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2022-12-05 01:00:02 字數 4638 閱讀 4260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古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句話深刻地表明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其實乙個人的幼稚期(自生至七歲)是非常重要的,什麼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乙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人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要「小」字、「早」字當頭。

人的行為習慣是長期逐漸養成的,我們要抓住幼兒期這個行為習慣開始形成的關鍵期,一方面,由於幼兒思想意識尚未成熟,還不能自覺地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卻不會分辨是非、對錯,經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如:

「偷拿」幼兒園或小朋友的東西,只是因為太喜歡了,自己卻沒有。如果**不注意引導,壞的習慣一旦形成,便難以改正。另一方面,行為習慣雖然已經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但並不象**表現得那麼深刻、定型,如果趁早採用恰當方法對幼兒進行引導和教育,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幼兒的自我控制較差,經常出現「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情況,如果善於在幼兒每次的「反覆」中,發現點滴的進步,給予乙份肯定,幼兒就會多乙份改正的信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學習、生活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於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為此,在幼兒園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中,應高度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道德情感

強烈的道德情感是產生相應道德行為的巨大動力。針對幼兒情感外露、易衝動而不穩定等特點,重視情感教育對幼兒所起的作用,寓教於樂,將提高道德認識與幼兒愉快的情感體驗結合在一起,使幼兒能夠從內心接受教育,願意將道德認識轉化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年齡小,不善於用理智來支配自己的行動,空洞的說教,反面的嘲笑、諷刺,對幼兒的心理發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師在幼兒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應精心設計、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利用講故事、看**、現場表演等手段,讓幼兒辨別情節中人物行為的是非、對錯,以富有說服力的方式去引導,以生動形象的具體榜樣薰陶、感染和影響幼兒。讓幼兒多聽、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覆地進行教育,加深幼兒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認識,使幼兒從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為準則,分清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美與醜等,激發幼兒對不良行為的厭惡感,產生仿效道德行為的慾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二、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加強行為練習

幼兒的日常活動是指來園、離園、進餐、睡眠、穿衣、洗理、勞動、散步、自由活動等。因為幼兒身心發育還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忘掉行為規則,憑一時衝動行事。所以,教師應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分析和研究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及時肯定或鼓勵幼兒的正確行為,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創造有利的教育時機,加強幼兒的行為練習,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堅持運用各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教育方法,恰當地運用表揚、批評和藝術作品效能,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表揚要恰如其分,並值得幼兒珍惜;批評幼兒時,即不能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心,又要讓他受到紀律的約束;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講《小豬變乾淨了》的故事,通過講解、討論不講衛生的小豬如何變乾淨了,引導幼兒講衛生,勤洗手、勤洗澡的好習慣。

幼兒期的孩子學習具有模仿性強和易受暗示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他們,教師怎麼說、怎麼做,他們都學的惟妙惟肖。所以,在與幼兒共同活動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帶幼兒散步、遊戲時,幫他們擦鼻子的紙一定要放進垃圾箱,孩子們吃的水果皮、糖紙,我會引導他們放進垃圾箱。並讓幼兒知道不應該亂丟垃圾,因為它會把環境弄髒的。

我還在牆壁上布置一些對比**,與他們一起看,共同討論:「你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哪個小朋友做得對?

為什麼?應該怎麼做?」等等。

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懂得保護環境是好處,初步形成幼兒正確的環保意識觀念。

現在,不論是在**,孩子們都會自覺的把果皮丟進果皮箱,保持環境已成為孩子們自覺遵守的行為,這些良好的行為逐漸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為,並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任何行為習慣都是靠練習而形成的,行為練習是形成和鞏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最有效方法,是教育實踐的具體體現。幼兒日常生活的內容非常豐富,時時處處都有對幼兒進行行為引導的良好時機,教師應有目的、有計畫地在各項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行為練習。如:

通過組織幼兒進行修補圖書、打掃衛生等力所能及的勞動來練習愛護公物的行為和關心集體的行為;還可以通過委託幼兒做些具體的事情,如讓某幼兒關心幫助某個小朋友,幫助老師收拾玩具等,來練習幼兒的合作行為。經常啟發幼兒注意觀察平時生活中發生問題和小事,學會鑑別自己和他人言行是非的能力,使幼兒懂得應該做什麼,怎樣去做,形成正確是非觀念,勇於承認錯誤,改正缺點,虛心接受意見,使之較早地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重視家長工作,努力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協調一致。

家長從飲食起居到待人接物,從思想意識到行為方式,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必須重視家長工作。一方面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興趣愛好、行為表現,分析幼兒的行為習慣同家庭環境影響的關係;另一方面,注意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爭取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幫助,力求幼兒園與家庭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協調一致。

在與家長的經常性聯絡中,可以找出幼兒某些行為習慣形成的原因,以便於針對具體情況及時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總之,行為習慣的培養其一般程式,可以概括為提高認識,培養情感,訓練行為,形成習慣。在教育過程中,對於幼兒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練之以行、持之以恆。根據具體情況,教師要把教育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做深入細緻的分析引導工作,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能方面的全面發展。

孩子生下來就像一片淨土,你撒什麼種子,就收穫什麼,但是怎麼施肥,怎麼澆水,怎麼培育,這些都直接影響你來年的收穫。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正是如此,有關研究表明,3—12歲是兒童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認識和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愛模仿,好奇心強,易接收外界的各種資訊,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幼兒一旦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糾正起來難度會很大。早期的行為培養很重要,從小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則可以讓人受益終身。

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為今後公升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本人結合近二十年的幼教工作談一點個人意見。

一、習慣的養成要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

要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將每種習慣的內容自始至終貫穿於各項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項教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在日常工作中應通過系統教學、遊戲活動、生活活動、家長工作、環境創設五種途徑,遵循「將每種好的行為先讓幼兒認識,再產生情感、端正態度,然後通過培養其能力和技能,最後變成幼兒自覺自願的行動——即形成好的習慣」的原則,在習慣養成過程中,真正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於幼兒本身,要調動起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讓幼兒自我約束自己,能自覺按照各種行為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

如針對洗手衛生習慣的養成,一是可以通過讓幼兒觀察隔夜變質的洗手水,知道洗了手的髒水放上一兩天會變混濁、有味,而一盆清水放一兩天它仍然是清澈的。二是讓幼兒結合看錄影、聽故事,有關不講衛生、不洗手就拿東西吃,然後吃了肚子疼的圖書、**和有關資料,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三是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先挽起袖子,用自來水把手打濕,然後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輕輕的來回搓,然後用流動水沖洗乾淨,再用毛巾把手擦乾)。

二、習慣的養成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隨機教育和提供必要的條件

1、不同年齡的孩子,應注重不同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托班、小班應以生活衛生習慣和語言為主,因為幼兒初入園,年齡小,獨立生活能力相對較弱,應注重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同時,在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再對他們進行禮貌教育,即教育幼兒從小講禮貌、尊敬師長、能夠謙讓,說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老師早晨好!

」「老師再見!」等。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還不太明辨是非,如針對小班幼兒不肯自己走著上幼兒園的情況,我們把兒歌《小貓妙妙》作為晨間談話內容,通過短小,有趣的兒歌來教育幼兒。

針對一些不愛洗澡,不愛換衣服的孩子,我們結合故事《小豬變乾淨了》,暗示幼兒改正不良習慣。在中班應以健體習慣、勞動習慣和審美習慣的培養為主。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自我服務的同時,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加強身體鍛鍊,通過種種手段來感受美和表現美。

在大班應以學習和社會交往為主。在小朋友之間出現一衝突、矛盾也是很正常的,要解決好矛盾,就要學會交往。同時大班的幼兒面臨公升入小學學習,要搞好幼兒銜接,應注重學習習慣養成。

2、結合個體差異。我認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靈活對待,如:有的幼兒發育比一般幼兒較晚,協調能力差,到了中班才能畫出較流暢的線條、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3、在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培養方面,我們十分注意隨機教育。例如:有的孩子在飯桌上對著碗咳嗽,我們看見了就會馬上告訴他這樣做很不衛生,並教他們轉過頭去捂著嘴咳嗽。

諸如此類的行為習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點滴做起,嚴格要求,有的放矢的進行隨機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側重對孩子進行了自我服務教育,也就是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例如:

循序漸進的教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睡覺將鞋子擺放整齊……等。堅持一貫、常抓不懈,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慢慢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

4、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提供相應的條件,有助於孩子較快地形成習慣。比如,要求孩子飯後用餐巾紙擦嘴、用淡鹽水漱口,每次吃飯時我們提前為他們準備好餐巾紙和對好的淡鹽水,剛開始他們還要老師的督促和提醒,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就養成了飯後擦嘴和漱口的習慣,吃完飯就會自覺自願地去做。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執筆者 陳碧茹 幼兒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 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就為形成良好的道德...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主題班會 活動目標 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使學生認識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和各種文明習慣。活動時間 2012.5.14 活動形式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主持人 和著歡樂的節拍,踏入寶貴的...

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工作報告 柯於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經濟的發展,各種思潮泛起,對傳統的道德 習慣造成了衝擊,它一方面帶來很多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一些傳統的優良習慣被拋棄,被淹沒。為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重塑學生的良好習慣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我們石化第三小學位於月亮湖南路,葡萄園城市花園附近。學生 多樣化,既有石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