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習題八

2022-11-01 15:30:03 字數 4727 閱讀 1847

習題1、分析學校德育評價的功能。

析:學校德育評價主要有以下功能:其一,資訊反饋的功能。

通過德育評價,德育系統的控制者得以將原先設想的德育目標、內容、方法等德育執行中的實際情況加以比較,從而根據反饋的資訊對德育系統的控制過程作一定的調整,以求得德育目標的實現。

其二,管理功能。德育管理要根據德育工作現狀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狀況進行管理,而有關這些資訊通過德育評價可以獲得。現代德育管理中的乙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實施目標管理,為此必須借助於德育評價。

其三,教育功能。德育評價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手段。德育評價提供的反饋資訊並不僅僅是為教育者所用,而是為受教育者提供的。

受教育者通過德育評價了解自己思想品德的實際狀況,為行為改變決策提供依據。在德育評價中,受教育者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就是掌握評價標準的過程,就是接受教育的過程。

2、如何運用學校德育評價的原則。

析:學校德育評價有著具體原則,更好地運用這些原則是很有必要的。

(1)教育性原則

德育評價在德育工作中是手段,就其本身的性質來說是中性的,但它作為德育系統的乙個有機組成,卻是為實現德育目標服務的。因此,德育評價手段在德育的實際運用中,其價值如何並不能從評價手段本身簡單地得出結論。手段必須為目標服務,這就必然要求德育評價必須從德育目標出發,以德育目標作為自己的方向。

德育評價工作的好壞,最終要以能否有利於實現德育目標來衡量。

(2)客觀性原則

德育評價為實現德育目標服務的要求若要真正實現,就必須對德育工作全面情況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評價。這樣才能使教育者依據正確的資訊反饋,調整自己的行動,以便能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

(3)科學性原則

德育評價要做到客觀,必然要求遵循科學的原則,只有遵循科學性原則,評價結果才能是客觀的。德育的現實情況是複雜的,無論是德育工作還是學生的思想品德,對它們要獲得正確的認識,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

(4)多元化原則

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開展自我教育與自我批評,重視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這是對學生權利和人格情感的充分尊重和負責,因為「他法」無法體悟「我」所體悟,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德育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5)動態化原則

動態診斷式是通過德育評價,找出學生素質構成及發展上的問題與不足。過去在德育目標上存在一些弊端,目的與目標不分,甚至用目的取代目標,只有高度,沒有深度。學校德育評價要改變同一目標帶來的「假、大、空」現象,就必須從學生的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出發,把德育評價的目標看作是各個階段的素質發展的要求,即將一元化的德育評價目標分成若干個結構和指標體系要素,對各年齡階段和教育階段確定不同的層次的具體目標和德育的起點,再把各階段各層次的德育目標和措施整體地銜接起來,逐步提高。

這種有針對性的動態教育,才能促進個體最充分的發展,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

3、分析學校德育評價的程式。

析:學校德育評價有以下基本程式:

(1)確定學校德育評價目的。在學校德育評價實施中,目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不同的評價目的,評價方式、評價方法,甚至評價標準都可能大相徑庭。

因此,在學校德育評價的實施中首先要確定評價目的。德育評價目的要與德育目的保持一致。目的總體設計是根據學生的類別特點,在總體結構上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設計,以便使指標體系全面、真實、綜合地反映學生的整體功能。

(2)編制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

編制評價指標是在目的確定的基礎上,對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各個結構,例如素質結構、能力結構、智慧型結構等,進行具體的細化設計,使每一結構能夠反映學生的某項功能。可通過開座談會和收集資料方式,了解學生思想與行為的最新動態,最大限度地發掘該教育階段應該具備的主要要素指標,並對指標的內涵進行準確的說明,形成乙個內容比較全面的指標體系。同時,還必須從有關學科的意義上進行理論指導,使之具有精簡性、嚴密性和原則性。

(3)蒐集和獲取學校德育評價資訊

在確定評價的目的與編制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各類學生評價指標體系雛形進行調查論證或請專家進行評判,相互溝通,收集週期性的資訊資料,使指標體系結構更加準確、完善、更具實用性和操作性。

(4)匯集整理和評級評分

對評價資訊匯集整理,要讓評價人員對評價標準有統一的理解,以便減少評價過程中的人為誤差。評價結果處理主要評定等級與評定分數的轉換。需要注意的是在客觀題的測驗中,如何校正學生的猜測因素對測評結果的影響,怎樣正確評價學生的真實狀況。

(5)分析和再評價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出來後,必須同評價標準體系相匹配,進行分析再評價。其評價內容有兩個:一是在原評價報告反饋前進行的再評價,主要目的是檢查原評價方案準備、實施和評價報告中是否有錯誤,如果有就需要及時改進,以提高評價工作的質量;二是在原評價報告反饋後進行的再評價,主要目的是證實評價結論是否被評價有關人員接受,同時觀察與評價有關人員根據評價結論改進工作的效果,為以後開展教育評估活動提供有益經驗。

在保證評價量表施測信度和效度的基礎上,再評價後應著重對評價指標進行調整、修訂,或增減或合併,使結構和指標更加合理。

上述五個環節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並各具特有的功能。確定評價目的是基礎環節,編制評價指標體系是關鍵環節,蒐集和獲取評價資訊使評價要素更具有合理性與實用性,匯集整理和評級評分是對標準的運用,分析和再評價評價結果是實踐檢驗的過程。

4、如何有效地運用學校德育評價方法。

析:有效的運用學校德育評價方法,對於德育工作質量的提公升有著積極的意義。

(1)德育日常評價。日常評價應保護學生自尊的個性、使學生願意接受、樂於接受,這種評價應是激勵性的評價。

(2)檔案袋德育評價法。學生檔案袋評價,一是能夠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挫折,讓學生學會體驗成就感,養成自我判斷與反省成長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成為選擇評價內容的乙個決策者甚至主要決策者,擁有了評價自己的機會。二是檔案袋也為老師、家長和社會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使評價主體能夠更開放地、多層次地、綜合地評價每乙個學生的人格特質。

(3)教師自編測驗德育評價。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德育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為特定的德育教學服務的。教師自編的測驗,通常用於測量和評價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思想態度。

編制測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其一,測驗應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其二,注意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在解釋結果時應慎重。

其三,測驗應該能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昇華和發展。

(4)德育投射法

從測驗的特徵維度上看,德育投射測驗有以下一些顯著特點:第一,測驗目的多是偽裝的,學生不知道測試的真正目的,也不知道對自己的反應會作何種心理學解釋,他們所意識到的是對現實中的道德情景的反應。第二,學生可以完全自由回答,不作任何限制,在無拘束的情景中,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

第三,結果的整體性,測試關注的是對學生的總體評估,而不是針對單個特質的測量,學生的任何反應都可能影響德育評價結論。

5、提高學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思路。

析:在當代學校德育發展中,有效性原理構成了現代學校德育原理的基本內容,有效性原理反映了當今學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必然趨勢。

根據學校德育的有效性原理,針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效果不佳、效益低和效率不高的現實,需要選擇整體改革的方案來全面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學校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改變觀察和思考學校德育問題的思維定式。從提高學校德育的整體方案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在學生思想到健康成長中的先導作用,學校德育應立足於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實際,了解和研究學生的道德需要。

第二,注重學生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在基本道德行為規範養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進行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方式的選擇,從而實現學校德育對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主導作用。

第三,增強德育要求的針對性、教育者行為的示範性、教育結果的可控性,構建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體,提高學校德育的有效化水平。

6、提高學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對策。

析:要進一步推進學校德育的整體改革,現階段基本對策為:

(1)更新教育者的德育觀念,不斷提高教育者的師德修養水平

教育者使德育工作的主體,其教育思想和道德修養水平是影響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前提因素,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取決於教育者能否按教育規律辦事和是否能提供良好的道德人格示範。從更新德育觀念的要求來看,教育者應確立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主動、和諧發展的目標觀;分層要求、分類推進、優勢遷移的過程觀;動機與效果相統

一、目標考評相一致的效果觀等。

(2)完善學校德育內容體系

在實施學校德育內容時還應考慮以下兩點:一是總想分層次。根據受教育者認知發展規律和道德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絡進行縱向分層次,使德育內容形成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序列,與受教育者認知過程同步,可以大大提高德育的可接受性。

二是可操作性。道德教育不僅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道德習慣和道德品質。因此德育內容應具有可操作性,貼近學生生活,使其易於被學生理解、選擇和接受,便於轉化為個人的現實行為。

據此德育內容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其一,道德教育,包括基本文明習慣和行為規範教育、個人基本道德品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其二,政治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和法紀教育;其三,思想教育,包括價值觀教育、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德育內容是一定社會的道德規範及主流價值觀,它是一定社會關係的體現和反映,作為德育工作者在重視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也應與時俱進,融入社會,貼近生活。

當代我國德育內容的拓展包括生命教育、體驗教育、信仰教育和幸福教育。

(3)改進學校德育模式

實現德育工作方式的單一化向綜合化的轉變。德育模式既是一種簡化、范型化了的,具有極強可操作性、示範性的德育實踐樣態,又是一定德育理念的操作化形態。德育模式是綜合運用各種德育方式、手段,實現德育理論向德育實踐轉化的中介環節。

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認知發展模式、價值澄清模式、體諒模式、關懷模式、社會行動模式等,在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有主體發展模式、活動德育模式、欣賞性德育模式、體驗德育模式等。

(4)健全德育工作體系

建立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教書育人三結合的教育力量體系,建立德育目標與學生品德考評一體化的教育行為體系,全方位地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教育學原理習題五

4 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引導非常重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交往生活原來越豐富,但是也伴隨著複雜程度的提公升。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交往,更好地融入社會,就成了乙個非常迫切的問題。5 心理問題增多 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呈現增多的趨勢。例如小學生...

教育學原理經典習題總匯

辨析題1 動物界也存在與人類本質上相同的教育現象。錯 這是 生物起源論 的觀點,把人類教育等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從根本上否認的教育的社會性。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特有的傳遞經驗的形式。1.一兩遺傳勝過兩噸教育 錯。這是 遺傳決定論 的觀點。遺傳素質...

教育學原理

一 單選題 1.研究表明,人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充分尊重和利用這種發展特點的教育措施有 a 個別輔導 分層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b 個別輔導 分層教學 班級授課 c 分層教學 班級授課 小組合作學習 d 班級授課 小組合作學習 個別輔導 2.在上 圓柱體體積計算 這節課時,老師要求學生通過實驗來確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