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教學中張揚學生的個性

2022-12-07 15:06:04 字數 3841 閱讀 8593

內容摘要

【目的和意義】

閱讀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徵。沒有個性的閱讀,沒有創造性的閱讀,只是一種「死讀書」。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而,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啟用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享受閱讀,使閱讀教學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張揚個性的廣闊舞台。

【方法】

一、質疑問難,激發思維碰撞

二、多種方法,體驗閱讀感受

1、多種方式的朗讀

2、抓重點詞句

3、用不同方式表達感受

三、融入角色,用心交流感悟

四、開放作業,昇華閱讀情感

【結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總之,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閱讀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的閱讀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徵。沒有個性的閱讀,沒有創造性的閱讀,只是一種「死讀書」。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

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而課標上又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正是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完成的,換句話說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提高語言實踐能力。因而,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啟用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享受閱讀,使閱讀教學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張揚個性的廣闊舞台。

一、質疑問難,激發思維碰撞

古人云:「學貴多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

「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乙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時,孩子們對雨來不要「扁鼻子軍官」的糖和金戒指這一環節很感興趣。我趁機鼓勵孩子們可以針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初,一部分孩子都認為雨來不要鬼子的東西是因為他知道即使要了,有可能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不要。

我便啟發學生思考:那麼雨來不要,他就沒有危險嗎?他害怕鬼子嗎?

於是孩子們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認為,雨來之所以不要鬼子的東西是因為他從小就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他是乙個愛國的孩子。」乙個孩子說完。另乙個孩子急著站起來說:

「雨來一定不會要鬼子的東西,因為雨來是絕對不會貪這個小便宜,而出賣李大叔。」另乙個孩子漲紅了臉,眼睛盯著我說:「老師,我覺得雨來可以接受鬼子的東西,當然前提是假裝給鬼子帶路,把鬼子帶到我軍的埋伏圈,就像王二小一樣,然後趁機把鬼子殲滅。

」聽後,我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孩子居然有這樣的想法,我馬上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覺得你比文中的小英雄雨來還有機智,真佩服你!」

二、多種方法,體驗閱讀感受

1、多種方式朗讀

當今的課堂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朗讀是表達情感的途徑。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換句話說,學生可以用朗讀表達不一樣的情感,這就需要學生發揮創造性,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朗讀,去表達情感。如果只是一味的齊讀,個別讀,學生會有單調、乏味感,勢必影響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在平時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內容,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樣」。

心理學告訴我們,新異的刺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為了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熱情,可以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童話可採用輪讀課文的方式講故事;散文可採用配樂朗讀的方式設情境;對話多的文章可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練口才;介紹事物的文章,採用默讀搶答的方式理解課文。讓學生朗讀時全心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同時通過領讀、範讀、賽讀、演讀、自由讀等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

以《桂林山水》為例,這是一篇優美的情景交融的遊記,課文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兩組排比句式,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我採用了教師範讀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範讀中體驗課文表達的情感,以及如何表達。學生在教師繪聲繪色的情感朗讀下,由傾聽進而成為不自覺地自由朗讀。

學生在反覆的聽、讀中腦海中自然勾勒出一幅優美的畫卷,使學生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及作者的傳神描寫。

2、抓重點詞句

有些詞語在文章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欣賞、品味,使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人物心理,並逐漸學會靈活運用詞語。

在學習《蝙蝠和雷達》時,我主要抓住了「反覆」一詞,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科學家通過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那是不是科學家馬上就發明了雷達了呢?學生馬上就找到了不是,是通過「反覆」和「終於」兩個詞看出來的。「反覆」就是——很多次。

也就是說做了很多次試驗,可見每一項科研成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都會經歷很的困難和挫折,可能是一代人,也可能是幾代人才完成的。但這些都沒有難倒科學家們,他們「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那麼你從『反覆』一詞懂得了什麼?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3、用不同方式表達感受

由於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此,他們的閱讀感受不盡相同,他們表達閱讀體驗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有的喜歡朗讀,有的喜歡表演,有的喜歡表述……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選擇,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使他們從根本上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閱讀了《可愛的草塘》這一課後,我趁勢鼓勵學生們說:

「同學們,你們的感受一定很深,那就請你用最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吧!」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強烈的感情得到了宣洩,他們有的用語言表述,有的深情地誦讀,有的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寫起了小詩……表達閱讀感受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主動參與、積極學習的舞台。

三、融入角色,用心交流感悟

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字,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做細緻的咀嚼、推敲,體會文字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想象的翅膀展開以後,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

讓學生走進了文字,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

四、開放作業,昇華閱讀情感

語文教學是乙個開放的活動,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語文。皮亞傑認為「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可能成功」。為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可設計開放性的作業。

如學完《荷葉圓圓》可進行「說荷葉選拔賽」,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想一想,荷葉是你的什麼呢?學生的答案充滿童趣,富有想象力。

如,小烏龜說:「荷葉是我的小傘」。小蜜蜂說:

「荷葉是我的鞦韆。」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蹦蹦床。

」小朋友說:「荷葉是我的故事書。」如學完《畫家鄉》一課時,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家鄉,並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自己的家鄉。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家鄉,從而對家鄉產生更深厚的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總之,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閱讀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的閱讀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語文教學大綱》

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張揚

作者 王英昌 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 積極思考,自主 問題的答案,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積累 個性化的思考 個性化的表達,使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張揚。一 尊重個性化的自主思考 有這樣乙個例子 一位教師在上 飛上月球 時,其中有乙個環節是讓學生給課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標題,結果有乙個學生在給最後一部分...

讓學生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張揚

新的 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 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了作品的再創造,且可以文字描寫內容充分發揮自由想象,使作者描畫的情境在學生的腦海再現。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會見仁見智,因此課堂討論才有了思想的碰撞,才會有不同...

在閱讀教學中彰顯學生的個性

作者 曾芳 課程教育研究 中 2015年第02期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5 02 0094 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乙個多側面 多層次的復合系統。閱讀的實質意義是學生主動建構有關閱讀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知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