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022-12-11 01:39:03 字數 2800 閱讀 5223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四條基本理念中,第三條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下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那麼,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只有啟用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慾,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書對「雜然相許」的註解是:「異口同聲地表示贊成。雜然,紛紛。

許,贊同。」在教學新課時,我認為這種解釋不太合理,認為理解為「紛紛表示贊同」更合乎文意。但這時,不便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便可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

「文中兩處『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語氣是否相同?

」、「愚公的妻子是否一開始就毫無異議?全家人是否異口同聲地表示贊同?」此時課堂氣氛熱烈起來,學生們紛紛發言:

愚公之妻與智臾語氣不同,乙個關切乙個嘲諷;愚公家庭人口多,發表意見的人也多,況且愚公的妻子一開始就提出了疑問;紛紛同意並不等於異口同聲地同意,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學生一致認為書中的解釋不合理,「紛紛表示贊同」更合乎文意。這樣,學生學會了批判地接受知識,在問題**中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引導學生質疑、調查、**

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就論及「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

學生的頭腦不是乙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須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呢?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係我們不能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而應通過適當的啟迪,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將學生的思維焦點,引向知識的明處。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問題:

(1)題目是《藤野先生》,為何開頭卻寫「清國留學生」?(2)寫清國留學生用「標緻」一詞怎樣理解?(3)作者寫「棄醫從文」跟寫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

(4)藤野先生聽到「我」將不從醫,為什麼流露出悲哀的神情?(5)「我」既然「太不用功」,怎麼會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別關照?組織學生討論,學生也在討論中明白:

這些問題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選材及主題思想幾個方面。此時教師可將這樣乙個問題留給學生:如果要你寫自己的老師,你要怎樣安排、組織材料呢?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這樣更能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寫作,形成自己對閱讀與寫作之間關係的獨立理解。

三、激發學生內在需要,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語文教學既要求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又要求學生適應未來的需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與方法。

由學生的「學會」變為學生「會學」,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例如,在教何其芳的現代詩《秋天》時,如果所教學生是農村孩子,學生對課文內容不難理解;如果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學生,他們可能對課文內容理解起來就有一些困難了。教學這首詩歌,重點是引領學生品味詩歌優美的意境,教他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激發學生表達美好感受的慾望。課堂上採用誦讀法和品味法,讓學生在朗讀與品味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詩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在這個基礎上拓展延伸,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開展「走近秋天,親近自然」的活動。學生返校後,創作了很多以讚美秋天為題材的作品,包括攝影作品、散文、詩歌等。然後將學生的作品整理歸類,舉辦一次「走近秋天,親近自然」成果展。

這樣,既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又滿足了學生心理的需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四、改革教學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強調以成績為標準,重在知識方面的量化,把難以量化的內容排除在外,實際上,有些教學效果不是馬上就能顯現的,需要以過程和素質標準來配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認知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評價是學生賴以感受成長的喜悅、煩惱或挫折的主要參照物。教師的積極評價,會有效地改變學生自我認知的傾向性、自主行為的調控力,以及認知動機、風格和技能,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可實行多元評價,發動學生本人、同學、老師、家長、社會都來參與評價,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關心、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除了合理地利用考試這個評價方式外,還應收集一些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可給每個學生準備乙個學習檔案袋,檔案袋中的內容選擇與評判標準都應有學生參與,裡面可包含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與互評以及家長的資訊等。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史廣

兵連福一中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

摘要 教學,就是教學生學習,必須把教學變成學習,把學知識變成學智慧型,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安身立命的本事。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以及創新精神是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本文將從 更新教育觀念,實行人人平等 實現三個轉變,改革教學方法 和 完善評價策略,激勵...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作者 耿昌其 考試週刊 2013年第91期 摘要 要想落實素質教育,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 教 學 合一。教師不再單純地傳授學生語文知識,而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完成語文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自...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記憶力是乙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記憶能力的強與弱 好與壞直接決定乙個人做事的功效.正如 最著名的記憶家波特洛夫斯基所說 記憶力是乙個人才智的重要標誌,假如你沒有良好的記憶力,那麼你就會處處感到重複勞動的困惑和痛苦.的確,有很多人之所以事倍功半,成效甚微,就在於他的記憶能力太差.相反,有許多成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