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書法完成的教案

2022-12-04 22:27:04 字數 4024 閱讀 4107

第7課《漢字與書法》

教學分析:漢字是中華民族獨特智慧型的體現,漢字書寫也成了專門的藝術,它將實用書寫賦予技法規範和審美含義,是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相結合的產物。書法藝術利用單純形式來表現豐富多變的審美意趣,具有明顯的抽象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習慣,從乙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書法在技巧原則上的嚴格性和表現情感上的豐富性,代表著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核心。了解、學習書法藝術,傳承中華文明,我們責無旁貸。本課從漢字的起源與書法的產生、書法的實用價值與藝術特徵、書法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使學生對中國書法有乙個基本的認識,為學習、欣賞書法藝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公元三至五世紀起,中國書法便被視為最重要的腦力藝術之一(與繪畫、詩歌並列),地位極高,理論基礎雄厚,實踐極其豐富。自那以後直至今日,書法在中國始終被作為一種高尚的、大眾化的、為社會所喜歡、推崇和理解的獨立藝術而備受珍愛。大約也從那個時候起,象形文本便開始發揮兩種功能:

一方面,它繼續服務於社會的書寫需要,亦即完成自己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作為書法藝術而在藝術領域中發揮作用,從而服務於社會的審美需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熟悉漢字起源和書法產生的過程及書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講述和**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熱愛書法藝術、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難點:理解中國書藝的特點及歷史特徵。

教學過程及要點:

1.導課

學生齊唱《國家》,教師引導:從歌聲中我們聽出,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靠的是文化傳承,而漢字對於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漢字與書法》

2.授課

一、文字的發展演變

1.漢字的起源: 介紹:,結繩記事,倉頡造字,得出文字的起源:在長期的社會勞動實踐中集體智慧型的結晶。

2.文字的演變:(學生看書歸納,教師補充介紹)

甲骨文→金文→篆書(分大篆和小篆)→隸書→楷書

3、文字演變的趨勢:(出示**)學生討論:漢字的演變趨勢

師(總結):從這張**中,我們看出漢字的演變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分為古文本和隸楷兩個階段,從工具性向藝術性轉化。

做題:歸納各朝的書法名家及代表作品。

過渡:世界上有多種文字,漢字作為一種音、形、義的結合體,字形豐富,數量龐大,以其筆墨的空白和線條的剛柔枯潤來抒情達意,形成獨特的書法藝術,下面來學習書藝歷程。

二、書藝歷程:

一)毛筆書法師生互動:1.****,欣賞藝術

2.自主學習大家共同臨摹字型,每組選擇乙個時期,結合課後資料和個人知識,就每個時期的書法特點、社會環境、代表人物、代表作等方面相互交流,並選一代表作總結發言。

3.做題,明確高考方向。

4.鞏固提高

各種字型的特徵:

●隸書: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把小篆加以簡化,字形由圓形變成扁形,「連筆」變為「斷筆」,便於書寫。

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楷書特點:形體方正,筆畫詳備,結構嚴整,是規範化、標準化、楷模化的字型。

發展:①始於東漢。②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晉有鍾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樂毅論》;

初唐的歐陽詢(歐體)、盛唐的顏真卿(顏體)、晚唐的柳公權(柳體);

宋代黃庭堅、元代趙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紹基等。

●草書特點:筆畫簡約,鉤連不斷;線條流暢,任情縱性。雖難於辨識,實用性不大,卻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發展:起源於漢初,成熟於東晉。魏晉以來盛行不衰,名家輩出。

代表人物: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盛唐的張旭、懷素等。

●行書特點: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是一種最活躍的字型。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

發展:經過東漢至西晉約兩個多世紀的演變,書體完全成熟。

代表作品: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

唐朝顏真卿的《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書。

書法作為書法作品與社會環境之間有什麼關係?

1. 從火星文引入,便於學生理解。

2. 以唐朝為代表,重點講解。

3. 其餘各朝,連線完成。

書法藝術發展的兩個階段: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從此,書法的審美功能超過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社會動盪,乙個特立獨行的士人群體逐漸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達自我對意境、神韻、風骨追求的理想形式。隋唐一統,國家繁盛,是中國君主**社會發展的巔峰,書法也體現出大國盛世氣象,或意緒狂放,極盡張揚個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宋代時文化極為繁榮,文風很盛,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書法也是重視個性而忽略法度。

明代則因一方面商品經濟發展,市民生活豐富,一方面思想控制嚴密,所以書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強調個性化創造。

三.篆刻藝術

****,參照教材,歸納篆刻藝術的發展,是漢字工具性和藝術性的統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舞動的京印」藝術傳統和風格。

1.定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他的創制以書法為前提,與書法並成為姊妹藝術。

2.秦漢時期——篆刻藝術發展的標誌性時期,為以後印章藝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樣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緻不拘,以小篆為主

(2)漢印——方正質樸,端莊豪放,以小篆為基礎,又融合了隸書的風格

3.篆刻藝術的發展

(1)宋元以後,書畫家開始用印章來給書畫作品加印,但篆刻還沒有從它的實用功能中分離出來;

(2)明中葉以後,以文彭等人為代表,篆刻和書法、繪畫一起,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小結

本課主要講述的是漢字、書法和篆刻的發展歷程。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在隸楷階段,出現草書和行書。漢字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其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

書法藝術經歷從秦漢到明清各個階段的發展,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多還是實用性文字,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進入自覺階段,隋唐時期達到新的高峰,宋代的書法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明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書法呈現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趨勢。秦漢時代是篆刻的標誌性時期,但這時還未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直至明中葉以後,篆刻才和書法、繪畫一起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4.鞏固練習1、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漢字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隸書

2.下列關於書藝發展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秦小篆和漢隸已經是自覺的書法藝術b書法顯現了東方審美情趣

c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d明代書法強調個性化創造

3、關於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正確順序應是

a文字圖畫—甲骨文—小篆—隸書—金文—楷書

b文字圖畫—金文—小篆—隸書—甲骨文—楷書

c文字圖畫—金文—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

d文字圖畫—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4、關於宋代書法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書法藝術呈現多樣性 b、呈現多樣性的根本是市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c、宋代書法注重法度和規範 d、出現了各具情態的著名書法「四大家」

5、漢字形體演變的總趨勢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簡 c、由象形到會意 d、由圖畫到符號

5.布置作業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 以上兩幅書法作品的作者分別是誰?

(2)分別概括以上兩幅作品的書法特點,並分析呈現這種特點的原因。

答案:(1)分別是王羲之 、顏真卿

(2)圖一反映了東晉書法的虛玄靈動。 原因:社會危機的深刻反省;士人群體的形成;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

圖二反映的是楷書注重法度和規範。 原因:唐代是個鼎盛的王朝,社會需要法度和規範。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教案從漢字起源到書同文.書藝歷程.篆刻藝術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漢字與書法的發展歷程及發展規律,通過引導問題、學生總結回答、教師提示或歸納展示的方式,把教材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既能使學生圍繞上述內容層層設問展開討論、**,又能使他們充分自主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書法課教案 漢字的典型結構

結構訓練 第八課漢字典型結構訓練 教學目的 1 分析和歸納漢字的七種基本結構特點和規律。2 培養學生細緻敏銳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觀察事物的心理品質。3 培養學生對書法的熱愛,提高他們對書法的鑑賞能力。4 培養學生實際書寫能力,能根據已經學習的結構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的運用於平時日常書寫中。教...

漢字結構與硬筆書法口訣

把漢字寫好看的口訣 橫要稍斜豎要暢 三 豎的寫法要流暢上部出鋒用懸針 中 長橫有弧短橫粗 王 長豎懸針短豎柱 弄上部隱鋒用垂露 甲華 橫可偏左不宜右 千 左豎垂露右豎懸 並左豎下延底橫出 口 天覆地載要記住 裡 左豎稍短右豎長 門 豎 撇短捺長角適度下有撇捺上橫短 來 撇長捺揚分清楚寫撇宜急不宜緩 ...

漢字與書法文化教學設計

隴縣中學2015 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 王建洲 教材版本 人教版美術選修 書法 模組 書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物件 選修書法模組的高中學生 教學分析 漢字是中華民族獨特智慧型的體現,漢字書寫也成了專門的藝術,它將實用書寫賦予技法規範和審美含義,是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相結合的產物。書法藝術利用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