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政策學考點總結

2021-10-20 06:13:56 字數 4613 閱讀 2772

湖南省自考網:整理

平衡精神是智財權法律價值二元取向的內在要求。對此,國內外學者已有共同認識。十多年前,美國學者pat ter son 和lindberg 在他們的著述中將一部現代著作權法描述為「協調創造者、傳播者、使用者權利的平衡法」。

[1]筆者則在研究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時,提出了「著作權法的平衡精神這一新的理論命題」。[2]客觀地講,智財權基礎理論研究是智財權研究領域中乙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智財權法平衡理論的建構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系統化。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政法大學智財權法研究所馮曉青教授2006 年出版了《智財權法利益平衡理論》(以下簡稱《平衡理論》) 一書,讀後令人振奮。

這部篇幅近百萬字的專著是馮曉青教授繼《智財權法哲學》之後的又一重要理論成果,也是我國智財權法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進展。

一、《平衡理論》在智財權法研究內容上的重要發展和觀點創新

《平衡理論》對法律中的利益平衡的基本理論、智財權法的目的與利益平衡、智財權法中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確立及保障的正當性、智財權法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以及制度安排和價值構造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與**。

1. 系統化的理論與理論的系統化

《平衡理論》力圖建立以利益平衡原則為基礎和核心的智財權制度的理論框架和體系。以利益平衡為基點,其通過對智財權法諸重要問題的深度挖掘,在理論系統化的基礎之上形成了系統化的智財權法的平衡理論。作者試圖對智財權所蘊含的法理從哲學高度進行提煉與昇華,根據法哲學研究的基本框架,開展對智財權法的哲學理論探索:

以利益平衡、財產權等範疇為基點,對智財權的界定進行研究——旨在為智財權法提供乙個比較完整系統的理論基礎,對智財權的根本屬性及其體現出來的特徵進行**,從而勾勒出智財權的本原。具體地說,作者以智財權法基本原理為指導,在深刻理解智財權法本質的基礎之上,通過剖析智財權法中的內在價值構造,發掘出智財權法背後的利益平衡機制。以利益平衡為基點,圍繞智財權的專有性與社會公眾對知識產品需求這對基本矛盾,**利益平衡機制在智財權法中的正當性和合理性;通過剖析智財權法中所涉及的各種權利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提出了以利益平衡原則為基礎和核心的智財權法的理論框架和體系,以提公升對智財權法理論的系統認識,為智財權部門法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視角和新模式。

應當說,《平衡理論》構建的利益平衡系統化理論適應了我國法學研究中部門法學正積極向法理學靠攏、部門法學日益法理化的大趨勢,對於加強我國智財權理論研究,特別是對豐富和發展我國智財權基礎理論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對智財權立法、司法、法律意識培養等也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

2. 智財權法的立法宗旨

「法律的目的是在個人原則與社會原則之間形成一種平衡。」[3]透徹認識智財權法的立法宗旨是掌握智財權法的精髓之必需。作者以利益平衡為視角論述了智財權法的立法宗旨。

由於智財權與思想、資訊、知識的表述和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保障知識創造者權益的同時,必須兼顧促進知識廣泛傳播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公益目標。因此,作者提出「智財權保護只是智財權法執行的中間過程,促進知識創造和知識擴散,促進技術、知識和資訊的交流與利用,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科學和文化進步才是智財權法的終極目的」。[4]

在《平衡理論》中,作者不僅對智財權法的立法目的做了巨集觀研究,分析智財權法的目的與利益平衡的關係,提出了智財權法利益平衡目標模式,而且以智財權的專門法律即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商業秘密法為例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在國內也是很少見的。

3. 智財權的私權性及其擴張

智財權的私權屬性是建構智財權制度理論大廈的前提。[5]在《平衡理論》中,作者對智財權的私權屬性進行了考察,從法哲學、經濟學等層面回答和論證了智財權私權性的合理性,從而為利益平衡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一分析,作者解決了為何應給予智財權以專有權保護的本源問題,使讀者對當前加強智財權保護有更深刻的認識。

不僅如此,作者以寬廣的理論視角,從技術發展、文化進步、法律進化等多個角度系統地**了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智財權擴張及其背後的深層次的緣由。作者認為,智財權的私權發展史,也就是智財權的擴張史。。[6]作者關於智財權擴張的系列研究已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拓寬了智財權法的研究視野。

4. 智財權法中的公共利益

智財權法中的公共利益是智財權法中的乙個重大理論問題,但在我國智財權學術研究中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正如英國智財權委員會發布的《整合智財權與發展政策》所指出的:不管對智財權採取什麼措辭,我們更傾向於把智財權當成一種公共政策的工具,它將特權授予個人或單位應當完全是為了產生更大的公共利益。

[7]在《平衡理論》中,作者以設專編的形式在**智財權法與公共利益關係一般理論基礎之上,系統研究了公共利益在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和商業秘密法中的體現。作者指出:著作權法中存在著廣泛的公共利益,它也是最終促進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從這個意義上看,可以根據公共利益的定義來研究著作權法及其相關的政策問題。公共利益在著作權法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公共利益為核心來了解著作權法的概念性框架。[8]

在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加強智財權保護的情勢下,作者對智財權法中公共利益的系統揭示,很有理論見地且具政策實踐價值:這就是要將智財權作為一種實現國家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工具,而不是僅當成是保護權利人利益的工具。特別是在我國正在制定智財權戰略的今天,如何運用智財權制度在保障權利人利益的基礎之上實現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作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有益的**。

5. 智財權法中的公有領域

智財權法中的公有領域也是作者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作者認為,公有領域本身只是乙個學理概念,在智財權專門法中一般不存在這樣的術語。但是,它的提出對於深刻認識智財權法的價值構造,透視智財權法的利益平衡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正是因為智財權法中存在公有領域,智財權法才能在保障智財權人專有權利的基礎上促進知識傳播與利用、社會公眾合理分享知識和資訊,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和科技文化進步的目的。[9]在該部分,作者除了一般性地論述智財權法公有領域原理外,著重對「思想」與智財權保護的關係、知識共有物與公有領域的保留等問題進行了**。

二、智財權法價值構造的深度挖掘:以利益平衡機制為軸心

《平衡理論》對智財權法價值構造的深度挖掘,體現在以利益平衡機制作為軸心而建立的系統化的平衡理論思想方面。作者認為,自智財權制度建立以來,利益平衡一直是其追求的價值目標,智財權法中的諸多原則和具體規則背後,都反映了協調和解決智財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利益衝突的思想。整個智財權法在價值構造上主要表現為一系列的平衡模式和與此相適應的制度安排。

例如,智財權人權利與義務的平衡;智財權人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公共利益間的平衡;專有權保護與知識產品最終進入公共領域的平衡;公平與效率的平衡;權利行使內容和方式與權利限制的平衡;知識創造與再創造的平衡;智財權與物權的平衡;等等。即使在國際層面,智財權保護的基本理念和精神也仍然是平衡精神。甚至可以認為,利益平衡是智財權法中的乙個根本性問題。

利益平衡是一種價值判斷,是智財權法價值取向的內在要求。

此外,作者對智財權法利益平衡機制的**,還兼顧到「制度外的平衡」問題以及國際層面的利益平衡問題。作者分析了智財權法在合理限制競爭的基礎之上促進競爭的機制、智財權法與競爭法的協調以及在促進有效競爭方面的利益平衡,並剖析了國際層面智財權保護利益平衡存在的問題與利益平衡的重構。

應該指出的是,《平衡理論》對智財權法價值構造的深度挖掘,在立足於利益平衡視角的基礎上,還著重**了確立利益平衡機制的法律制度安排。儘管相關主要內容非作者獨創,但在具體研究上則可以看出其很多創新的觀點和思想。例如,作者剖析了著作權擴張、限制與公共領域的關係以及獨創性與公共領域之關係,闡明了思想與表達二分法與公共領域和公共利益的關聯性。

[10]又如,關於著作權限制的主要形式——合理使用,儘管已有的研究成果已較成熟,但作者仍力圖從公共利益、鼓勵與接近之平衡視角以及新制度經濟學等角度進行新的**。[11]

三、多維視角、方法和思路透視智財權法的利益平衡理論

基於智財權涉及多學科以及智財權制度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聯絡,《平衡理論》力圖從多維視角透視智財權法的平衡精神,並利用法哲學、經濟學、公共政策學、社會學等分析方法全景展現智財權法的價值構造,從而使讀者能夠比較全面地把握智財權法的利益平衡原理與精神。

1. 歷史之維度:從智財權制度的歷史演進折射智財權法的制度理性

作者從智財權文化歷史、智財權思想史以及智財權制度的歷史演進中,認識和把握相關的原理、制度與規定。這種運用歷史研究的方法在全書中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有利於作者論證邏輯體系的完整性,把握相關內容分析的來龍去脈,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例如,在**智財權的私權屬性部分,作者從私權的歷史演進出發進行分析,使人對私權性質的把握更加完整;在從「壟斷」的角度**智財權的專有性時,作者挖掘了早期英美法系國家和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相關的立法和學術資料,便於讀者理解智財權專有性的本源;在著作權的擴張部分,作者以演繹權等權利為例論述了著作權擴張的軌跡;在論述著作權法中的公共利益問題時,作者從對《安娜女王法》的考察開始,論述了著作權法中隱含的確保公共利益的目的。

2. 法哲學維度:從抽象的理論層面認識智財權法的內在平衡精神

作者注重運用法哲學研究方法,**如何通過智財權法的利益平衡機制來協調不同主體間的利益衝突,實現智財權法律制度的公平、正義等價值目標,並分析通過相關主體權利義務的分配來確立知識產品資源分配的正義標準、正義模式和正義秩序。作者認為,在個人與社會雙向本位的價值體系模式下,智財權法中立足於個人權利本位的私權和立足於社會本位的公共利益,只有在利益平衡機制中才能都得到實現,智財權法也只有在利益平衡機制中才能保障實現其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通讀全書可以發現,該書以利益平衡為軸心,充滿著對智財權制度安排與價值的理性思考和理論探索,體現了作者對智財權法基本理論問題**的不懈追求和較高的理論水準。

公共政策學

第一章公共政策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學科名稱梳理 1 哪些因素推動和促進了公共政策學的面世?1 產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2 哲學思想的進步和一系列社會 人文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3 系統論 資訊理論 控制論的產生 4 決策科學的形成 5 行為科學的誕生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 6 凱恩斯主義的出台與 政...

公共政策學

對政策分析的幾種有代表性的框架的分析 一 奎德的模型 奎德認為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學的研究方法,它使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技術來幫助決策者制定政策。一方面,政策分析是一種應用的分析形式 另一方面,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學的研究方 其目的在於幫助決策者指定和改進政策。如奎德所言,之所以得益於政策分析的應用,是由於政策...

公共政策學作業 1

一 以我國人員政策為例闡述環境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答 公共政策的環境影響評價,是應用客觀的方法對公共政策進行評定,顯示公共政策的價值和對環境造成的衝擊,以評判公共政策對環境影響的利弊得失。公共政策,特別是發展政策會帶來若干環境問題,比如資源浪費 環境汙染 臭氧層破壞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 酸雨等。這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