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學複習重點

2023-02-13 19:30:03 字數 4587 閱讀 2031

公共政策學:公共政策學是這樣一門學科,它盡可能的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內容、過程與產出,探索其固有規律,形成系統性知識,並運用這種知識進行政策分析,進而通過公共權力機關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政策實踐。

其學科要素有①研究物件②概念體系③研究方法

政策群:是指國家、**和一定型別的政治體制中的執政黨某一較長時間內制定和實施的內容各異但理念同源、導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體。

政策鏈:是指國家、**和一定型別的政治體制中的執政黨為解決同一政策問題而先後制定的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態和功能上具有差別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從無數項具體的個別的政策和眾多的政策群、政策鏈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質和屬性。

政策系統: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統中決策者的類別差異;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體系統對物件系統的地位的相對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體與政策支援系統的地位的相對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統內部的結構。有四種型別:

①線性結構②職能結構③線性—參謀結構④矩陣結構

政策過程:決策行為是選定目標和選取最優化方案並付諸實施的行為。決策行為是乙個有一連串相互銜接的階段、環節或程式組成的完整的政策過程;即決定做什麼,做什麼;政策過程是乙個自始至終不斷地進行選擇的過程,即分析如何認定,解決問題,哪些因素對方案的實施造成影響,結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研究程式的設計:1、提出擬研究的政策問題,2、確定假設,3、收集系統資料;4、資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寫研究報告

政策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1、一手資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資料常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資料收集方法:①無結構訪談法②實地觀察法③非參與觀察法④參與觀察法2、二手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方法有①內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現存統計資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的研究視角和路徑:1、公共政策的系統分析方法——政策系統的環境分析、目標分析和結構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歷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個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經濟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價值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學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其學科形成的歷史條件:1、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產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學的理論和方**基礎(三論提供的思維方法的特點是系統性、動態性和最優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

系統的方法;資訊的方法;反饋的方法;功能模擬的方法);2、決策科學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為公共政策學的內容;西蒙的有限理性決策模型和決策過程理論、諾伊曼的博弈論(決策科學與公共政策學之間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3、行為科學的形成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是公共政策學產生的催化劑。

泰勒首創科學管理理論,梅奧的霍桑實驗。4、凱恩斯主義的出台和**政策領域的擴大:使得公共政策學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公共政策學在西方國家產生的標誌:勒納和拉斯韋爾的《政策科學:視野和方法的近期發展》,公共政策學的開山之作,首次提出並界定了政策科學這一概念,被人們認做公共政策學誕生的標誌。

公共政策學的創立者:拉斯韋爾,代表性著作:《政治學—誰得到什麼?

何時和如何得到?》,**《政策方向》中六點界定:(1)它是關於民主主義的學問;以民主政治體制為前提;(2)哲學基礎是邏輯實證主義;(3)對於時間和空間都極其敏感;(4)具有跨學科的特點;(5)須和****共同研究;(6)以社會變遷和發展為物件,以動態模型為核心。

公共政策的兩個分支:一是由拉斯韋爾倡導的行為主義,一是由西蒙創立的,自管理科學(公共管理學)領域裡成長的決策科學,行為主義。

公共政策學中國化的程序:現實需要是推動公共政策學中國化的強大動力,第一是黨政領帶機關決策的需要,這一需要推動著專門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的設立;第二是高等院校教學的需要,這一需要推動著教師撰寫教材和學術論著。關於公共政策研究機構,改革開放以來,體制內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越來越多,對黨政領導部門的直接影響越來越大。

隨著不斷地發展,體制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組織越來越多地成立起來;關於公共政策學的教學和人才培養。

公共政策學的是這門新學科的發展方向要努力的方向:1、強化研究者的主體意識2、重視對政策哲學研究3、重視本土資源4、重視當代中國公共決策實踐大力開展實證研究從中抽象構建公共政策學概念範疇理論與模型。

學習公共政策學的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1、是為了改進政策系統,提高政策質量。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公共權力機關的基本活動,這種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應當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但是,這一根本的價值取向只有通過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才有可能變成現實。一項好的政策的制定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政策結果,單憑良好的主觀願望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進行科學的政策分析,並通過分析得以洞察有哪些因素影響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方向,是怎樣影響的,影響的深度與廣度如何,在政策系統內部做出什麼樣的改進就可以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獲得更好的結果。2、是為了教育群眾理解公共政策,運用政策爭取和保護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適當的方式向公共組織特別是公共權力組織提出政策建議。

學習和研究公共政策學是對群眾進行政策教育的一種基礎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3、是為了推動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雖然推動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各學科研究的根本宗旨和動力都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通過公共政策學的學習和研究,人們才能更加自覺地認識到,公共政策是聯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二者的至關重要的橋梁。

因此,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研究工作都有必要從公共政策學這個視角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經由政治過程所選擇和制定的為解決公共問題、達成公共目標、以實現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內涵:1公共政策是決定、決策的一種特殊形態,它具有決定、決策的一般特徵;2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的基本的活動方式或活動過程,是公共權力機關權力意志的表現;3公共政策是經由政治過程而進行方案的初擬、優化和擇定的結果,主導這一過程的基軸是公共權力機關與公民的關係;4公共問題、公共目標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種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

近代公共政策的轉型或發展在四個方面的表現:1、公共政策問題形成中的公民參與;2、現代國家和**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權在民;3、公共政策領域向社會管理方面的大規模擴充套件;4、以政策過程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來保證政策質量

公共政策的型別劃分: (一)從內容特徵上劃分:1、以同一政策體系中各項政策之間是否存在著涵蓋與衍生關係劃分:

①元政策:②基本政策③部門政策;2、將同一政策體系中各項政策從時間和空間相結合的角度劃分:①戰略②策略③戰術 ;(相互關係:

戰略是全域性的,策略是戰略的一部分,是服從服務於戰略,戰術是微觀的,針對乙個乙個的具體問題)3、依政策的社會內容進行劃分:①政治政策②經濟政策③社會政策④教教文化政策;4、其他分類方法:(1)以一項政策謀求達到的目標數量為標準劃分:

①單目標政策②多目標政策;(2)以政策主體決策時有無現行規範可遵循進行劃分:①程式性政策②非程式性政策;(3)以政策是否改變客觀物件為標準劃分:①實質性政策②程式性政策;(4)以政策效果為標準劃分:

①物質性(或實質性)政策②符號性(或象徵性)政策;(5)以政策協調社會生活的方式為標準劃分:①分配性政策②調節性政策③自我調節性政策④再分配政策 ;(6)由美國學者洛維為分析紐約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種型別劃分:①分配性政策②限制性政策③再分配性政策;(7)以政策的結果是雙贏還是一方所得為他方所失為標準劃分:

①零和博弈政策②非零和博弈政策;(8)以同一政策的始創或調整為標準劃分:①初始政策②反饋政策;(9)內容構成以政策結果的可**性為標準劃分:①確定型政策(如全國統考制度) ②不確定型政策③風險型政策(建立**市場) ④競爭型政策;(10)以政策主體希望的行為選擇的範圍為標準劃分:

①鼓勵性(擴大性)政策②限制性政策;(11)以政策主體是否行為為標準劃分:①積極性政策②消極性政策(改革初期對私企發展的不行動的政策) ;12)以面向未來還是面向現實為標準劃分:①能動型政策②被動型政策;

公共政策的本質:1認識論本質—理論與實踐的中間環節。政策兼具理論與實踐的二重特徵。

1)政策與理論的基本關係:理論是政策的理念依據,政策是理論具體化。2)政策與實踐的基本關係:

政策是實踐經驗的原則化並在實踐中得以完善和發展,實踐須以政策為出發點並貫穿其整個過程3)理論是政策的理念依據或指導思想有兩方面的含義:①理論的內容影響和決定政策的內容,理論依據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別;②理論的正確與否,決定政策的成敗;4)理論和政策同屬觀念形態,其存在和發展都依賴社會實踐;政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實現其目標和功能;2、社會本質:公共性與偏好性的對立統一現代公共政策起決定作用的規定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為了一定的目標而進行的社會資源的配置和社會價值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徵:1政治性、權威性與強制性:2公共性與偏好性的對立統一;3應然與實然的統一;4回應性與普遍性的統一

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設定為旨在實現一定政策目標的各種措施、策略、方法、技術、機制、行動、作為以及配置的人力、資金、裝置、資源等手段。

如何進推動政策工具型別學的研究:1、重視政策工具箱的建設;2、堅持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路線;3、使政策工具與政策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明確化、明朗化,為政策工具的選擇和配置奠定基礎。

政策系統與環境的關係(政策網路):所謂政策網路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和其他行為者圍繞共同的、實際上是不斷協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結成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聯絡

政策網路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交流資訊和意見的需要②交換資源的需要③結盟的需要;④追逐權力的需要⑤協調的需要;

公共政策客體的定義:是指政策發揮作用時所指向的物件或者說政策主體就哪些問題、針對哪些人制定政策;包括人,事;1、從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體就是政策問題;2、從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體是目標人群—受制約的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體;2、客體系統:由公共政策的客體組成的系統就是政策客體系統。

公共政策學

第一章公共政策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學科名稱梳理 1 哪些因素推動和促進了公共政策學的面世?1 產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2 哲學思想的進步和一系列社會 人文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3 系統論 資訊理論 控制論的產生 4 決策科學的形成 5 行為科學的誕生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 6 凱恩斯主義的出台與 政...

公共政策學

對政策分析的幾種有代表性的框架的分析 一 奎德的模型 奎德認為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學的研究方法,它使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技術來幫助決策者制定政策。一方面,政策分析是一種應用的分析形式 另一方面,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學的研究方 其目的在於幫助決策者指定和改進政策。如奎德所言,之所以得益於政策分析的應用,是由於政策...

公共政策學作業 1

一 以我國人員政策為例闡述環境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答 公共政策的環境影響評價,是應用客觀的方法對公共政策進行評定,顯示公共政策的價值和對環境造成的衝擊,以評判公共政策對環境影響的利弊得失。公共政策,特別是發展政策會帶來若干環境問題,比如資源浪費 環境汙染 臭氧層破壞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 酸雨等。這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