27位,又走了15位,現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原來有92位客人,走了27位,又來了15位,現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設計意圖:及時地組織仿例練習和變式練習,通過改條件,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打破學生思維定勢,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你能幫小明找到解決問題的算式嗎?連一連。

12元 7元 4元10元

1、買乙個和乙個20-7-10=9

還剩多少元?

12+7+10=29

2、買乙個 ,乙個

7+4=11

和乙個 ,一共多少元20-11=9

【設計意圖:這道題的資訊量和問題量都有所增大,學生需要根據問題蒐集資訊,解決問題選擇算式,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

四、全課總結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步加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板書設計:

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用50元,買乙隻用50元,買乙隻和乙隻

還剩多少元還剩多少元?

50 - 13 = 37(元)

付出的錢-花了的錢=剩下的錢

50-13-17=20(元13+17=30(元)

50-30=20(元)

《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在使用青島版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常聽到老師這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意在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收集數學資訊,根據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絡提出數學問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根據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絡,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

下面結合教學中的幾個片段,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案例描述】

「買紀念品」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五個資訊窗,其基本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的方法,體會畫圖的策略以及從條件入手、從問題入手分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資訊窗中主要包含五組資訊,這節課,如果讓學生根據資訊自由提出問題的話,可以提出「一共多少元」「誰比誰多或誰比誰少多少元」以及「還剩多少元」這三類的20多個問題。如果不加以引導,任由學生發揮,會占用較多的時間,影響課堂效率,為了既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是這樣做的:

【片段一】

師:假期時,小麗和媽媽來到了青島,在美麗的大海邊,他們都看到了什麼?仔細觀察畫面,你能蒐集到哪些數學資訊?

生:帆船

生:賣海螺的

師:海螺的價錢是多少?

生:每只海螺13元。

師:誰還有發現?

生:每只貝殼25元,每只珊瑚標本17元,每只海豚玩具23元。

師:看到這麼多美麗的紀念品,媽媽和小麗都想買,於是媽媽拿出50元,讓小麗去買一種紀念品,猜猜看,你認為小麗最想買什麼?

生1:海螺

生2:珊瑚標本

生3:海豚玩具

師:如果小麗用50元,買的是乙隻海螺,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隨機貼示:用50元買乙隻海螺)

生:還剩多少元?(隨機貼示)

師:這就是乙個完整的問題,一起讀一下。誰能解答?

生:50-13=37(元)

師:為什麼用減法?

生:用50元去掉買海螺花的錢就等於還剩下的錢。

師:對用50元,也就是媽媽「付出的錢-花掉的錢=剩下的錢」(隨機貼示)知道了付出的錢和花了的錢就能求出還剩下的錢;要求剩下的錢,就必須用付出的錢-花掉的錢。

師:如果媽媽讓小麗用這50元錢,買乙個海螺和乙個珊瑚標本(隨機貼示)你又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還剩多少元?(貼示問題)

師:能把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的讀一遍嗎?

……【分析與反思】

把「生活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梳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1、分兩次呈現數學資訊,初步體驗分類梳理資訊的方法。教學中分兩次呈現資訊:第一次出示四種紀念品的單價,引導學生收集資訊,把數學資訊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來。

第二次呈現小麗和媽媽用50元錢買紀念品,把50元抽象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50元錢可以買任何一種紀念品,也可以買兩種紀念品,但無論買什麼都是付出的錢與花了的錢之間的關係,知道付出的錢和花了的錢可以求出還剩的錢,這樣學生就會初步感知到50元錢這條資訊和其它4條有關單價資訊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初步體驗分類梳理資訊的方法。

2、分兩層提出問題,喚醒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我們經常說要引導學生有根有據地提出問題,這裡的根據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因此,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喚醒再現原有認知基礎的過程,尊重和運用這種喚醒和再現會為新問題的**奠定基礎。

本節課學習之前,學生有過買東西的經驗,而且解決過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所以當出現小麗用50元,買乙隻海螺13元」這兩條資訊,很容易提出「還剩多少元?」在學生列式解答後追問「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說出:

從付出的錢裡去掉花了的錢算出剩下的錢就要用減法計算,這樣有利於學生運用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付出的錢、花了的錢、剩下的錢」三個數量之間的關係,為新問題的**奠定了基礎。

如同一步計算是基礎,兩步計算是發展一樣,買一種東西是學生的認知基礎,而買兩種東西也是一種發展,當學生從買一種紀念品,過渡到買兩種紀念品,提出「用50元買乙隻海螺和乙隻珊瑚,還剩多少元?」這一問題時,學生的問題能力得到了新的發展。隨著資訊的收集,問題的提出,我們完整地把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示在黑板上,完成了從生活情境到數學問題的轉化。

【片段二】

師:如果我用這張紙條表示付出的50元,這一段表示買海螺花的13元,這一段表示買珊瑚標本花的17元,那這一段表示什麼?(隨機出圖並介紹)

生:還剩多少元?

師:對,也就是這道題的問題「還剩多少元?」

《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及反思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 試一試 第 頁 想想做做 第 題。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用兩步連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 創設情景,發現問題 1 創設情景 出示掛圖 紅紅去體育商店買桌球 2 收集資訊 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資訊?學生看圖說已知條件 根據出示的掛圖收集資訊 3 提出問題 買一袋桌球多少元?6袋桌球多少個?買6袋多少元?引導學生收集資訊,提出問題。4 完整出示例題。出示小黑板,完整的例題 二 合作 解決問...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用兩步連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用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感受從已知條件出發或從所求問題出發進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確定解題思路,並能用連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2.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靈活組合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