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導學案

2022-11-22 14:24:02 字數 2492 閱讀 9861

學習目標: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掌握棹圮曳木杮湮泝流等字詞。熟讀並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課文所講道理

一、 文學常識:

1.體裁:文言筆記**

2.作者:紀昀,字曉嵐,清代著名學者,生性詼諧風趣,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著有《閱微草堂筆記》,本文選自其中。

3.作品:

● 《閱微草堂筆記》: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全書主要記敘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關於考據的文字,另外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在書中也有記述。

● 《四庫全書》:分古今圖書為經、史、子、集四檔。

二、字詞分析:

1. 注音: p yè zhào fèi yān sù

圮曳棹杮湮溯

2. 通假字: 鈀:同「耙」,整地的農具

3. 一詞多義:

4. 古今異義

三、文章結構:

● 文章分層:

第一層(1):交待石獸沉入河中的地點和兩種尋找方法

第二層(2-3):另兩種不同的尋找方法

第三層(4):由事而理,點明遇事不能 「據理臆斷」,深化主題

● 四種尋找方法:

第一種: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係

第二種: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

第三種: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係,忽略了流水

第四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係

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排比、對偶、象徵、誇張、對比……

表達方式: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二者不同,不能混在一起哦^^

分清楚,對你的學習和答題都有幫助。

先說修辭手法: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2)擬人的作用是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誇張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5)對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美。

(6)對比(襯托)的作用是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更加鮮明突出。

(7)反覆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

(9)設問的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10)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作用:令讀者了解故事情節、人物等各方面。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物件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

作用:渲染氣氛,調動讀者積極性,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作用:表達抒發作者情感,渲染氣氛,服務於文章主旨,深化主題。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物件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作用: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物件,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作用: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環境,狀物的細節等,從而細化文章或狀物,助於更好地深刻了解。

《化石吟》導學案答案

一略二 1 擬人二

2全解(課後答案)

3 (1)比喻2擬人3擬人4擬人5比喻

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人類不是由「造物主」上帝創造的而是由生物進化而來的。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檔案的本義是什麼?在詩中的意思是什麼?

分類儲存以備考查的檔案和材料,生物的生命演化過程。

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一句中的魔法師和雕刻家指的什麼?

指令人嘆服的大自然。

三美文品析

1解析詩歌第一節描繪了活魚的動態美,詩歌第四五節描繪了魚化石的靜態美,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答案描繪了活魚的跳躍,浮沉的形象與詩歌的四五節形成對比。

2活著就要爭鬥,在鬥爭中前進,即使死亡,能量也要發揮乾淨。

3《化石吟》的作者聯想到太古時代的各種生物群,而《魚化石》的作者則聯想到精力旺盛,活潑跳躍的魚兒和它的滅頂之災。

4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意向的意義。抓住重點句子「活著就要鬥爭,在鬥爭中前進,即使死亡,能量也要發揮乾淨」思考回答

答案要珍愛生命,充分體現生命的價值。

《河中石獸》導學案

課題河中石獸課時 第一課時主備人 使用人 學習目標 1 識記本課的生字 本文作家 作品 2 掌握本文中的實詞和虛詞 之 的用法 3 運用前面學習的文言翻譯方法,疏通文意 自主 目標一 1 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9分 圮 於河募 金重修棹 數小舟曳鐵鈀 木柿湮 沒齧 沙溯歟 2 6分 本文作者 字 是朝的...

河中石獸導學案

作者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進士。清代著名學者,生性詼諧風趣,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 侍讀學士。任 四庫全書 總纂官,著有 閱微草堂筆記 等。閱微草堂筆記 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 全書主要記敘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關於考據的文字,另外人事異聞 名物典故等在書中也有記述。字詞解釋 滄州 ...

河中石獸教案

河中石獸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積累文言詞彙,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2 借助多 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有何不同。3 理解 實踐出真知 的生活道理。教學重點與難點 1 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借助動態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