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 按照章節整理

2023-01-21 12:45:05 字數 5040 閱讀 6417

《教育學》資料整合

緒論1、教育學的概念

「教育學」基本上有三種含義:一是指所有教育學科門類的總稱,屬於一級學科;二是指一種課程的名稱,該課程也稱為「教育學原理」、「教育概論」、「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種教材的名稱,是「作為一門課程的教育學」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稱隨著課程名稱的不同稱謂而有所不同。

2、教育學創立的標誌

(1)從物件方面而言,教育問題構成乙個專門的研究領域;

(2)從概念和範疇方面而言,形成了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與範疇,以及概念與範疇的體系;

(3)從方**方面而言,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4)從結果方面而言,產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

(5)從組織機構而言,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3、教育學創立的條件

(1)教育學的創立**於教育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

(2)教育學的創立與近代以來科學發展的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的奠定有著密切的關係。

(3)教育學的獨立與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們的努力分不開的,凝聚著好幾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終使教育認識從教育

術的階段上公升為教育學的階段,從前科學轉變為科學。

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

第一,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存在脫離社會影響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於社會性生產勞動,勞動方式和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內容的改變;

第三,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第四,現代教育與現代大生產勞動的結合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關係上,教育一方面受它們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反作用於它們,對於促進現代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教育科學研究方**基礎。

5、教育學的價值

(1)啟發教育實踐工作者的教育自覺,使他們不斷地領悟教育的真諦;

(2)獲得大量的教育理論知識,擴充套件教育工作的理論視野;

(3)養成正確的教育態度,培植堅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實際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發展能力5)為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打下基礎。

6、當代教育學有哪些特徵

(1)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2)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

(3)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層次與型別的綜合;

(4)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係日益密切;

(5)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

7、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過程與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而不是為將來的某種生活做準備的;

第二,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的繼續不斷的增長,除此之外教育不應該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學校是乙個雛形的社會,學生在其中要學習現實社會中所要求的基本態度、技能和知識;

第四,課程組織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

第五,師生關係中以兒童為中心,而非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而非領導者;

第六,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自己的獨立發現、表現和體驗,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第一章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一、概念

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2、教育者,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畫、教材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加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

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3、 受教育者,即各級各類學生,也即教育的物件。

4、 教育影響,即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作用於學生的全部資訊,既包括了資訊的內容,也包括了資訊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5、 學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有計畫有組織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二、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

1、描述了「教育」的「實踐特性」,即,「教育」這個概念首先指稱的是某一型別的實踐活動,而不是純粹的理念或在某種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規則(教育活動的目的性);

2、這個定義把「教育」看作是兩個耦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個體的社會化,另一方面是社會的個性化。

3、這個定義強調了教育活動的「動力性」,即教育活動要在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過程中起到一種「促進」或「加速」的作用;

4、該定義強調「教育」行為發生的社會背景,強調「教育」與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條件之間的聯絡,從而說明教育活動的社會性、歷史性和文化特徵。

5、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學校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三、教育起源問題有代表性的觀點

教育的神話起源說。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教育的心理起源說。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1)勞動起源說的基本觀點

1、人類教育起源於其勞動或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

2、以製造和利用工具為標誌的人類的勞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前者是社會性,因而教育是人類的一種社會活動。

3、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的。

4、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與積澱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

5、教育的範疇是歷史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四現代教育的特徵

(1)公共性 (2)生產性 (3)科學性 (4)未來性 (5)國際性 (6)終身性

五、原始教育的特徵

第一,教育水平低。二,教育沒有階級性;三,教育與原始宗教或儀式有著緊密的聯絡。

六、奴隸教育的特徵

第一,古代學校的出現。二,教育階級性的出現。三,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七、封建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

1、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適合統治階級所需要的官吏、牧師或騎士。

2、學校教育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嚴格的等級性或濃厚的宗教性。

3、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經典為主。

4、教育教學方法主要以嚴格的紀律約束為主,輔以個人自學和修行。

5、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體系,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經驗,提出了比較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

八、資本主義教育的基本特徵

1、教育的目的在於既要培養和選拔資產階級的統治人才,又要給予廣大的勞動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

2、建立了現代學校制度。 3、課程結構、內容得到了不斷的調整,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新教學方法不斷出現。

4、師生關係民主化。 5、獨立形態的教育學產生並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九、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特徵

1、適應並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滿足現代社會的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完備而靈活的學校教育制度,不斷地調整課程結構和更新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教育科學事業,提高教育實踐的科學化水平,等等。

2、不同的地方表現在:第一,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民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人才。第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第三,教育科學的研究有了科學方**的基礎。

第二章學校

一、概念

1、學校:是一種古老的、廣泛存在的社會組織。它始於人類知識及其傳播的專門化要求,是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組織形式。

2、 現代學校制度:是與社會的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把學校教育機構縱橫聯絡、統一和協調起來,形成乙個幼兒、

青少年、**教育縱橫貫通,學校、社會、家庭密切配合的一體化學校教育機構網,一般簡稱學制。

3、 管理:指管理者根據一定的目的,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和為完成既定的組織目標所必需的一套規章制度,對該機

構内的人、財、物等進行決策、計畫、組織、控制、領導和創新,以有效地實現該系統的預期目標的過程。

4、 學校文化:是指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對外具

有個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如教育和管理觀念、歷史傳統、行為規範、人際關係、風俗習慣、教育

環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體現出來的學校校風和學校精神。

5、 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採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

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

6、 學校與企業相比,主要區別在於:

(1)設定目的不同。(2)手段不同。(3)與**關係不同。(4)產出不同。

7、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公益性具體地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2)教育必須與宗教實行分離。

(3)公益性還涉及了教學、語言文字和課程設定等一系列問題。

8、 學校制度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傳統、儀式和規章三類。

(1)學校傳統是一所學校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影響所有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定勢。

(2)學校儀式是學校的某種固定化的活動程式和形式。

(3)學校規章是學校中的一種制度化了的行為規範。

(4)學校制度文化對學校中每乙個成員,包括學生和教師、管理人員都會有一定的規範和制約作用。

二、國家對中小學的管理和監督

1.學校課程計畫的編制和頒行制度 2.教科書的編寫、審定和使用制度

3.學校的學籍管理制度4.教師人事管理制度

三、學校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1、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對學生發展有直接的影響。

2、學校的教育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學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職業素養的高低。

3、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絡程度如何,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

四、家庭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任務)

(1)根據子女情況,制定家庭教育的計畫和措施,並與學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強對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為子女的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4)保護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

五、社會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任務)

(1)組織校外社會文化教育場所,對青少年兒童實施、德、智、體諸方面的教育。

(2)在學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組織好學生的寒暑假生活及節假日的活動。

(3)為學校培養科技、文藝、體育、美術等學生骨幹,推動學校的課外活動。同時為國家積極發現和培養各方面專業人才。

(4)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通過活動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樹立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觀點。

(5)開展各種家庭服務,如設立校外青少年兒童活動站,為少年兒童的校外活動提供場所,為家長解決雙職工子女的午飯問題等等。

教育學原理 整理考題

1.教育 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力。2學生觀 是對教育環境中的學生的認識,是對 人 的研究在教育環境中的具體化。3教學評價 是指收集某個教學狀況或某個側面的資訊並基於所獲得的資訊對教學效果作出客觀衡量和判斷的過程。4.內容型策略 指根據教學內容的程度和內在邏輯結構安排教學活動的...

教育學自己整理習題

一 教育學定義 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育者 學習者 教育影響。二 教育學產生和發展 四階段 1 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 2 教育學的獨立形態階段 誇美紐斯 赫爾巴特 誇美紐斯提出 普及初等教育 建立適應學生的學校教育制度 論證班級授課制 規定廣泛教學內...

教育學心理學整理

教育學 第一章教育學概述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廣義的是指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狹義的是指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指根據一定社會 階級 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 階級 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教育學的研究物件是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教育學的發生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