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分子和原子

2022-11-25 17:03:03 字數 1576 閱讀 6115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課題一分子和原子

常文光分子、原子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完全是陌生的,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一些關於分子的知識。由於分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所以,本節課要帶領學生進入微觀世界,首先認識分子的的客觀存在;然後建立微觀粒子模型,體會它與巨集觀物質區別,掌握用微觀理論解釋巨集觀變化。

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第一,情景激發。用一些巨集觀現象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慾望。

如《梅花》詩中的「暗香」、分子的自述、酒精與水混合後體積的變化等。第二,聯想推理。盡量將不可見的微觀粒子行為特徵與學生熟悉的某些巨集觀事物聯絡進行轉換理解,引導學生模擬推理形成微觀粒子的內部表象。

第三,輔助教學。採用實驗**與電腦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展示分子的特徵,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分子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印象。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有以下幾個亮點:

第一在情景匯入,揭示課題時,為創設乙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境,我用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梅花》引出本課題,並引發學生思考「為有暗香來」是何故?接著引導學生大膽進行猜想,為什麼我們能聞到梅花的暗香?生活中同學們還有哪些這樣的體驗?

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根據學生的聯想,老師進一步設問,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的思考,課題自然而然得到揭示。

第二在啟發誘導,在探索物質的微粒性時,我讓學生通過讀古詩,品詩味,感知這一自然現象的基礎上,在讓學生做【實驗3-1】,讓學生思考:在靜止的水中品紅為什能擴散?同時****:

糖、鹽的碾碎,花的香味,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微觀粒子行為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講解,物質是許多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然後**出人們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的苯分子影象和本分子模型,以及移走矽原子構成的最小的漢字「中國」的影象。

通過以上的想象、模擬、**展示、電腦模擬等方式將自然界中司空見慣的一些變化和現象與知識點的教學聯絡起來,學生明白了分子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微小粒子。通過觀察分析與科學事實的呈現,讓學生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這樣既可以做到用事實來證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同時又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的進步與發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在**分子的特徵時,繼續設疑:花香能聞到,但卻看不到,溼衣服幹了,卻看不到是怎樣幹的,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我們能看見水,而卻看不見水分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請聽水分子的自述。

此時****:水分子的自述。並讓一名學生當水分子。

運用具體的數字和擬人化的手法,說明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四是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這個知識點時,我把本節教材中安排的「活動與**」,這個**活動做了改進,讓學生根據老師所給的儀器、藥品及老師的提示,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然後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後,讓學生匯報交流各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在學生匯報時,適時****,再現氨分子運動擴散接觸到酚酞,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過程,這樣不但通過自己的**得出:構成任何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的運動更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

第五、在歸納總結時,丟擲問題:學完本課題你們知道了什麼?學生可以自由回答、可同桌進行交流或小組討論在本節課中學到了哪些知識。

這樣可以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並有助於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1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園能聞到花香 溼衣服能晾乾 常溫下敞口容器中的水會越來越少等生活例項,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從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著手,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識,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大膽猜想,並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索分子的性質。...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反思 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古詩 讓學生用書對著臉扇風 把手伸入水中談談感受,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從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著手,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識,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大膽猜想,並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索分子的性質。以苯分子的圖示和水分子的質量及一滴水中的分...

《分子和原子》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由於涉及一些微觀概念和微觀理論,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巨集觀現象過渡到微觀世界學生也感到比較新奇,學習熱情較高,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上課時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老師為主導 問題為中心,誘導啟發,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組織學生大膽嘗試,然後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師的起點,展開不同環節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