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自己整理習題

2022-12-29 08:27:04 字數 3623 閱讀 1632

一、教育學定義:

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

二、教育學產生和發展:(四階段)

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

2)教育學的獨立形態階段(誇美紐斯、赫爾巴特)

誇美紐斯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適應學生的學校教育制度、論證班級授課制、規定廣泛教學內容、提出教學便利性、徹底性,強調教師作用。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強調教育學是一門獨立學科。

3)教育學發展多樣化階段(19世紀50年代以來)

(英)斯賓塞——實證主義者;(德)梅伊曼、拉伊——實驗教育學;

(美)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以經驗為主,以行動為中心)

4)教育理論深化階段

(美)布盧姆把教育目標分: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

三、教育學的研究方法:1、歷史法。2調查法。 3實驗法。4統計法。 5資訊理論基本方法。

6、系統論的基本方法。 7、控制論基本方法。

四、為什麼說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

1.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產生於社會生活需要,歸根到底產生生產勞動。

2、動物的養護與憮育是程式化的動作反射,是一種本能。

3、只有人類才能根據客觀世界的認識,自覺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

4、認為在動物界也有教育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學的。

為什麼說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1、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培養人的活動,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 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3、 學校有專門負責工作的教師。

4、 必須明確學校教育主導作用的實現,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積極活動。

總之,影響人的發展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於人的發展,他們是乙個整體,我們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分析每個因素對人的發展作用。

五、教育要如何才能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

1、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性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是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規律,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實際出發,善於向他們提出經過他們努力能夠到達的要求。

六、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發展科學的乙個重要手段。

七、為什麼出現教育發展優先於經濟發展?

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其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第三,教育是發展科學的乙個重要手段。最後,教育有週期性,必須提前培養。

二、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係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為誰服務問題。

2、教育對經濟、政治的偉大影響作用。總之,教育與生產力的關係,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係,兩者是相互聯絡同時作用於教育的。

八、怎樣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及其表現?

1、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3、教育具有與政治制度和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

4、不能把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理解為絕對獨立性。

九、為什麼不能把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理解為絕對獨立性?

原因:教育歸根到底是受生產力發展和政治制度決定的。教育繼承性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和政治制度分不開。

新舊兩種的政治制度不能長期存在下去。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得到普及。

十、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哪七方面的改革?

1、明確教育的戰略方向。2、改革不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教育思想。

3、做好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4、進行合理的教育投資。5、調整教育結構。

6、改革教育的管理體制,調動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

7、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教育更加有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十一、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

個人本位論:主張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本性出發;教育目的在於把人培養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個人簡直高於社會價值。

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個人發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社會價值高於個人價值。

十二、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評價?

1、 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兩者都有片面之處,也都有合理之處,應具體分析。

2、 個人本位把促進個人發展看成教育目的主張個性發展,有可取之處,

3、 社會本位主張從社會角度考慮人與社會關係,認為個人應該為社會而生存發展。

十三、個人發展同社會發展的關係?

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是對立統一的歷史程序,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也為這種歷史程序制約。

1、從社會歷史程序來看,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是密切聯絡的,互為條件,互為因果。

2、個人發展與具體社會現實間有矛盾的,這種矛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還很尖銳。

3、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裡,個人與社會才能達到高度統一,教育目的兩種取向才走在一致。

十四、全面發展與具有獨立個性的關係?

1、 全面發展指受教育者在體、德、智、美諸方面都得到發展,即個性的全面發展。

2、 獨立個性指德、智、體美等方面在受教育者個體身上的特殊組合,即全面發展的個性。

3、 兩者的關係:辨證統一的,全面發展是個人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的過程是個人個性形成的過程,獨立個性是全面發展的獨立個性。

十五、人的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係?

1、 我們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五育並舉,要求每乙個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發展,2、全面發展是針對學生基本素質的發展,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3、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並不矛盾。4、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認學生的個人特點把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十六、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比較?

1應試教育:趨向社會本位論,注重知識和技能框架,注重學科成績的發展。

2素質教育:傾向於個人的需要,強調人的全面需要而不只是知識技能,人的素質全面發展。

十七、現代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普通教育和綜合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的型別日益多樣化;終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視。

十七、義務教育?

是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十八、學科課程論與活動課程論的區別?

學科課程論(傳統派,赫爾巴特)主張課程分科設定,分科教學。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學習,便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缺點是不重視或忽視兒童的興趣和需求。

活動課程論(兒童中心派)主張課程內容要適合兒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認為教育即生活。生活離不開活動,這就是「活動課程」。在促進兒童積極學習上有好的一面,但容易造成學生學到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識,降低教學質量。

十九、教材編寫的原則?

內容上做到科學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統一;教材編排上做到知識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一,教科書的編排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二十、論述如何處理因材施教與全面發展的關係?

因材施教指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差別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佳發展。它依據的是學生身心特點,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擅長。基本要求:

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區別教學,採取有效措施使學生都能獲得最佳發展。

二十一、簡述教學與智育的關係?

教學是德、智、體、美、勞育的的途徑,智育通過教學來進行,把教學等同智育將阻礙全面發揮教學的作用。

教育學導論習題

第一章教育學概論 一 單項選擇題 1 教育學的研究物件是 c a.教育事實 b.教育價值 c.教育問題 d.教育規律 2 教育學就是研究 c 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a 教育事實和教育現象 b 教育事實和教育問題 c 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 d 教育方針和教育事實 3 狹義的教育是指 b a.家庭教育 b....

教育學原理 整理考題

1.教育 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力。2學生觀 是對教育環境中的學生的認識,是對 人 的研究在教育環境中的具體化。3教學評價 是指收集某個教學狀況或某個側面的資訊並基於所獲得的資訊對教學效果作出客觀衡量和判斷的過程。4.內容型策略 指根據教學內容的程度和內在邏輯結構安排教學活動的...

教育學原理習題八

習題1 分析學校德育評價的功能。析 學校德育評價主要有以下功能 其一,資訊反饋的功能。通過德育評價,德育系統的控制者得以將原先設想的德育目標 內容 方法等德育執行中的實際情況加以比較,從而根據反饋的資訊對德育系統的控制過程作一定的調整,以求得德育目標的實現。其二,管理功能。德育管理要根據德育工作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