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精簡

2022-12-06 00:06:11 字數 5029 閱讀 7646

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特點。

科學心理學的產生:哲學(心理學之父)生理學(心理學之母)生物學(心理學的媒人)

馮特(1832—1920):心理學之父。 《生理心理學原理》(1874):心理學獨立宣言

萊比錫心理學實驗室(1879):心理學誕生標誌。

從人的心理的動態—穩態維度看,心理現象可分為: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特徵。

心理過程:是動態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式,包括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

心理特徵:是穩態的,指心理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

心理狀態:指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暫時性的心理持續狀態。

3、意識與無意識 p28-31從能否被當事人覺知到的角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現象劃分為意識現象和無意識現象。心理學上談到意識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意識即心理。

二是現代心理學把意識作為心理的高階層次看待,認為意識為人類所獨有。

心理的實質---科學的心理觀:

1、唯心主義心理觀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物質第二性。 古代人們認為精神活動是寄居在人體內的一種類似空氣的特殊物質——靈魂的作用。

二、唯物主義心理觀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機械唯物主義:心理活動的器官是心臟,是血管的作用。

辨證唯物主義:心理是人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反映,是社會化的結果(心理的實質)

神經元(神經系統基本的結構和機能單位,負責接收和傳送資訊)包括細胞體和突起(軸突,樹突)細胞體是代謝和營養中心。軸突:一根,把訊號傳離細胞體。

樹突:多而短,接受訊號,把訊號傳向細胞體。 神經系統分為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左腦:意識功能、通過語言和邏輯表達內心世界。右腦:潛意識功能、通過情感和形象表達內心世界。

神經系統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無條件反射:遺傳的、生來就有的 ,保證機體適應固定的環境。條件反射:有機體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通過無關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多次結合產生。

【注意】 一切心理活動的門戶(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

1. 指向性:心理活動在哪個方向上進行活動。

2. 集中性:有兩種情況:

(1)同一時間內各種有關的心理活動共同集中於一定的刺激。(2)同一種心理活動不僅指向於一定的物件,且維持這種指向使活動不斷地深入下去。

注意的種類

(1)無意注意 :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特點:

1.自覺性較差;2.保持時間較短;3.

人的精力消耗較少,不容易疲勞。無意注意的規律(引起原因):1:

刺激物的特點:刺激的強度,刺激間的對比差異,刺激的活動和變化,刺激物的新異性。2:

個體的主觀狀態:需要和興趣,情緒狀態,知識經驗,期待心理。

有意注意(隨意注意) 服從於預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的規律(引起條件)及在教學中的應用】: 1.

明確目的任務。2.組織有關的活動。

(1)智力活動與實際操作相結合。(2)創設問題情境(疑難情境)訓練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3)提問。

3.激發、培養間接興趣。4.

用意志排除各種干擾。

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觀因素之一是對事物的直接興趣。制約有意注意的是間接興趣,即對活動的目的和結果感興趣,活動本身並不直接吸引人。

(三)有意後注意(隨意後注意) 有預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質(特徵)

(一)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範圍,是指個體在同一時間裡能清楚地把握物件的數量。

(二)注意的穩定性是個體在較長時間內將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動或物件上的特性。

(3)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同時指向不同的物件的特點。

(四)注意的轉移是個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由乙個物件轉移到另乙個物件上。

注意的起伏(動搖):當人專注某一物件時,視、聽感覺器官會產生週期性的加強和減弱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現象,是不隨意的。

知覺 :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根據知覺物件是否屬於人,可把知覺分為物體知覺和社會知覺。

(一)物體知覺1. 視知覺、聽知覺和觸控覺 2. 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空間知覺:形狀、大小、深度、方位知覺。

深度知覺和雙眼視差有關。

時間知覺:時間長短、先後、週期性。

運動知覺:物體空間位置移動。

社會知覺偏差:

1.第一印象(首因效應)2.暈輪效應(光環效應)3. 刻板印象(定型效應)4.近因效應

知覺的基本特性:

整體性原則(格式塔原則)在知覺過程中,人們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部分或個別屬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體及關係。

(1)接近律:距離上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知覺組織在一起。

(2)相似律 :凡物理屬性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組織在一起。

(3)連續律 :凡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乙個整體。

(4)封閉律:人們傾向於將缺損的輪廓加以補充使知覺成為乙個完整的封閉圖形。

選擇性原則:人們能迅速從背景中選擇出知覺物件。

知覺的物件與背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理解性原則:在知覺事物時,人總是根據以往經驗賦予事物一定的意義。

恆常性原則: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知覺映像仍保持相對不變。顏色恆常性

大小恆常性聲音恆常性形狀恆常性

(1)知覺的選擇性。指人們能迅速地從背景中選擇出知覺物件。

(2)知覺的整體性。指在刺激不完備時知覺者仍保持完整的認識。

(3)知覺的理解性。人們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新事物進行加工處理,並用言語把它的特性揭示出來,稱為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恆常性。在感知過程中,由於知識經驗的參與,知覺並不因知覺的物理條件(如距離、光亮等)的變化而改變,仍然保持相對穩定和不變,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恆常性。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

短時記憶(工作記憶)特點1. 時間很短——保持時間1分鐘以內。2. 容量有限要增大有限的短時記憶的容量,必須豐富知識經驗。3. 意識清晰,操作性強。

根據識記內容的不同劃分(1)形象記憶(2)動作記憶(3)情緒記憶(4)邏輯記憶

識記效果(遺忘程序、遺忘大小、保持效果)的影響因素

識記目的有意識記優於無意識記。

識記的任務識記效果與記憶任務的長久性有關。

情緒狀態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識記效果好;在消極情緒狀態下,則識記效率低。(4)識記材料的特點:材料的數量、性質、順序特點影響識記的效果

(5)識記方法

材料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言語材料中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識記效果好 。

材料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識記效果好 。

材料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詩歌等押韻的材料比其他材料識記效果好。

材料的順序特點影響識記的效果:記憶的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其他刺激的干擾: 最明顯的證據是倒攝抑制和前攝抑制

倒攝抑制: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

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後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

遺忘的程序(遺忘的規律)

德國·艾賓浩斯: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後慢的特點。遺忘規律:先快後慢

學習策略:及時複習,「趁熱打鐵」

思維:概念: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基本特性:概括性和間接性。

思維的種類1、按個體思維發展水平分 (1)動作思維(2)形象思維(3)邏輯思維(抽象思維)2、根據思維過程的指向性(1)聚合思維(求同思維)(2)發散思維(求異思維)3、根據創造性程度分(1)再造性思維——也叫常規思維,運用已獲得的經驗,按現成的方案解決問題的思維。(2)創造性思維——個人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現新問題,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①流暢性:

多 ②靈活性(變通性):活 ③獨創性:新

創造性思維的影響因素(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

1、問題情境的影響2、動機的影響3、思維定勢的影響:要打破思維定勢必須進行逆向思維。4、功能固著的影響 :

要打破功能固著必須進行功能變通。5、解決問題策略的影響6、知識經驗的影響7、人格的影響

動機強度與問題解決效率成倒「u」型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問題解決效率最高。

情緒和情感與認知的關係:

聯絡:1.認識活動是產生情緒情感的前提和基礎。2.情緒情感對認識活動有積極或消極雙向作用。

區別:認知過程,通過形象或概念反映客觀事物及其屬性、本質和規律。其發生、改變具有隨意性 。

情緒情感過程:通過體驗來反映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的關係,不反映事物及其屬性、本質和規律。 其發生、改變具有不隨意性。

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性和緊張度可以把情緒狀態劃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心境一種比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緒狀態。

(2)激情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式的情緒狀態。

情緒和情感的關係:聯絡:1.

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2.情緒的變化受個人已經形成的社會情感的制約。

區別:情緒需要滿足與生理需要相聯絡的體驗,人和動物共有,情緒發展在先。是短暫的,衝動的,不穩定的心理體驗,外部表現:

面部,身體,動作,語言方面。 情感需要滿足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絡的體驗,人所特有,情感發展在後,是穩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體驗。

心理衝突分類:(1)雙趨衝突。又稱正正衝突,指同時存在兩個具有同樣吸引力的目標,而兩者不可兼得、難以取捨的心態。

(2)雙避衝突。又稱負負衝突,同時有兩個不利的事情發生,兩種都想躲避,但受條件限制,只能避開一種。(3)趨避衝突。

又稱正負衝突,指同一目標對於個體同時具有趨近和逃避的心態。(4)雙趨避衝突。又稱雙重正負衝突,指同時有兩個目標,但兩個目標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使人左顧右盼,難以抉擇的心態。

人格的定義 :個體行為的內部傾向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人格是乙個整體,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生物我)無意識層面,遵循快樂原則;自我(現實我)意識層面,遵循現實原則;超我(理想我)包含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則。

性格的定義 :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性格與氣質 :聯絡:(1)氣質對性格形成的影響。

a、氣質影響個人性格的形成。 b、氣質會給性格染上個人的色彩。c、氣質會影響性格形成或轉變的速度。

(2)性格對氣質的影響。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氣質,使服從於生活實踐的要求。

學心理學 用心理學

作者 李浪青 都市家教 上半月 2014年第03期 摘要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模式的廣泛開展,學校的管理制度也進行了相應調整。管理過程再不是僅僅遵照傳統循規蹈矩的模式和手段而執行,更多的是順應校園管理 以人為本 的發展趨勢,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管理和教學。本文就 學心理學 用心理學 的教學態度來闡述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複習精簡版

二 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時期 社會經驗論時期 三 社會心理學的確立時期 社會分析論時期?霍蘭德 社會哲學 社會經驗論 社會分析論 二 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時期 社會經驗論時期 19世紀下半葉到1920年以前 社會經驗論 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標誌 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出版了同名教科書 ...

時間心理學時間心理學

時間心理學的研究發展 李睿2009年03月09日16 23 時間心理學 psychology of time 是研究個體大腦對客觀事件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的科學。時間心理學的研究是圍繞著時序 時距和時點這三個時間資訊的基本屬性進行的。由於人對時間的反映同計時工具測量出來的時間通常不一致,因此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