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2022-11-26 10:45:05 字數 4263 閱讀 7144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它與班集體教學相比,更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

:小組合作;合作學習;評價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要必須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用這一方法。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在明確成員責任基礎上進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學習,它與班集體教學相比,更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

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受傳統教學方法影響,學生缺乏與他人溝通、維持人際關係的技能,個人責任感不強,缺乏討論交流的意識。那麼如何組織學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展所長,取長補短呢?近年來,筆者一直在進行中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已經初見成效。

一、合作學習的形式

由於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要求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合作學習的形式分為課前自學協作式、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課後研討式三種。

1.課前自學協作式

課前自學協作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分工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包括準備工作)的一種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裡的成員分別承擔乙個子任務,通過彙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比如為了學習某個內容,需要先進行社會調查,以便收集有關的資料,這時就可以將調查的內容分成若干專案,由各小組分別承擔進行調查,然後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彙總。

2.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

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針對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仔細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辯論。在每一次討論中,小組內的成員有相對明確的分工:

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組長)、總結報告員等。這種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

3.課後研討式

課後研討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後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後分小組作進一步的**;二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學生為了了解某一問題(比如課題研究),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合作學習的組織

1.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必須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資訊傳遞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進行,這樣的資訊傳遞大多是師生問答式,沒有學生之間的討論,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更缺少學生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從而也就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彌補,它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帶差;二是增加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三是為學生創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鍊思維的敏捷性;四是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因此,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異質搭配的原則。

異質是指同乙個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應該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便於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則。就是各個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的競爭。

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於合作學習的評價。

2.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

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是對於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更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為了使每個人都有鍛鍊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樣也利於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合作學習評價的乙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學習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怎樣的合作更有效

從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具體表現在:一是分組的隨意性比較大;二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三是學生不知道怎麼去合作;四是缺乏群體意識。

合作時熱熱鬧鬧,匯報交流時要麼無話可說,要麼沒有形式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怎樣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首先,是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認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的乙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地學習方式,轉變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

其次,是教師要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教師只有明確了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才能去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組織合作學習的內容。比如問題如何提出?

要求學生做到什麼?以什麼形式組織等等。

再次,是討論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基礎上,否則討論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最後,是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和評價。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的。對於小組內的每乙個角色,分別承擔什麼任務,如何組織,如何記錄,如何匯報,如何補充等應該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習慣。

要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有效地促進合作向正常的軌道發展。

2.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該如何定位呢?《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麼站在講台前,要麼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也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合作夥伴。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角色沒有發生轉變。因此要使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必須在平常的教學中去體現,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諮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不再把自己視作為權威者,而是合作者。

3.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

由於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著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數學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數學合作小組的穩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4.防止兩種傾向

(1)把討論變成了只有少數幾個人的發言。剛開始時,大家都覺得討論這種形式比較新鮮,於是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後地發言,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好的同學慢慢地成了小組內的「權威」,基礎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也失去了發言的勇氣,於是小組討論就變成了某某的中心發言。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後會「活用」。不記住那些基礎知識,怎麼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範圍很廣,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

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裡給學生的腦海裡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功效。

要練說,得練看。看與說是統一的,看不准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範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彙、理解詞義、發展語言。

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於觀察物件的選擇,著力於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於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2)追求表現上的熱鬧。這是目前在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為了追求課堂上學習氣氛的熱烈,以顯示教學的寬鬆、民主,任憑學生的自言自語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對學生的藉機「放鬆一下」,或「吵鬧一下」,教師也會視而不見或一笑了之。

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教學走向另乙個極端。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於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裡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

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後,教師與其他**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

中學數學課堂分組合作學習之我見

作者 郭睛紅 中國校外教育 綜合 上旬 2014年第03期 分組合作學習方法廣泛應用在初中數學課堂,並發揮了顯著的效果。就分組的原則 教師在分組討論時的職責和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談了對中學數學課堂分組合作學習的看法。中學數學課堂學習分組合作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對於學生數學的學習,不同的教...

小組合作合作學習

對小組合作的認識與做法 現象 聽課時,有一種感受,不論是否存有合作的時機,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師就喜歡採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小組討論,進行合作學習,一節課甚至進行多次合作學習。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學生沒有傾聽的習慣與交流的技能,有的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及於討論交流,有的學生不善於獨立思考,不善於相互配...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被譽為 近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聽了郭思樂教授 生本教育 的報告後,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及體會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