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

2022-12-14 00:21:02 字數 4715 閱讀 2520

教學目標:

– 掌握教育的概念

– 了解教育的歷史演進

– 理解並掌握教育的當代發展趨勢

– 理解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教學重點:

– 學校教育的概念

– 教育的發展趨勢

– 教育的本質

教學難點:

– 教育的本質

第一節教育概述

一、「教育」溯源

漢語:(1)中國:《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說文解字》「教,養子使作善也。

西方:教育deucare,引導與引出之意。

第一節教育概述

一、「教育」溯源

1、教與育的撰文寫法

2、教與育的各自含義

第一節教育概述

二、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

(二)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傳遞經驗的形式

(三)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1 、廣義:凡是有意識地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都是教育。

2 、狹義:即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響,以期望他們發生某種積極變化的社會實踐活動。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演進

教育的起源:共有五種學說

1、神話起源說

2、生物起源說

3、心理起源說

4、勞動起源說

5、生活起源說

教育大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原始形態教育(原始社會)

2、古代形態教育(奴隸、封建社會)

3、現代形態教育(資本主義社會)

4、當代形態教育(後工業化社會)

一、原始形態的教育

1、教育同社會生產和生活的融合,內容為生產和生活經驗

2、教育手段單一,口耳相傳

3、教育權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自然還是人類共同的、最大的敵人)

二、古代形態的教育

1、學校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形態。最早的學校庠、序、學、校。

2、學校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中國、歐洲、印度。

3、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脫離。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4、教育的發展比較緩慢

典型代表:古希臘的教育與中國春秋、戰國的教育。

著名的學校:稽下學宮、太學

著名教育家: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雅典與斯巴達教育簡介

三、現代形態的教育

1、教育事業呈加速發展

2、教育與生產勞動接軌

3、教育內容與方法逐步科學化

(四)當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 1、教育的終身化

– 終生教育的提出: 它是二十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股教育思潮。首先提出該概念的是發明各國的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導論》(1970);並隨實踐與認識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和發展。

1 、教育的終身化終身教育是一種新教育觀念,在人生的縱向方面,它要實現人的一生(從幼兒、青少年、成成年以及老年)都要受教育,而不是侷限於某一階段;在人生的橫向方面,家庭、社群場所以及大眾傳媒等對人生的每一時期都發揮教育作用,而不僅侷限於學校這一場所。

1 、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的意義:

保羅·朗格朗認為終身教育的意義或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終生教育可以滿足人生各個階段的需要。

2)終生教育有利於個性的發展

3)終生教育使**(繼續)教育獲得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1、教育的終身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身教育得以建立的四大支柱:

1)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 不僅注重知識的獲得,注重獲得認識和理解的手段。

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 ): 不僅包括物質生產所需的職業技能 ,更為重要的是學會有效地應付變化不定的情況以及參與創未來的能力。

1 、教育的終身化

3) 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1) 認識自己、發現他人,承認事物與人類的多樣性,認識到人與人間的相似性和相互依存的必要性,認識自己是前提,是真正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反應的前提。2 )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指在共同專案的活動中,增進相互了解,以削弱乃至消除分歧。

1、教育的終身化

4) 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1972 年,《學會生存》的報告指出世界因技術的發展而出現了非人化現象,並且在21 世紀可能在更廣的範圍出現,因此,學會生存仍是教育的支柱之一。

報告指出: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1 、教育的終身化

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複雜多樣;使他作為乙個人,作為乙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乙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

1、教育的終身化

特需指出的是:終生教育的概念包括人的一生各個階段以及各個方面的教育,正規的學校教育也在其中。

4終身教育的實施:

1)終身教育與教育民主:其與其他教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互補性;機會均等是實施終身教育的一項主要標準。

1 、教育的終身化

2)終身教育應提供多層次的教育。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的多層次化。它需解決的問題是:

如何使人的自然環境和人的教育環境變成乙個教育和行動的空間;為使每個人都受益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及其歷史的特殊性,如何同時進行普遍性知識培訓和特殊性知識培訓。

1 、教育的終身化

3)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工作時間縮短,閒暇時間增多,教育的時間也在增多;教育的環境也更加多樣化。終身教育應該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一切機會。

4)終身教育與教育社會。資訊社會的出現對民主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1、教育的終身化

「教育系統承擔著重大責任:它應使每個人擁有控制資訊大量增加的手段,即有辦法本著批判精神,對資訊進行篩選,將其分出主次;它還應幫助人們與傳媒和資訊社會少的融入社會生活的方式的同時,也應樹立適合於資訊社會的公民意識奠定基礎。家庭、社群職業生活、博物館、圖書館等一切文化機構,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終身教育的概念也是和資訊社會、教育社會是聯絡在一起的。

在教育社會中,事事都可能成為學習和發揮才能的機會。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就是教育物件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須向所有的人開放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且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興起的原因:

從個人發展的層次看,全民教育是每一社會成員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並籍以促進社會平等的根本保證,同時又是使每乙個體獲得生存和發展能力的基本手段。

2、教育的全民化

2)從社會和國家的層次看,全民教育是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必然選擇。

3)全民教育是促進世界文明共同繁榮的需要。(全球問題)

2、教育的全民化

3 實施全民教育的舉措:

1 )普及入學機會平等和教育過程等諸方面的平等:

2 )把基礎教育的重心放在知識的實際獲得和其前能的;全面開發上;

3 )擴大並不斷重新確定基礎教育的範圍,開通青年、成年人學習所需的各種渠道;

4 )全社會要營造一種全民學習的氛圍和建構乙個全民學習(教育)的社會。(學習型/ 教育型社會)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6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和所有與教育有關的人最關心的問題,是全球教育系統演變的乙個基本趨勢。教育民主化是指民主原則在教育領域中的深化和擴充套件。

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個體具有越來越多的受教育機會;個體受到越來越民主的教育。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乙個重要內容,指人們不受政治、經濟、文化、民族、信仰、性別、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在事實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

教育平等一般包括四個要點:

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個體自由和諧地發展,只有尊重每乙個體的基本人權與自由的發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則;第二,教育權利平等原則,即指受教育權利的平等,相對於政治上、經濟上的平等權利而言的教育上的平等權利;第三,教育機會均等原則,良好的教育制度乃是使每個人有均等入學機會、在教育過程中有均等的對待、有均等的學業成功機會,「 義務教育」 的實施僅僅是為個人平等地受教育提供的一種保證;

第四,差別性對待原則,由於教育的效果會因受教育者個人的天賦、機會與機遇而不同,機會均等不可能機械式地實現,古實現教育平等必然需對每乙個體以不同的教育待遇,但是差別性原則的基本前提是使社會中處於最不利地位的人獲得最大的利益。

2. 現階段我國教育民主化的差距(教育不平等的表現)

1 )入學機會的不平等:城鄉不平等:性別不平等;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平等。

2 )學校資源的配置不均等:物資不均等;師資不均等;重點校與非重點校的不均等。

3 )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不均等:教師期望;交往時間與方式;不同的評價標準;能力分組;標籤理論等。

4 )學業成功機會的不均等:學業成功機會均等與否,其標誌是某一社會中個社群的子女在各級各類教育中所佔的比例,與其家長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大致相當。目前主要表現有:

地區間教育質量相差較大;女學生的學業成功機會較少;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學業成功機會不均等。

4 、教育的整合化

第三節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 (一)教育的本質

歷年來的討論及其意義

– (二)教育的功能

1、個體發展功能

2、社會發展功能

思考題:

1、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歷史形態?

2、終身教育理念下當代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

3、教育本質問題的爭論及其意義?

4、教育的功能是什麼?

本章參閱資料:

1、李劍萍等:《教育學導論》,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一章。

2、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半第

一、二章。

第一章績效

1.1 什麼是績效?1.1.1 績效問題的提出 了解組織的目標是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需要引入一種評價手段,評價的物件就是績效。管理者需要了解員工工作的成果 工作行為以及員工的潛力。員工希望得到關於工作的反饋,以指導自身職業技能的提高和職業生涯的發展。管理學者希望找到一種理想的管理方法,能夠兼顧組...

第一章 證明

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 證明方法 綜合法 反證法 綜合法 審題 找出已知 求證的各量之間的關係 分析解題思路 一般採用逆向思考,即從結論入手,追溯結論成立的理由。書寫推理過程,從已知入手,將分析過程倒著寫出來 反證法 在證明時,先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然後推導出與定義 公理 已證定理或已知條件相矛盾的結...

第一章證明

1 你能證明它嗎 專題一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及判定 1.如圖,點b c e在同一條直線上,abc與 cde都是等邊三角形,則下列結論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e bcdb bgc afc c dcg ecfd adb cea 2.如圖,abc的高bd ce相交於點o 請你新增一對相等的線段或一對相等的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