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和珍君教案

2022-12-14 00:21:07 字數 5082 閱讀 5145

三、課文背景

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他懷著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慨,於是用沉重而悲憤的筆調,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

四、當堂練習,鞏固字詞。

這篇文章中有一些比較難懂的字詞。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熟悉一下生字生詞。大家手裡都有一本語文的《名師導學》練習冊吧,請大家拿出這本書來,翻到25頁,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幾道題。(2—9題)

五、分析文章總體思路

問題設計:本文思路的起點是什麼?(分解為以下幾個小問題)

1.本文是一篇紀念性文章,紀念的中心人物是劉和珍。那麼課文的七節中哪些小節集中寫紀念劉和珍君?——明確:三、四、五節。

2.那麼第

一、二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明確:交**作緣起。

3.六、七節又起什麼作用?——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4、教師總結:

全文思路的起點是本文的寫作緣起,即為何要寫這篇文章;然後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蹟和遇難經過;在敘事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議論「三一八」**的教訓和意義。三者交錯,始終統一於「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至此形成板書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一、寫作緣起(1-2)

二、記念主體(3-5)

三、教訓、意義(6-7)

六、具體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問:(結合課後練習第一題來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第1、2節都說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作者為什麼一再強調這一點?

明確:第乙個「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劉和珍君,奉獻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訴段祺瑞**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陰險論調。第二個「必要」是要喚醒庸人,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

所以第一部分兩次強調、突出了本文的寫作動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這部分是按照由愛到憎的邏輯順序安排思路的。

(形成板書1)

2、分析第二部分(3—5)的思路。

問:這部分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明確:按時間順序安排思路,先回憶與劉和珍的最初相識,敘寫烈士生前事蹟,再詳細敘述遇難經過。敘述遇難的經過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

(形成板書2)

3、分析第三部分(6—7)的思路。

問:關於**的意義,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何以體現?

明確:先否定了這種徒手**的做法,然後用「然而」將筆鋒一轉,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邏輯順序布局思路的。

(形成板書3)

整體板書:

七、基本問題解答:

1、文章寫於同年4、1,但是在這裡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以「中華**」來紀年,這是憤慨的揭露和諷刺。「三?

一八」發生說,魯迅正在寫《無花的薔薇之二》,他當即在這篇文章的後部分,同樣大書「中華**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並稱這是「**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作者在文章開篇寫「中華**」具有諷刺意味,我們不難從這莊重嚴肅的文筆中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獨在禮堂外徘徊」表現了作者什麼感情?

明確:「我……」寫出了魯迅壓抑不住的悲憤,把讀者引入悲憤的氛圍。(24早晨,作者得到劉、楊的遺體已經從醫院運回學校的訊息,便立即到禮堂去看烈士的遺容。

從學校回來偶,作者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就病倒了。3、25,作者冒著被段**通緝的危險,出席了追悼會。會上,人們激昂憤慨的情緒和不時夾雜的一陣陣低低的啜泣聲,使魯迅壓抑不住心頭的悲憤和激動,便走出會場,獨自在禮堂外徘徊。

)3、「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中「也」字如何理解?

明確:「也」字針對陳君的請求而言,說明寫作此文,不僅僅因陳君的請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願,動機遠非限於「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而是由於魯迅和劉既是師生又是同志。對於她的死,魯迅感到特別悲痛,所以寫文是必要的。

4、「真的猛士」、「庸人」、「中國人」、「有惡意的閒人」、「無惡意的閒人」、「苟活者」分別指什麼人?

明確:「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無所作為的人。這種人對反動派的暴行有所不滿,對烈士的死難有所哀痛,但是他們不感「直面……正視……」他們特別容易忘卻「舊跡」,忘卻歷史的教訓,他們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觀上起著「維持……世界」的作用。

八、布置作業:

反覆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

二、四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區域性思路,揣摩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一、理清區域性思路

1、學習第二部分。

(1)學生集體朗讀。

(2)思考:本部分是怎樣安排思路的?

明確:第一自然段共5個句子,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採取的態度,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鬥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緊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

三、四兩句是寫庸人的態度,將其與「真的猛士」比照,這樣「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所以這兩節的整個思路可以這樣表述:

面對**,「真的猛士」的態度——庸人的態度——我們的態度。

(3)背誦這一節。

2、學習第四部分。

(1)學生集體朗讀。

(2)思考:圍繞**,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安排思路的?又是怎樣展開思路的?

明確:以「我」的活動為線索,其思路是:聽到噩耗——頗為懷疑——屍骸為證——聽到汙衊——呼喚爆發。可見是以時間順序來安排的。

(3)背誦這一節。

二、從理清思路入手,解讀難句。(結合課後練習第一題)

1、「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第二節第一句)

明確:「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戰士。「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指反動**製造**的黑暗現實。

因此,這一句可以理解為:真正的革命者敢於正視黑暗的現實。這兩句話的含義是:

真正的革命者,面對國家和民族的慘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慘命運感到哀痛,他們又以改變黑暗現實,為勇往直前奮鬥獻身為最大的幸福。

這裡,「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這篇文章裡,也確實以猛士的姿態「敢於直面」「敢於正視」。

從思路上看,這裡說的是記念死難者應取的態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鬥者理想的人格。 「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魯迅是要人們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

真的猛士站起來,「將更奮然而前行」,中國才有得救的希望。他們當然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

2、「慘象……流言……滅亡。」(第四節最後一段)

明確:「緣由」就是反動統治者不但用武力極其**地**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治。

從揭露段**的罪行看,思路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害者為「**」,製造殺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兩手表現得無以復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鉗口術,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3、「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於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乙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30頁最上面)

明確:「偉大」指三個女子偉大。「從容地轉輾」是對她們互相救助的情況的概括。

如此英勇如此友愛,其精神之偉大確實令人驚心動魄。另外,我們再看到這句「中**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這裡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顯然是一種極大的罪惡,但是卻被魯迅譏諷為「豐功偉績」,顯然是在什麼——「正話——反說」。所以說這裡還運用了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反語。

4、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更何況是徒手。(第六節第一段最後)

明確:這裡作者將人類前行的歷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價巨大的流血鬥爭。

「其中」指流血鬥爭。煤是如何形成的?「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

可見,木材變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和犧牲。那麼,人類前進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犧牲,「但情願是不在其中的」,這就表明,**是不在這種需要付出代價和犧牲之列的。這就是說,在魯迅看來,向反動派**難以換來人類歷史的前進,**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鬥爭方式。

因此沒有必要為**而付出代價和犧牲。很顯然,魯迅是不主張採用向反動派**這種鬥爭形式的,在作者看來,應當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價去換取更大的勝利,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5、苟活者……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文末倒數第二句)

明確:苟且偷生的意思,貶義:「苟活者」是作者自指,是自我貶抑,也說明魯迅對自己的解剖確實到了無情的地步,他不惜貶抑自己來映襯劉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

其實魯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當然他的智與勇也是不斷地從奮鬥者身上汲取養料形成的。所以「苟活者」首先說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勵。當然,「暫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苟活者」大有人在,魯迅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覺醒起來,看到希望,憤然前行,所以這又是戰鬥的號召。

三、布置作業

1、背誦

二、四部分。

2、找出文中你不能理解的句子。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檢查背誦。

二、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1、作者為什麼一再說「我實在無話可說」「我說不出話來」「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明確:烈士被殺,無限悲痛,不能不寫,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經出離憤怒了」。

無話可說,不是真正的無話可說,而是憤怒!反動派的殺害人民的**,文人的汙衊和惑眾的下劣,令人說不出話來。」從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

「慘象……流言,尤使我……」同樣用了個「尤」字,兩次使用反映了作者對奴才走狗的不同尋常的恨。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寫的必要,因「恨」而無話可說,「悲」和「恨」兩股情感在文章一開始就公升騰交織。

2、作者為什麼一再寫劉「她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明確:強調劉的善良可愛,反襯出反動派的**和反動文人的下劣。

3、 第5部分為什麼用短句?

明確:表現出作者無法控制的激憤之情。

4、「從背部入」說明了什麼?為什麼突出「其一是手槍」?

明確:劉當時中彈,是「彈從背入」,可見並不是「叢擊軍警」與軍警面對面地搏鬥,證明她完全是無辜的,她不是什麼「**」,倒是府衛隊的卑鄙。

手槍是軍官使用的,證明這次**是有人指揮的,事前籌畫好的,決不是軍警各自的「正當防禦」。

這些鐵的事實,有力地戳穿了段**「通電」(造謠這次**是李大釗等人「率領**數百人,闖襲***,潑灌火油,拋擲炸彈,手槍木棍,叢擊軍警。各軍警正當防禦,致互有死傷」)中對死難者所橫加的種種罪名。

人教版《紀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已經學完有幾天了。今天才有了空閒總結一下。年第一次教這篇文章的時候,也不知怎樣混混沌沌的就過去了。現在看起來裡邊一定有許多當時沒有解決的問題。這篇文章應該是學生到高中之後接觸的第一篇魯迅的文章,考慮到這一點和文章本身理解上的難度,我在教學上作了以下思考。首先要在方法的幫助上解決學生對魯迅文章...

2019高中語文《紀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語文

最後一遍讀過 記念劉和珍君 我說有幾個問題想特地問一問女生,於是學生都抬起頭望著我。第一,以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為代表的中國女子,辦事幹練堅決,百折不回 你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挫折時,是百折不回,還是膽怯悲觀呢?女生都笑了,有幾個答道 當然是百折不回啦!有男生故意和女生唱反調,笑她們太自誇,女生也...

《紀念劉和珍君》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作者 張以民 語文教學與研究 綜合天地 2010年第02期 本人多次教學 紀念劉和珍君 一文,深感要想教好這篇課文,必須在以下幾個問題上引導學生重點 明確,在這裡我將這幾個能夠牽連全篇的問題概括如下 1.文中記述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蹟?從這些事蹟中你認為劉和珍是一位怎樣的青年?學生討論明確 生前愛看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