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2022-12-30 04:33:05 字數 3438 閱讀 539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p38~40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這部分內容又是今後學習角的基礎,對於二年級的兒童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難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編排上從孩子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圖匯入,教材把這些角都用色線標示出來,由此引出角,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徵。

然後讓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來進一步感知角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體驗角有大小和學會畫角

2.經歷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本節課的難點是:初步體驗角有大小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策略:

一、首先,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數學**於生活」、「結合生活認識角」。

由於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

我認為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所以在本節課我在學生所熟悉的校園場景圖中抽象出角的數學表象。在學生認識了數學中的角後,又不失時機地

找一找主題圖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有一名教育學家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型在他的指尖上。」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 直接匯入課題,了解學生的起點

老師直接引入課題:今天我們要來認識數學王國裡的新朋友「角」,你認識嗎?說說你認識的角。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會回答在哪見到過角。這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起點,此時教師不需要發表評價

1、找例一物品中的角

(1)老師這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這些物品中有角嗎?你能從中找到數學中的角嗎?(**把物品中的角用明顯的紅色標識出來,留下抽象的角)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角,說說發現了什麼共同點,四人討論。

這裡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2)小組討論後匯報可能會得出:他們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兩條線,這時教師教師在黑板上畫乙個角

2.摸角

三角板上有角嗎?請學生拿出三角板指出三個角,並摸一摸角是什麼樣(①角頂是尖尖的②有兩條直直的線在尖尖的一點上粘合在一起)告訴孩子們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角的邊。這就是數學王國中的角。

如果說在課的開始,學生對於自己所認識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數學性的,然而在這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這時候學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確的。

二、動手實踐、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

1.鞏固角的各部分名稱,找生活中的角

(1)(出示主題圖)老師這有一副美麗的校園圖,你能在這副圖中找出角嗎?並指指角的頂點和邊。描一描

(這一環節讓學生鞏固了數學中的角後,讓學生回到生活,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更理性地找,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了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和能力,也讓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描一描為接下來學習畫角奠定基礎

(2)判斷:下面圖形中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這裡出示四個圖形,讓學生判斷,不是角的說說為什麼不是角。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1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操作,初步認識角的大小

(1)創造乙個角

既然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角,你能用你手中的紙折一折、用手中的水彩筆畫一畫,或者用其他材料自己動手創造乙個角嗎?並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來創造角的,並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匯報交流。

皮亞傑曾經指出:「動作性的活動對於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思考怎樣將無角的東西變出有角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外化他們剛剛建立的對角的數學層面的認識,以多樣表現單一,鞏固了對角有乙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

(折一折:用圓片摺出乙個角,搭一搭:用兩根小棒搭成乙個角,做一做:把兩張塑料條重疊起來,在一端用圖釘釘上)

(2)用製作的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

老師也製作了乙個角,這個角能活動,叫活動角。小朋友也用老師發下的材料(吸管和圖釘)自己製作乙個活動角。

展示兩個大小不一的角,說說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乙個角大,乙個角小,教師總結:對,角有大有小,出示兩個差不多大的角,那麼這兩個角你能一眼就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你有什麼辦法知道。

學生會想到把兩個角重疊起來,把乙個頂點和一條邊重合比較大小。(這裡採用了活動角這個學具來比較角的大小是有一定目的的,有目的地讓學生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

(3)初步認識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有關,和邊的長短無關

讓學生把手上的活動角變得大點怎麼變?再變大點怎麼變?變小點怎麼變?再變小點怎麼變?

如果把吸管剪掉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如果把吸管拉長點,角的大小變了嗎?

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並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①角的大小不一樣②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的大小有關。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4)小結:通過折一折,比一比,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圓紙片沒有角,你能折出角來嗎?

折一折:折了兩次,折出乙個角,折了三次,這齣乙個角,對折了四次,折出乙個角匯報,展示

3、動手,畫乙個角

(1)在認識了角並創造了角之後,讓學生自主嘗試畫角,演示畫角過程,邊演示教師邊提問,先畫了什麼?從**畫起?用尺子比著畫了一條直直的線?

又從哪兒起?用尺子比著向另乙個方向畫了一條直直的線?

(2)引導學生說說畫角的過程

(3)學生練習畫角並評議展示

四、總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麼收穫呢?

整課的設計,通過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過程,在多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獨立思考與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與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謝謝大家!

角的初步認識

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課時 1節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2.初步學會用直尺角畫角。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實踐能力 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

角的初步認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 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學會用尺子畫角。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主動合作的意識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2 過程與方法 結合生活情境 操作活...

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初步認識 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我是這樣理解教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進行解釋與應用。角的初步認識 一節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認識的三角形 正方形 長方體 正方體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認識角。二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結合圖形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