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2022-12-25 12:27:05 字數 2875 閱讀 1957

教學目標:把握第一,第二節文字的寫作思路及其在全文中的地位。

教學重點:關鍵文句的統攝作用

教學難點:各層次間的邏輯聯絡

教學方法:「提示――自學――討論――交流――歸納」五步教學法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課前預備:

1. 結合所印發的資料,閱讀課本第21頁註解,了解本文寫作背景。

2. 在閱讀課文全文的基礎上,初步把握各部分基本內容,並將疑難語段作好標記,寫出本人的疑問。

課堂教學步驟:

(一)分析課文第一節

1. 指定學生朗讀第一節文字,並正音。

追悼寥落長歌當哭菲薄

2. 分析該節第一句含義(先提問,後整理歸納)

師問:以「中華**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紀年月的形式,可否改為「公元2023年3月25日」的形式、為什麼、

生甲回答:可以。所指時間是一致的,不過受表述習慣的影響罷了。

生乙回答:可以。除了表述習慣因素,在文中採用這兩種不同的方式,語言意味似乎也有差別。

師:講得好,確實,課文中雖然採用了「中華**」的方式,但緊跟著就指出,「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這樣,正如生乙同學所言,其語言意味便顯得十分強烈了,憤慨的揭露和諷刺於開篇處即已切入。

投影顯示資料:

魯迅語:① 「**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②「我覺得彷彿久沒有所謂中華**,有許多**國民而是國民的敵人」。

3. 師:寫劉和珍生前預定《莽原》全年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了劉和珍追求進步,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

4. 師:「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卻只能如此而已」包含著怎樣的感情、

生乙:顯得無可奈何,力不從心。

生丙:這樣表達不夠準確,可理解為「滿腔悲憤難以排解」。

師:很好,本文正是要對反動派加以憤怒的控訴的,這樣的基調顯然不宜理解為「無可奈何」。

5. 分組討論本節文字,把握其寫作中心。理解其思路。(討論――提問――交流――交納)

投影顯示:

(二)分析課文第二節

1. 請學生朗讀第二節文字,隨即正音。

鮮血流駛忘卻

2. 分析第一段中第一句的含義和作用。

(先提問,後整理歸納)

師:第一句話中「真的猛士」所指為何人?

全句含義是什麼?寫入文中的作用何在?

生;「真的猛士」的理解,有兩種意見:

①劉和珍、楊德群等死難者

②泛指革命者

全句含義的理解,也為兩種意見:

①「哀痛者」與「幸福者」自相矛盾,較為費解

②不矛盾。若能清醒認識社會,人生,自然,自然如此。

第一句寫入文中的作用,兩種意見:

1 讚揚「真的猛士」。表達敬仰之情。為文段主要意義

2 處於襯托地位,起對照作用,下文中的「庸人」才是主要強調者。

師:①「真的猛士」,不應理解為劉和珍等死難青年。因為犧牲的愛國青年固然也可說是革命者,但是這一節中作者講的不宜理解為這一層意思。

而「慘淡的人生」、「淋漓的鮮血」正是指反動**殺害愛國青年的事實,「直面」和「正視」帝種現實的人,則不應理解為已經遇難的愛國青年。它應該泛指「真的革命者」。

②全句含義:所以說「哀痛者」與「幸福者」均可集於革命者之身,而不相矛盾,是因為真的革命者既敢於正視這種黑暗的現實,在黑暗面前不退縮,在**面前不逃避,他們能夠真正認識連夜垢黑暗和民族的苦難,他們的「哀痛」超乎常人,顯然「最哀痛」地。同時,他們能夠對社會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並正在為光明的到來而奮鬥,因而他們又是「幸福者」。

3 此句在本節文字如的作用:與下文的「庸人」形成鮮明對比,為的是通過對比,突出強調「庸人」的不覺醒,從而本文目的關聯。

3. 分組討論本節文字,把握其寫作中心,理清其思路。(討論-提問-交流-歸納)

投影顯示:

(三)比較研究

師:以上兩節文字中幾次寫到「有寫一點的必要了」,其含義是否相同?

生:不盡相同。第一節中「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在於表達對死難者的悼念,對反動派的憤恨,而第二節中「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則主要針對庸人忘卻的現狀,表達療救的意願。目的不盡相同。

師:完全正確。

(四)巨集觀把握;

師;這兩節文字與後文中的五節文字有何聯絡?在全文占有怎樣的地位?

生甲:這兩節著重寫作者的寫作目的,後文五節屬於不同角度的文字,或記敘,或抒情,它們的內在聯絡似乎不太緊密。

生乙:我認為聯絡還是緊密的。後文中的五節文字分別呼應和圍繞著第

一、第二兩節文字。如第三節就是圍繞第一節展開的對烈士的悼念,第六節又是圍繞第二節文字展開的,顯然也是在提示人們不忘烈士的精神,並重點總結事件的教訓的。

師:我同意這位同學的見解。第

一、二節文字與後文聯絡是緊密的,並在文中起著統攝全篇的作用,因而本文在行文方面也是十分嚴謹的。

(五)作業;研讀後文五節文字,並提出各自疑問。

課後記;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為「提示-自學-討論-交流-歸納」五步教學法,其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提倡民主平等,實現師生相融,突出整體智慧型」。本節課運用基本成功,尤其是有較多正確結論差不多是由學生體會得到的,這對於培養學生能力大有益處。

校領導及同組老師主評課發言摘錄:

校長:周老師的這節課,作為公開示範課,是成功的。有幾點應該加以肯定:

普通話流利、教態自然、教師的狀態,自然會給學生好的影響;研究的問題切中肯,對透切領會、巨集觀把握全文開了好頭;所採用的五步教學法切全我校實際,課堂節奏駕馭得當,保證了課堂目標的實現。下一步可考慮進一步推廣。

教研組長:本課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興味很濃,情緒飽滿,學習效果當然會好。這全得力於課堂組織得法。

教師的點撥雖然少,但既與學生意見不相牴觸,又代表了最正確的集體智慧型,成為全課堂的靈魂。這一點處理得很好。

同事:周教師的課,思路明晰,聽課過程中給人的感覺是條理分明,中心突出。投影儀的使用恰到好處,所投影顯示的,正是本節課的精髓,這對我們合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也有很好的啟發。

《記念劉和珍君》資訊化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記念劉和珍君 一 教材分析 1.單元定位 記念劉和珍君 一文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中被編排在模組一,定位於 寫人記事的散文 而且該模組的寫作部分又定位的是記敘類文體的寫作,可以說閱讀與寫作同步發展 如果再加上第二單元文言文的古代記敘散文,可以說又做到了散文閱讀古今的完美結合,這對學生思想感情...

王強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

高2016級語文組王強 魯迅的文章是乙個難點,但魯迅的文章又是白話文的典範,是當代文學的經典。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跳過。為了降低難度,在上課之前,我和學生差了很多資料,包括 三一八 的來龍去脈,劉和珍的的生平事蹟,甚至包括楊蔭榆女士的前世今生。在上課時,我沒有從 本身入手,也沒有一開始就討論魯迅 匕...

《記念劉和珍君》教後反思

基本資訊 作者及工 作單位潘國鋒山西省萬榮中學 紀念劉和珍君 是學生在中學語文課上接觸到的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我在教學中發現深長反映出以下二個問題 第一,課文中有很多問題讀不懂 第二,讀起來沒有什麼 興趣 這兩個問題是相互聯絡的,讀不懂自然沒有 興趣 沒有 興趣 就難以鑽研下去,鑽不下去就自然讀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