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學物理教學的課前準備

2022-11-30 22:03:03 字數 4247 閱讀 4535

作者:鄒玉竇瑾

**:《中學物理·高中》2023年第05期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這樣乙個故事:一位教了三十多年課的教師上了一堂精彩的觀摩課,課後有人問他:「您花了多少時間準備了這堂課?

」他笑著回答:「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其實,現場準備只花了15分鐘。」

1 深入了解學生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你必須好好地了解你的學生之後,才能對他說第一句話……」

蘇聯教育家魯斯卡婭指出:「最要緊的是教師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優秀的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總是很了解的。」

不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新課程的有效實施,都依賴於對學生及其學習狀況的了解,了解學生是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根,是有效教學的切入點,新課程也提出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學生、關注學生、適應學生學習的要求,並逐步被廣大教師所理解、接受和踐行,再者教學過程的本質就是教師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教師工作的獨特性就在於他的物件不是物,而是有頭腦、有個性的青少年學生,因此,教師不僅應當具備廣博的知識,而且必須親近、了解學生,只有具備了優越的主觀條件,又熟悉客觀物件,才能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一方面要了解學生在學習前的知識狀況、能力狀況和學習經驗、學習態度及學習的準備狀況,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的現實起點和潛在起點,找到教學的需求和教學的突破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力的概念和牛頓定律的教學過程中,有乙個難以樹立的概念:「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學生儘管可以把牛頓定律背的爛熟,但一分析具體問題就把定律忘得乾乾淨淨,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是由於學生自幼就見到許多力學現象,在他們知識面狹窄、思維能力較差的時期,不可能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因此,幾乎所有的學生在進入中學以前已從一些常見的力學現象中得出了乙個錯誤的結論: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這種錯誤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得到強化,因而表現得非常頑固,成為力的概念和牛頓定律教學的重大障礙。

另一方面要努力的了解並理解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時尚(比如學生「染頭髮、吃薯條、看動漫、用晶元、做funs」等),努力地適應學生,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目中有人」,進而「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成效。

2 準確把握「新課程」、「新課標」

物理課程標準是關於物理教學的一般性、綱領性、指導性檔案,是離教師實際工作最近的課程理論體系,是物理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教前對教學的設計就是要解決好如何「以標施教」、實現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基本素質要求的問題。

現在中學物理的教材、教參變化都很快,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應對其有深深的了解,對於變革後的新課程要明確其新在何處?要知道新課程的理念是什麼?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有哪些?

新課程的實施現狀怎樣?而與新課程相匹配的新中、高考的模式設定又有怎樣的調整?對於新課程課程標準、新課程內容及其組織形式等都應該是每一位中學物理教師必須了解、知道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放眼全域性、明確方向,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鑽研課程標準,熟悉物理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和教學設計思路,熟悉物理課程的內容標準,從而在全面解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了解物理教學的基本要求。

例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運動的描述」內容標準(4)是:「能用公式和圖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具體可以解讀為:能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數學公式的簡潔、準確等特點,感受數學公式的奇妙,體會數學公式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能用圖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圖象的直觀、生動等特點,體會數學圖象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感受「數」和「形」之間的對應關係,領悟通過不同的途徑解決物理問題。

3 根據教科書並結合實際。把握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也就是學生學習的內容,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顯然,教學內容與教科書內容是有區別的:教科書內容是在知識經過教育處理後轉化而來的,它雖然包含了一定的價值觀、哲學思想、倫理和審美情趣等文化資訊,但這些資訊都是編者賦予的,具有統一的社會文化工具角色和品質,而教學內容則是教科書基礎上的教師個性化、學生指向化和環境適切化等的整合結果,應該具有遠遠大於教科書內容的文化含量,所以,一方面分析教學內容離不開教科書,即分析教學內容應源於教科書;另一方面,分析教學內容不能拘泥於教科書,即分析教學內容應高於教科書,要重點突出教科書內容、學生、教師和環境等資源因素的整合。

在分析教科書時,一般要採取通讀和精讀相結合的辦法,在巨集觀上把握教科書的內容體系,在微觀上抓住教科書的「四點」,以便最終在「四項注意」的指導下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

第一、把握教科書的內容體系,教科書的內容體系(知識結構)是物理知識的組成、內在聯絡和邏輯發展,物理知識主要包括物理現象(物理事實)、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理論、物理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物理知識應用等,只有搞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體系,把「是什麼」的知識、「為什麼」的知識和「怎麼辦」的知識有機地融合成乙個整體,才可能讓學生在「是什麼」的知識方面打好基礎的同時,在「為什麼」的知識的學習中學會思考,在「怎麼辦」的知識的學習中學會應用。

第二、抓住教科書的「四點」,教科書的「四點」即:重點、難點、關鍵點和價值點,所謂重點,就是地位重要、應用廣泛,處於關鍵和核心地位的知識,難點就是教科書的主要障礙,就是難教、難學之處,而關鍵點則是教科書的要害部位,即主要矛盾方面(如:「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中,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的分析就是關鍵點),所謂價值點,就是教科書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時所體現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如:

「實驗:**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中控制變數能力的體現等),就是教科書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陶冶情感、形成態度、提公升價值觀等的內容(如:「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巧妙的實驗構思,對科學的不懈追求、科學的態度,對近代科學乃至人類認識發展所作的貢獻等)。

第三、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的「四項注意」,一是體現打好基礎的同時兼顧差異,即要在重視物理基礎知識、重視物理基礎實驗及實踐活動的同時為不同潛能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二是要聯絡實際、突出sts思想,即選擇教學內容要重視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生活和生產例項為情境,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用聯絡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的意識;三是重視科學方法和科學**能力的培養,即要重視科學方法、**學習及科學史內容的選擇;四是注意教學內容的生成性和開放性,即視「教材永遠是被加工和處理的物件」,通過「用教科書教」來創造新「經驗」生成的條件,促使學生依據具體情況選擇學習內容,真正體現「世界是教師和學生的書本」,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創造條件。

再者,教師在根據教科書並結合實際,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利用教科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自學能力對每個人都是終身有用的,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科書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古人曾提出過閃光的教育思想「受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物理教育,應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宗旨,把教會學生會學習作為一項教育目標。

4 對教科書以外的內容應適時補充

中學物理教育中,概念、名詞、規律的理解和掌握至關重要,利用物理概念、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更為重要,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學好中學物理,加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地予以補充,以便於學生加深理解,拓展知識面。

第一、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師應補充講解清楚,否則勢必影響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時,可以補充講解「物質」和「物體」是兩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如桌子、自行車、輪船、圓柱體鐵塊等成品叫做物體;而組成桌子、自行車、輪船、圓柱體鐵塊的鋼鐵、木材、橡膠、塑料等原材料叫物質,由此說明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裡含有的物質多,其質量就大;反之,其質量就小。

第二、對教材中很少出現甚至從未提及過但又具有很高應用價值的應加以補充,以利於學生掌握規律,觸類旁通,例如,在講「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時,可以通過實際增補練習題,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出串聯電路的電壓分配規律u1:u2=r1:r2和u1:

r1;在講電功率的測量和計算時,可讓學生歸納出串、併聯電路中電功率與導體電阻的關係。

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對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應給予補充,例如,在講解慣性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學生總是把它們混為一談,所以應當給學生加以講解兩者的區別,慣性是一切物體都具有的共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前者是乙個物理概念。而後者是物體在不受外力這個特殊情況下的運動規律,而且是一種特殊情況。

第四、結合教材內容,補充一些形象生動的小實驗,例如講摩擦起電時,可以補充人體也能因摩擦而帶電的實驗。從而充分說明人體也是導體並非絕緣體,用手掌摩擦有機玻璃棒,棒帶正電,而手掌帶負電,前者用驗電器可以試出來,而用手掌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並不張開,這是因為人體是導體,摩擦所得的電荷很快就通過人體漏走了,如果人站在絕緣板上,用驗電器就能查明手掌所帶的電荷。

談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作者 呂長林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 教師版 2014年第22期 摘要 中學物理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好學生,筆者就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進行了 關鍵詞 德育 愛國主義 方法與態度 為人師表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 7711 2014 ...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