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3-25 10:33:51 字數 2535 閱讀 7665

課題:分子和原子

一、 課題分析:

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關於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分子和原子體積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對於微觀粒子並不能系統掌握。從本課題開始,讓學生的巨集觀理念過渡到微觀世界。首先認識物質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後認識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不同變化來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進而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質,使學生系統認識微觀世界。

二、 教學物件分析:

對於微觀理論,雖然學生在物理課中了解了一些,但微觀世界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學生形成不了表象認識,抽象的化學概念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只有通過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解釋學生已有的現象,把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完成學生微觀理論的形成。

三、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身邊例項的分析,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從客觀現象透析出微觀變化,從現象到本質,使學生初步了解變化的微觀實質。通過對客觀現象和微觀本質間相互聯絡的分析,推理,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濃厚的**意識。由於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

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教學:

第一、情景激發。用一些巨集觀現象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的**慾望。如物體的熱脹冷縮、酒精與水混合後體積的變化等。

第二、聯想推理。盡量將不可見的微觀粒子行為特徵與學生熟悉的某些巨集觀事物聯絡進行轉換理解,引導學生模擬推理形成微觀粒子的內部表象。

第三、輔助教學。採用實驗**與電腦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為特徵,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觀察自然、實驗、識圖等方法獲取資訊,學習運用想象模擬、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方法處理資訊。

2.認識科學**的基本程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活動的樂趣,保持和增進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以及勤於思考、嚴禁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五、 教學重點及難點:

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物質的兩種微觀粒子。認識微觀粒子的特徵。培養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的猜測、觀察、分析、交流、總結等**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七、鞏固新知識

1.物質的分子間有氣體容易壓縮是因為其分子間的______,液體、固體不容易壓縮是因為它們分子間的______。

2.化學反應中,構成反應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組合成新的______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在電解水的反應中,氫原子和氧原子都沒有發生變化

c.水的蒸發和電解都生成氣體,它們都是化學變化

d.物質在變化中所表現出的性質,就是物質的化學性質

4.從分子的角度分析並解釋下列問題:

①為什麼牆內開花牆外可嗅到香味?

②香水、汽油為什麼要密封?

③水蒸發後化學性質沒有變。

5.下列關於分子的說法是否正確:

(1)酒精揮發是由於酒精分子不斷運動擴散到空氣中去的緣故。

(2)碘受熱變成碘蒸氣是碘分子發生了變化。

(3)空氣中氧氣分子與氯酸鉀分解得到的氧氣分子的性質相同。

(4)參加化學反應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5)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6)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組成物質的分子本身也是發生改變。

6.(1)某同學在家做了乙個實驗:在乙個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塊糖,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過一會兒發現糖塊不見了,液面比原來水平線降低了。

通過這一現象,請你推測分子有哪些性質?請你重新設計乙個實驗進行**。

(2)在距加油站一定距離的範圍內為什麼要嚴禁煙火?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由於涉及一些微觀概念和微觀理論,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巨集觀現象過渡到微觀世界學生也感到比較新奇,學習熱情較高,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上課時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問題為中心,誘導啟發,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組織學生大膽嘗試,然後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師的起點,展開不同環節的教學,再歸納總結結論。

由於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學生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在設計時注重了以下問題:

1.突出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絡,展開聯想,形成對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行為表象;

2.突出實驗、多**輔助教學的直觀效果,使抽象知識和實際體驗相結合,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這是本節課的成功所在,也是本節課要著力完成的乙個教學目標,然而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讓學生搞好課前預習(並附加練習題),為本節課做好鋪墊,使學生課上針對性的聽自己不懂的問題,使那些難懂點、易錯點在課上掌握並得以鞏固,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深層次的領會新課程理念,使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提高。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備課人 隋振啟 張鳳蘭 2008 10 2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後,從巨集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於學生認識巨集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奠定基礎。因此,本節教材...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後,從巨集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於學生認識巨集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奠定基礎。因此,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2.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人教版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後,從巨集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於學生認識巨集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下一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