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論小抄

2022-12-12 13:39:03 字數 4871 閱讀 8068

一、單選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強制性經常與懲罰性措施相聯絡,若缺乏這種措施就將失去權威性。

3.政策的調控功能常常表現出特有的傾斜性 ,即鮮明地強調**工作的側重點。

4「政策科學」的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最早提出的。

6.**主體是公共政策主體中最核心,並發揮獨特作用的部分。

7.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視政策物件:公眾為夥伴。

8.決策權力的角逐的核心問題是權力 ,因為政治權力是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

9.個人決策模式包括個人專斷式和個人負責制兩種具體形式。

10.決策中的各種智囊組織經常被稱為決策者的外腦 。

22決策權力的橫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結構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權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門的分化。

11.決策過程中的第一步是診斷問題所在,確定決策目標 。

12.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取決於不同的參與者對它的共識 。

13.決策過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擬定各種可能的備擇方案。

31西蒙把決策過程分為三步,分別稱為情報活動、設計活動和抉擇活動 。

14.西蒙認為,決策的基本程式中應包括審查活動,即決策過程中的反饋 。

15.在政策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間的(選擇)。

16.在政策方案執行過程中,偶然失效是指執行過程進入正常狀態的失效。

1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執行模型。

18.人們把分析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失效現象所描述的曲線稱為浴盆模型 。

19.史密斯認為,政策執行中有四個基本要素是必須認真考慮。

20.人們把對政策接受的反應,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服從、認同與內化。

21.政策效果評價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價值判斷。

22.在任何決策過程中, 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總是混合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評價標準中,應堅持加以突出的是技術可行性原則。

24.政策評估是對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評估是對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斷。

26.思維就是有意識的頭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關係所作的自覺性、概括性與間接性反映,而思維方法則是指人們依據事物的客觀規律而形成的思維規則和手段。

27.對於利益不相關的決策型別,一般來應當強調「公事公辦」。這是一種十分恰當的「職業行為」思維型別,無論是在利益相關決策還是利益無關決策中,我們都需要提倡。

28.在某些認識媒介的誘導、啟迪下,突然豁然開朗的思維過程指的是靈感思維。

29.完全理性思維中存在乙個基本的假定是人類的行動是或者應當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夠從實用主義的觀點把人類的行動解釋為合乎理性的。

30.科學家明確地直接把系統作為研究物件,一般公認以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統論」的概念為標誌。

31.「系統分析」最早是由蘭德公司提出並使用的。

32.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主體應該樹立發展型政策理念 。

33.多者博弈的公共決策體制其實質是公共決策權力多元化。

34.主觀概率**分析法與(德爾菲法 ) 一樣,它需要專家意見並進行整理,以作為政策依據。

35.公共政策的邏輯起點是公共問題。

36.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問題。

37.公共利益是公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

38.公共政策的歸宿在於及時有效地解決公共問題。

二、多選

1.政策的導向是的行為、觀念的導向。

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導向功能、調控功能、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核心主體包括: 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執)政黨 。

4.公共政策主體體系包括: 核心主體、準公共政策主體、社會公眾。

5.公共政策主體能力主要包括:規制社會成員行為的能力;引導公眾觀念、行為的能力;調控各種利益關係的能力;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能力;公共政策體系內部的互動及整合能力。

6.公共決策體系包含著資訊、智囊、決斷、監控等子系統。

7.外部監控體系是由人民群眾、新聞**、社會團體等組成。

8.決斷系統在公共政策及其執行中的作用:選擇政策方案、確定政策目標、設計政策方案、界定政策問題。

9.有人認為,集權的決策體制有利於政治控制、社會穩定、集中資源 。

10.政策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間的互相排斥 。

11.決策目標的標準是:目標具體明確;目標有效協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目標與手段的統一。

12.公共決策方案的原則是:多方案原則;排斥性原則;多要素原則;可操作性原則。

13.過程中決策者形成共識的途徑通常有:交換、說服、強制。

14.追蹤決策的特徵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點、雙重優化、心理效應。

15.史密斯認為,理想化的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環境因素是政策執行過程中所牽涉到的重大因素。

16.從政策執行者對執行政策的態度分析,政策執行問題有如下幾種:牴觸型、僵化型、滯後型、折扣型、結構型。

17.政策環境因素的基本特徵有多樣性、動態性、交叉性、突發性。

18.公共政策評價的基本內容是:規範、資訊、分析、建議。

19.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公共政策評價可以分為: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事前評價、執行評價和事後評價。

20.公共政策效果有幾種型別:直接效果、附帶效果、潛在效果、象徵性效果。

21.客觀、全面的評價標準需要在各類人員通過協商、平衡利益關係中產生。

22.處於不同地位的人們,對政策效果評價的態度有支援和反對 。

23.立體思維的內在特徵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層次性、多維性、聯絡性、系統性、整體性、動態性。

24.創造性思維的各種基本形式包括直覺、靈感、判斷、頓悟。

25.按照人們決策時對自然狀態規律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將公共決策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

26.按照性質不同,可將公共決策分為程式決策、非程式決策。

按照重要性不同,可將公共決策分為戰略決策、策略決策和執行決策。

27.決策支援系統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28.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徵: 社會主體知識化、社會組織扁平化、政策資訊公開化、民主參與大眾化

29.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的關係是知識經濟的興起要求實現政策創新、知識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識經濟的發展影響公共政策的執行

30.發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內容:包括創新超前觀念、科學民主觀念、公平優位觀念、人本觀念

31.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決策體制、民主參與決策體制、網路化決策體制

32.為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各國需要調整的公共政策包括:產業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

33.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呈現出的新特點包括:民主化、高效化、科學化、資訊化

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點有公共性、管理性

35.根據公共政策案例記錄的過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為未來公共政策案例、實時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36.公共文化的內容包括:對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關係的認識、對公共道德觀念的認識、對公共責任必要性的認識。

37.公共問題橫向性質維度的內容包括管制性公共問題、服務性公共問題 。

38.體現了公共政策的未來基本走向的說法有:公共政策應當是講究公平的、公共政策應當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應當實踐科學化 。

39.從政策執行者對執行政策的態度分析,政策執行問題有如下幾種:(1)牴觸型。(2)僵化型。(3)滯後型。(4)折扣型。(5)結構型。

三、名詞

1公共政策:是**依據特定時期的目標,在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和落實的過程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

2公共政策主體:是指參與、影響公共政策全過程,對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決定作用的組織或個人。

3公共政策主體能力:是指政策主體能否成功地適應環境挑戰及其程度,即在環境的挑戰下,政策主體能否應付或適應這些挑戰,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決策權力:可以定義為一種法律權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動中做出選擇的權力,或者是影響政策主體、推動他去選擇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動的權力。

4集權制:是指權力集中於上級決策組織,上級組織包攬較多的決策事務,下級只能依照上級指令行事的決策機制。

5分權制:是指各級決策組織在各自管轄的範圍內享有決策權,上級無權干預下級決策活動的決策體制。

6監控系統:是指政策系統之外的人員和機構,對政策行為、政策方案的內容和執行,進行監督和控制的機構。

7行動理論:認為政策執行是指對某一項公共政策所要採取的廣泛行動。

8組織理論:認為政策執行需要組織,沒有組織就沒有執行。在人們所建立的各種組織中,執行組織是最嚴密的。

因為它適應了執行中所需要的迅速準確之特點。負責執行的組織,其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屬性,往往影響到該組織執行政策的能力。

9因果理論:大致包括三類內容:⑴把政策決定看成是一各假設,一張「指導人們從當前情況匯出設計目標的地圖」。

政策執行是按地圖所指引;的方向到達目的地;⑵把政策中的潛在因果假設分為兩個因素:貫徹影響力和技術能力。(3)重點關心兩類因果問題。

10管理理論:認為主要負責政策執行的行政機構,不僅受其合法委任權的影響,而且要受到與之相關的利益集團的影響,政策系統中立法機關干預的影響,以及特定的政治環境中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該理論把「管理」與「執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義詞。

11交易理論:認為政策執行是乙個政治上討價還價的過程。這中間,政策執行者與政策物件之間通過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種力量的互動過程中,達成某種妥協、退讓或默契。

依據某種價值標準制定的政策目標與方案是較為理想的結果,但在實際中卻是行不通的。

12系統理論:認為政策執行過程的分析,可以理解為外界環境對政策系統進行物質、能量、資訊的輸入,系統產生了政策輸出,由政策結果和反饋提供了政策的主人與再輸入過程。

13演化理論:認為在提出政策問題、制定政策目標責任制、擬定政策方案的過程中,都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標實際上會產生矛盾與衝突,因而在實際執行中,會對原有目標不斷地重新設計。政策制定是反覆的形成、執行、再形成的演化過程。

14政策協調:是指在政策實施中,採取適中方法調節各項活動,解決或消除各種矛盾與衝突,引導各行政機構內部與各行政機構之間,或者與政策物件之間的互相配合協作,和諧一致地實現政策目標而採取的一種行為。

公共政策概論

3 為職者受領導器重是必須的,是乙個合格員工的體現。為人靈活,善於協調上下 左右之間的關係,是為領導者所必備的條件。也就是說解某僅僅滿足作為領導人員的基本條件,其它無過人之處,較為平庸。馬某曾任縣乳品廠廠長,就說明此人本身已具備領導人員的基本條件,如溝通之類等。在其任廠長期間,使該廠全脂奶粉兩次獲部...

公共政策概論05 0040

試卷總分 100 測試時間 90 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 單項選擇題 共20道試題,共20分。1.政策評估是對政策 所做的判斷。a.效果 b.方案 c.結果 d.結論 2.思維就是有意識的頭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關係所作的 反映,而思維方法則是指人們依據事物的客觀規律而形成的思維規則和手段。...

公共政策概論形考任務三

此外,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稅費體制規範,農民負擔減輕,農民對稅費改革的關注會越來越少,將轉移到自身的發展問題上來。在缺乏相關政策制度配合協調的條件下,農村稅費改革的政度上也策執行力度有可能不斷地降低,執行的效果也會下降。二 社會保障 現階段,針對廣大農村地區,以佔國家總人口70 左右的農民為受眾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