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學

2022-11-21 06:00:05 字數 4799 閱讀 2517

第一章公共政策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學科名稱梳理

1、哪些因素推動和促進了公共政策學的面世?(1)、產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2)、哲學思想的進步和一系列社會、人文科學的誕生和發展;(3)、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產生;(4)、決策科學的形成;(5)、行為科學的誕生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6)、凱恩斯主義的出台與**政策領域的擴大推動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學的面世。

2、政策科學的創始人是美國德史丹福大學教授伊斯頓.羅斯威爾。第二代掌門人是葉海卡.德洛爾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林德布洛姆提出。

第二節學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國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1)、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2)、以民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則;(3)、惠民、養民、富民的政策傳統。(4)、重農抑商的政策主張;(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傾向;(6)、無為而治的政策構想。

我國古代有兩本與政策研究有關的著作:1、《戰國策》;2、《智囊補》馮夢龍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國古代出現發達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釋;而孔孟之道主張從為政得失上去解釋執政合法性的獲得與喪失,這就使得統治者從維護王朝統治著想去重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甚至在機構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時期就形成「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到隋唐時期又形成科舉制,這種制度安排成為中國古代的讀書人熱心於觀察和分析政策的強大動力。

3、歐洲何時出現政策分析人才? 歐洲中世紀的中期和晚期。

4、為何古代沒有出現公共政策學?(1)、人們有關**政策的知識、思想和觀點大多是對政策結果所作的觀察和分析,而不是對政策過程所作的觀察和分析。2、古代有關**政策的情況、思想和觀點,通常是個人直觀體驗的產物,而且對政策解釋往往是從權威、倫理、哲學的原則。

5、學科誕生前的理論和方**準備(1)產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急速進步,為人們從經驗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條件和手段。(2)哲學思想的進步和一系列社會、人文學科的誕生和發展,為公共政策學研究提供了方**的基礎。

6、亞當.斯密對政策研究的貢獻主要有哪些?(1)對當時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論和經濟政策。

(2)對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國家——有關**和市場的理論為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範圍和方向。(3)對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經濟人的假設。對後來的理性選擇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有影響,並間接影響到現代的政策分析。

7、克勞塞維茨對政策研究有哪些貢獻?(1)提出了系統的戰略決策思想,設定了戰略、策略與戰術之間的關係,為「政策鏈」、「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礎。(2)將戰略要素分為精神要素、物質要素、地理要素和統計要素,這一戰略要素分析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範。

(3)強調戰略決策必須根據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為公共決策如何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馬克思對政策研究有哪些貢獻?(1)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戰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論指導,規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2)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為政策研究從注重政策結果到注重政策過程的轉變指明了方向。

(3)歷史唯物論為我們深入的研究各種社會現象、探索社會發展的固有規律提供科學的方**。

9、馬克斯.韋伯對政策研究有哪些貢獻?(1)主張對社會政治現象進行文化解釋,對後行為主義時期政策研究中倡導的價值分析有顯著的影響。

(2)認為人的行動或社會行動包含著動機和目標兩大基本因素。這一主張對於公共政策學中的政策評估具有指導意義。(3)提出了官僚制的決策模型。

(4)在社會科學方**上提出了理想型別和價值無涉。理想型別的提出為認識現實提供了中介手段。價值無涉為公共政策學提供了一種方**的指導。

第三節公共政策學的產生(第一階段、50年代)

1、學科形成的時間和歷史條件時間—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歷史條件—(1)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產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學的理論和方**基礎。(三論提供的思維方法的特點是系統性、動態性和最優化。

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統的方法;資訊的方法;反饋的方法;功能模擬的方法)(2)決策科學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為公共政策學的內容。

(3)行為科學的形成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是公共政策學產生的催化劑。(4)凱恩斯主義的出台和**政策領域的擴大,使得公共政策學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學科誕生過程(代表人物和著作) 勒納和拉斯韋爾:《政策科學:視野和方法的近期發展》(1951)——公共政策學的開山之作。

3、拉斯韋爾(公共政策學的創立者)對公共政策學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體制為前提;(2)哲學基礎是邏輯實證主義;(3)對於時間和空間都極其敏感;(4)具有跨學科的特點;(5)須和****共同研究;(6)以社會變遷和發展為物件,以動態模型為核心。

4、阿爾蒙德的結構功能主義對公共政策學做出的貢獻:1、他把政治系統的過程,政治過程、**過程、政策過程作為乙個同一的過程來進行分析,從而使政策研究與政治學研究緊密的結合一起,這有利與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純技術、純操作主義傾向。2、他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統輸出的產品,並將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為四種型別,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制性功能和象徵性功能。

第四節公共政策學的發展(第二階段、60年代)

1、德洛爾對拉斯韋爾的批判:(1)偏重於方**和忽視政策內容的研究;(2)片面強調運用純科學的方法,而忽視了政策過程與自然過程的差別,以及各種政策問題在性質上的相互差別;(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計量方法,而實際上有大量政策問題包含著價值判斷,或者無法進行定量分析。

2、德洛爾對公共政策學的貢獻:(1)分析了行為科學和管理科學在學科建設上存在的誤區;(2)肯定了管理科學和決策科學研究中使用的系統群研究方法,並主張將其引入公共政策學;(3)提出並界定了「總體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統」的概念;(4)強調公共政策學的跨學科性和實踐性。

3、公共政策學在其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的多樣化。(2)對政策過程研究的重點轉變——重點由原來的政策制定轉向政策執行、評估和終結。

(3)對政策過程中的價值因素和倫理因素的作用給予了重視。(4)公共政策比較研究開始起步。

4、公共選擇理論創始人是布坎南。該理論假定理性人為經濟人,並以此為起點研究集體決策;其研究範圍包括國家、**、教育、環保等政治和政策問題。

5、公共政策學的近期發展(第三階段、90年以來)(1)課題選擇的新取向——倫理取向;管理取向;**改革取向。(2)方**的非科學化——以主觀的研究方法(研究決策者主觀的思維方式或傾向的)取代客觀的研究方法(尋求客觀真理)。(3)公共政策學的建制化——學會、專業研究機構以及專業和課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學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公共政策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國應運而生。

7、2023年孟繁森在《理論研討》雜誌第七期上呼籲「建立一門研究黨和國家生命的科學—政策學。

8、2023年李鐵映在《哲學研究》第四期發表《決策研究**》指出決策須由硬結構和軟結構組成。

9、2023年初北京大學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寧騷教授任所長,這是全國高校系統中第乙個公共政策研究所。

10《戰國策》蒐集和論述了戰國時期政策分析家們的言行,堪稱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為系統的政策研究與政策諮詢的著作.

11.公共政策學產生的主要條件:1.

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產生。2、決策科學的形成。3、行為科學的形成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

4、凱恩斯主義的出台與**政策領域的擴大。

12、2023年由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勒納和拉斯韋爾共同主編的《政策科學-視野與方法的近期發生》一書面世。

13、聯結公共政策的研究者與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之間的橋梁是政策諮詢。

14、公共政策學進入第二發展階段的標誌是德洛爾著《重新審視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

15、在90年代,公共政策的研究課題的選擇偏重倫理取向,管理取向和**改革取向。

16、美國學者羅爾斯2023年出版的《正義論》強調應以分配主義取代功利主義的倫理。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學科要素

第一節什麼是公共政策學

1、公共政策學:以公共政策為研究物件的科學,具有跨科學的視野、知識、理論和技術手段,公共政策學的顯著特徵是:可檢驗、可驗證性(方**上的基本特徵);跨科學或多學科交叉、滲透性(理論上的)和功利性等。

現有的公共政策動態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過程分析模型(西方國家,以美國的經驗為依據)和上下來去模型(中國基於革命和建設的經驗而形成)

2、學科概念內涵: 1、研究物件是公共組織,尤其是公共權力機關的公共政策。2、 研究方法是類似於自然科學的的程式和方法。

3、 研究內容是政策系統;政策系統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政策過程諸環節之間的關係;政策過程諸環節與政策系統內外諸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 4、研究目的是改進政策系統、提高政策質量並成功地改造社會與自然。

第二節公共政策學的研究物件和概念體系

公共政策學的學科要素:研究物件;概念體系;研究方法。

1、公共組織的型別:強制型公共組織;半強制型公共組織;非強制型公共組織。

公共組織: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協調和增進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組織。

2、公共政策學研究公共政策時的三個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統;政策過程。

3、公共政策學與決策科學的主要區別:各類組織的決策。

4、公共行政學與行政決策學的主要區別:行政組織的決策。

5、公共政策學與立法學的區別:立法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規範檔案的活動。

6、作為公共政策學研究物件的公共政策的三個層次:具體的個別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鏈;政策一般。

公共政策學研究物件所包括的三個方面:1、公共政策的本質與屬性、構成與結構、特徵與功能。2、政策系統3、政策過程

7、公共政策系統的構成:政策主體系統(三個子系統——政策制定、政策執行、間接主體);政策支援系統(四個子系統——資訊、監控、諮詢、評估);反饋系統。

政策的直接主體系統:公共權力機關

8、在研究政策系統時,應該注意的四個問題:(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統中決策者的類別差異;(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體系統對物件系統的地位的相對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體與政策支援系統的地位的相對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統內部的結構。

公共政策學

對政策分析的幾種有代表性的框架的分析 一 奎德的模型 奎德認為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學的研究方法,它使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技術來幫助決策者制定政策。一方面,政策分析是一種應用的分析形式 另一方面,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學的研究方 其目的在於幫助決策者指定和改進政策。如奎德所言,之所以得益於政策分析的應用,是由於政策...

公共政策學作業 1

一 以我國人員政策為例闡述環境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答 公共政策的環境影響評價,是應用客觀的方法對公共政策進行評定,顯示公共政策的價值和對環境造成的衝擊,以評判公共政策對環境影響的利弊得失。公共政策,特別是發展政策會帶來若干環境問題,比如資源浪費 環境汙染 臭氧層破壞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 酸雨等。這樣由...

公共政策學複習重點

公共政策學 公共政策學是這樣一門學科,它盡可能的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內容 過程與產出,探索其固有規律,形成系統性知識,並運用這種知識進行政策分析,進而通過公共權力機關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政策實踐。其學科要素有 研究物件 概念體系 研究方法 政策群 是指國家 和一定型別的政治體制中的執政黨某一較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