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

2022-11-21 03:51:06 字數 3660 閱讀 741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新詩的鑑賞方法。

2、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美,建築美,繪畫美

3、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學生誦讀感受詩歌三美。教師指導學生討論詩歌意象蘊含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1、學習鑑賞現代詩歌

2、體會詩意美,**美,建築美,繪畫美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

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於離別的理解,那麼現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板書:再別康橋)

(二)簡單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作者徐志摩出身於富商家庭,筆名雲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此詩寫於2023年11月6日,初載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2023年10月—2023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

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吸菸與文化》)

2023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

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2023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乙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乙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乙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乙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不過當時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別康橋》,當時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國人翻譯過來的。

2、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2023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後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於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 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 指名朗讀

3、 欣賞配樂詩朗誦

4、 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麼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第五節)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節(整齊)

④節奏:每節押韻、節節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奏

《再別康橋》是首新格律詩,新格律詩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三美」——**美、繪畫美、建築美。(**美是指在韻律方面給人的美;繪畫美是指描寫的內容方面給人的美;建築美是指外觀整齊,給人建築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的。

他的詩歌也具有這種美,《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那麼,這首詩的「**美」 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在節奏上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看看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這兩節有什麼特點?

明確:第一節和最後一節在語意上相似,結構上也相似,讀起來節奏也相同。這種方法叫做「回環往復」,在詩經中就叫做「復沓」。

我們在《雨巷》中就接觸過的。這樣使得詩歌前後呼應,結構圓合,也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板書:

回環往復)

韻律和諧。

啟發:①《雨巷》是壓韻了的,而且是一韻到底,那麼這首詩壓韻了沒有?(有)

②請同學找出韻腳。韻腳為:來,彩 ;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③每一小的節2、4句壓韻,節節換韻。詩人追求的是詩歌韻律跳動的美感。(板書:韻律和諧)

詩歌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悅耳動聽,充分體現了詩歌的**美。 下面就請大家放聲誦讀,讀準節奏,讀出感情,將「**美」讀出來。

2. 自由誦讀,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3. 學生誦讀展示。

(四)分析鑑賞

1. 提問: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

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

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留學英國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康橋的一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2. 詩人對康橋的情感是通過什麼來抒發的?

意象3.請大家找出這些意象。

——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一潭清泉,青草,星輝等。

4. 你最喜歡哪一種意象?能把這一意象所在的詩節改寫成散文的形式嗎?(從色彩和動感上,時間是3分鐘)

遠遠地,我依稀看到那河畔的垂柳,繁翳的枝葉,柔軟的枝條,在金色的夕陽下,在傍晚的涼風中,裊娜起舞,彷彿身披婚紗的美麗新娘。金色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柳枝搖曳,水波盪漾,讓我想起那句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垂柳啊,莫非你也在和我依依惜別嗎?

柳——留。柳在中國的傳統中的意思等於留。中國古代就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在送別詩中柳是常見的意象。

比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把楊柳比成新娘,這是比喻。

學生展示。

教師補充:「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麼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招搖」的意思本來是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招搖撞騙」中的「招搖」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擺」,彷彿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人的歡迎態度。顯得生動、形象。同學們可以想象下,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

第四節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乙個個生動的意象,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河畔的金柳在康河裡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這些畫面意境鮮明、色彩絢麗,詩人又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蕩漾」「招搖」「揉碎」「沉澱」,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更增添了畫面的美感。這就是《再別康橋》「繪畫美」。

請大家齊讀這首詩,體會詩歌的「繪畫美」。

5. 建築美。

(1)同學們看這首詩一共有幾節?(7)

(2)每一節有幾行?(4。顯得很勻稱)(板書:節的勻稱)

(3)每一行的字數是不是都一樣的?(不一樣。每一行的字數基本為

六、七個字,間或有八個字,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每一節都兩兩錯落有致,更加突顯節的勻稱。)(板書:句的整齊)

6.嘗試背誦全詩,體會詩歌的**美、繪畫美、建築美和詩歌中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再別康橋教案

武漢市第二聾校姬振紅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感悟徐志摩詩歌華麗輕巧的語言,整齊的章法,和諧柔美的音韻所散發出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 情感價值觀目標 體會徐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3 過程與方法目標 領會詩歌的韻律美 體會詩歌的重章疊句。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之美。教學難點 意境...

再別康橋教案

再別康橋 導學案 第1 2課時 學法指導 1 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 美。2 通過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目標 1 反覆朗誦,體驗詩中的節奏 韻律,從而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2 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咀嚼品味詩歌意境美。3 訓練閱讀,讀出一定的詩味,達到...

再別康橋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 中國現代詩三首 的第一首詩歌 再別康橋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 教法與學法 教學過程 說教學板書四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一 說教材 1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點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課的前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