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的批判

2022-11-28 10:03:02 字數 5205 閱讀 3254

當下學校語文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大家都不滿意,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23年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檢測質量報告》表明,在語文、數學、科學和思品四門學科中,語文的合格率最低,其中有近30%學生的語文成績處於基本合格水平。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下語文課時數是2023年的一半,效果與2023年相比,卻沒有明顯不同。

這就說明語文課多上、少上甚至不上,與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並沒有多大關係。還有一項調查說,在某地中學生17門課程抽樣調查中,學生最不喜歡上的是語文課——我的天啊!教師配備最多、學生用時最多、國家最重視的母語學科,落實在課堂教學上竟是如此結果,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最近,我在北京的乙個教學研討活動上聽了課,參與者多是來自北京所謂重點小學的語文老師,他們所上的語文課竟與語文相去甚遠,充斥了許多非語文的東西。聯想到近期不斷有家長[微博]跟我反映其子女在小學、中學及高中語文課上所學、所知、所感;再聯想到兩年前真語文北京啟動儀式上,聽到的許多充滿假語文元素的語文課,我因此愈發擔憂,也印證了這樣的判斷:北京語文課堂亟須去假歸真。

先說、也重點說說北京的小學語文課堂吧。我始終認為中國漢語水平的真正提高在未來,在現在這些孩子們身上,因此我尤其關注小學語文教育和語文老師。

我聽了一位年輕女語文老師講豐子愷先生的《白鵝》。這是一篇生活散文,層次分明、語言生動、感情真摯,如果老師按照語文教學規律,緊緊抓住字、詞、句、段,聽、說、讀、寫整體推進,該多好啊。可是,這位老師一上課就用豐子愷的若干幅漫畫引入,而漫畫內容既和課文內容無關,又與白鵝無關,一邊看漫畫還一邊問孩子:

「感動了沒有?為什麼感動?」不要說學生,就是**見到她展示的漫畫也只是會心一笑而已,哪來的感動?

原來老師要引入她自己的一句話:「乙個個小孩用他自己柔軟的善心,感到桌子的感覺,看來,所有的生命都是需要呵護的。」我的生命已經老矣,第一次聽說桌子也是有生命的!

老師還不過癮,一定要引入她對豐子愷的理解,說「透過小事、小畫面之後,我們得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豐子愷說最喜歡弦外有餘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散文的弦外之音」。一篇小短文,老師就是這樣硬生生地拔高、貼標籤,要引出弦外之音。恕我直言,我從小讀《白鵝》,沒有悟出弦外有什麼音,也許我從小沒有學好語文吧?!

這樣五六分鐘過去之後,老師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化成了幾十個零碎的小問題,無休止地問學生,既沒有抓住詞語重點,許多內容也離開文字本身,中間雖然有字詞的校正和朗讀,但完全是應景的,是為老師表演服務的。

最糟糕的是,這位老師自己範讀了一段課文,不僅讓學生給自己掌聲,還要問學生「老師讀得怎麼樣,能不能把鵝和狗吃飯時的不同讀出來」。四五個學生當然都說老師讀得好,最後一位說:「我覺得老師讀得特別好,因為,您用講故事的方式讀出來了。

」老師當堂高度評價這位學生:「同學們再把熱烈的掌聲獻給他,他不僅把真誠的讚美獻給老師,還告訴同學們讀書的時候要像講故事一樣。」問題是,我整堂課聽下來,從老師的講課語言到她讀范文的語言,毫無講故事的感覺,都是用高八度的矯情做作腔調,自始至終像是一位二流演員在表演。

退一步說,就是真像講故事,也不要這樣引導學生當面讚美老師啊!講課結尾,這位老師還沒有忘記弦外之音,說:「作者稱鵝是鵝老爺,舊社會這個稱呼是給土豪的,但是我們並沒有感覺出作者對大白鵝的厭惡,而是感覺到對它的喜愛,這就是課文的弦外之音。

」我們又聽糊塗了,這篇課文的弦內之音,不就是作者覺得這個白鵝逗,好玩兒,喜歡才寫嗎?唉,這課上的。

幸好,江蘇省一位退休語文教師,也是真語文活動總顧問張賽琴同課異構,也講《白鵝》這一課。她由聽、說到讀、寫,再由學習白鵝的筆法進入寫作訓練,實實在在上了一堂語文課,我才釋然。

之後,我又聽了一位年輕老師講《伯牙絕絃》一課。這位年輕老師顯然比前一位語文知識功底紮實,也靠點譜,但整堂課不僅學生前面、黑板旁「ppt」不斷更換內容,而且學生側面牆壁上始終交織更替著各種古人畫面,不時還樂聲響起,整堂課都是在**和畫面中度過,而不是在文字感悟與提公升中。我始終困惑,什麼時候、哪位家長同意、誰家孩子願意一邊讀書一邊聽**呢?

伴樂讀書、看畫讀書,低幼的做法何時休?與前一位老師相同的是,一篇並不難懂的課文,這位老師仍然化解成了幾十個零碎的提問和無厘頭的生拔高、貼標籤。中間還不斷所謂引經據典,而這些經和典與文字並無太多關係,比如,老師說:

「我們的古人常常借山水抒發自己的志向。杜甫曾寫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借山抒發自己的志向;李白也曾寫過『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借水來抒發自己的胸懷。」且不說用這樣的詩句比喻伯牙撫琴志在高山是否合適,即使從學生理解這個文字的角度來說,也實在有些牽強。

更糟糕的是,老師從課文引申出2023年前、2023年前、2023年前、800年前、400年前,直到100多年前的例子,直至用***主席為悼念自己好友而寫下的詩句來說明乙個問題:即知音之情已經成為了知音文化。我就在想,課堂不是**答辯會,即使是拓展練習,也不應該統一成全體學生的乙個觀點,應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然生成各種觀點。

一句話,語文教師不是飼養員,更不是填鴨者,而是引導者、引路人。

在教研活動接下來的說課比賽環節,不少北京小學語文老師說的「假課」更是讓我吃驚不小。這幾位老師儘管說課篇目不同、學段不同,但共同點為:一是脫離文字字、詞、句、段、篇本身所蘊含的含義,而去追求所謂弦外之音,拔高、貼標籤或無厘頭地讚美;二是背離了語文課聽、說、讀、寫整體推進的基本精神,過度解讀或片面講某一方面;三是語文課變成表演課,本來應該是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卻變成了老師拿學生當表演道具作秀的過程,說課中忽視或弱化學生語文習慣的養成、語文能力的訓練和語文素養的提公升;四是老師說課授課時普遍拿腔拿調,語音高八度;五是大多過度使用「ppt」,**、圖畫等在語文教學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在這些老師的課堂上成了主角,真正成了喧熱熱鬧鬧之賓奪真語文之主;六是語文課本該培養學生質疑批判精神,但這些老師的說課講課中完全沒有體現這一點,而是一味灌輸,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想象的餘地,更談不上質疑批判,本來生動活潑的語文內容變成了機械枯燥的單一解讀。

由此,我想到了近年來在北京直接或間接聽到的不少關於語文的情況。有家長說,老師讓孩子在課堂背誦並講解《**規》片段,但加上乙個毫無意義的要求——製作「ppt」。筆者日前參加北京乙個重點中學語文老師交流活動,我提問老師們:

幾年前,上海啟東中學的乙個學生在國旗下講話,臨時換稿表達自己對教育的不滿。作為語文老師應當如何引導?一位老師竟然說:

「這是利用社會公器發洩對社會的不滿,應該嚴肅批評。」這種扣帽子式的語文教育讓我驚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還有學校老師告訴我說,北京教研和教育行政部門把用「ppt」課件、**、**等當成對老師教學設計的考查內容,要求必須使用,否則要扣除分數,甚至沒有資格參加教學比賽。

如此下來,語文課變成了老師用聲、光、電對學生進行灌輸的試驗場,教學裝置先進的北京成了多**過度使用的重災區。

假語文在北京中小學課堂如此大行其道,讓筆者驚異不已,於是呼籲:北京語文課堂亟須去假歸真。

雖然,我們也聽了北京市小學語文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張立軍老師的《楊氏之子》以及另外幾位年輕老師的說課。他們緊扣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在一堂課上體現得十分明顯。這讓我們感到些許安慰,但有關人士說,這是不同流派、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手段。

我說不對。張立軍等北京小學真語文老師和另外那些老師之差別絕不是方法、手段之別,而是理念之別、方向之別、路線之別。這個理念、方向、路線就是,張立軍們是用真語文的思想去組織教學,而不是用假語文的思想去組織教學。

這個區別重大,因為關乎路線、方向和理念。

無論是講課,還是說課,北京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結成一點,就是背離語文教育規律,背離教育部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定位,即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體的地說,北京語文課堂教學,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貼標籤式的生硬拔高,脫離語文的本體去渲染所謂思想性和人生意義。

二是對語文的元素即字、詞、句、段、篇和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等浮於表面化的生貼,而不是融於語文教學中。三是語文課成為表演課,教師成為舞台主角,學生成為群眾演員,把每堂課都變成表演課。四是過度使用「ppt」課件、**和其他輔助手段。

在一次教學展示活動中,筆者要求不得使用「ppt」課件、**,竟然有幾位北京語文老師離開「ppt」就講不了課,被迫退出展示,還有一位在說課中堅持清唱歌曲,他的說法是不唱難受。五是作為語文老師的基本素養普遍不高,比如講課的聲調語態嬌聲嗲氣,再比如有些人粉筆字寫得歪七扭八,還有課堂運用、課堂表達等都極缺教師基本素養。所有這些不僅使語文課水分增加,而且長此以往,祖國母語教學的精華將首先在北京喪失殆盡。

悲,莫大於此焉。

北京語文課堂上種種假語文的表現,我借用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的話說就是:「一直以來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開展教學的語文教師鳳毛麟角,大多數教師的語文課都是以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並且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來組織教學的。」我以為,套用吳教授的話通俗表述就是:

這樣的語文課就叫作假語文課。

人們不愛聽假語文的叫法,那就用吳忠豪教授本體性語文教學理論來論述吧。本體性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課程必須承擔的本職任務,反映出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特性,完成這些教學內容,就能為學生學習各門課程奠定紮實的基礎,也能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公升奠定基礎。非本體性語文教學內容包括情感、態度、審美、價值觀教育、多元文化的學習,思維能力包括創新精神的培養等,這類教學內容並不是語文課程一科獨擔的,而是基礎教育各門課程共同承擔,並且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所能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語文這門課程。

在他看來,語文作為一門以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實踐課程,理所當然地應該以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即本體性教學內容為目標展開教學,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本體性教學內容應該是滲透在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學習過程之中的。

什麼是真語文?對真語文較早開展理論研究的吳忠豪教授說,長期以來我們對語文課程任務的認知一直處於左右搖擺、猶豫不定的狀態。毫無疑問,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問題是兩者之間怎樣平衡,一直難以找到支點,60多年來,一直如此。

真語文對語文課程性質把握得非常準確,這是對課程標準的最大突破,這個突破帶有根本性、革命性意義。吳教授認為,真語文對語文課程進行深刻反思,認為語文課程是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作為應用教學的語文課程,就要讓學生學會溝通交流。這樣準確把握語文課程性質,為語文課程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

語文課程從原來以學習課文思想、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來組織教學轉變為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應用。這種轉型和轉軌對語文教育的意義不亞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吳教授的一番話可以說點透了真語文的核心和本質,應當為全國語文老師尤其是北京的語文老師們所深思。

如果說吳教授從理論層面闡釋,您覺得繞口的話,76歲的全國語文特級老師賈志敏說得就更為直接:「當下學生語文能力不高是乙個不爭的事實,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該怎麼辦?學生沒有學好怪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長和老師都有責任,現在的語文課堂假、大、空,教學生說假話、大話、空話,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我支援真語文,因為真語文真教,讓學生真學,做乙個真人。

課堂教學不需要精彩,它只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步乙個腳印,扎扎實實教學生識字、寫字、寫文章和做人。」賈老師的一席話簡直是對北京不少語文課堂和語文老師不點名的、嚴肅而尖銳的批評。

發掘語文課的

內在審美觀照 陳倉區陽平鎮寧王一中晁海平 美學是研究美的本質與人們對於客觀審美物件的具體感受以及與之相關問題的科學。美育作為美學的乙個分支,它是運用人類自身所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類進行自身建設的教育。按照新 課標 對學生語文教學要求,利用語文教學,通過美育實踐,發揮美育作用,對學生人格塑造發揮積極作用...

語文課代表的職責

高三23 24班語文課代表職責 1.總體要求。語文課代表是語文老師的得力助手,是班上語文學習的骨幹和領頭羊,擔負著溝通師生感情等工作,很能鍛鍊乙個人的能力。語文課代表工作負責 高效,關係到乙個班的語文成績的進步。所以,課代表要積極 主動 大膽地開展工作,從嚴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個人語文成績。五人分工協...

我喜歡的語文課

曾幾何時,我們時常聽到 快把內容抄下來要擦黑板了 這樣的話,的確,以前老師上課時常常是寫了密密麻麻的一黑板字。我們呢,在下邊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照搬下來,其實有很多內容根本就不理解,更談不上運用了。那時候,有很多知識都是死記硬背下來的,當時確實是立竿見影,記住了,但沒隔幾天,記住的東西就全部跑到九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