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的認識》說課稿

2022-11-18 00:42:05 字數 3750 閱讀 5023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千公尺和噸的認識」第三節的教學內容。

一、說教材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選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力。

4、加強數感訓練,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到知識,盡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討論交流、上網查詢、親身體驗、嘗試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乙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課前準備

學生上網查資料、向父母了解家裡每月用水量、親自去稱自己的體重。

教師準備好教學軟體。一袋大公尺、一桶水。

四、說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課前放動畫片《曹沖稱象》,學生興趣一下子高漲,結合課前上網查詢的資料,學生簡單介紹了大象的有關知識,徵對學生談到象的體重,引出單位「噸」。教師提問:關於這個陌生的單位名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學生積極發言,從而產生認知衝突,由此引出本課課題《噸的認識》,過渡自然,為學習新知作好了鋪墊孕伏,學生在充滿興趣與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學習,便於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新知

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體會1噸的概念。

(1)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將噸擬人化,利用課件出示噸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與噸交朋友,出示噸的展示圖:課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公尺20袋,25千克一袋的麵粉40袋。讓學生形象直觀感知1000千克就是1噸的概念。

(2)然後,安排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噸作單位,體現合作學習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學生回答到家裡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噸作單位,教師適時進行節約水的教育。然後課件歸納,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第二環節,感知1噸的重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迫切需要提倡「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公尺的重量以及全體學生跳一跳等實際活動,從抽象到表象,幫助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體會到噸是很大的質量單位。體驗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學生一起搬公尺時,教師點撥,讓學生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第三環節,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教學例題。

學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換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例題時,避免教師太多的講解,而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採用啟發式教學,如3噸=()千克,學生可能會想到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就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師問: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嗎?學生答到:

高階單位轉化成低階單位用進率1000去乘。從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2)完成「試一試」。

這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第四環節,拓展認識時空。

借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與文字,如,恐龍圖、大象圖、不同時期的計算機圖,既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知識。以此設計了三道題目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考考自己的夥伴,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了認識,然後留有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選網頁查詢資料進行知識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體現網路學習模式。

(三)鞏固練習

練習題的形式多樣化,有趣味性,並聯絡生活,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擇題:配有形象的**,選擇正確的重量填在括號裡,加強數感訓練,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

(2)、改錯題:聯絡生活實際,帶有濃厚的趣味性,讓學生找出日記裡錯誤的單位名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是乙個整合,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單位名稱的印象,正確靈活選用單位名稱。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生活中有數學。

學生通過在電腦上答題,然後遙控輔導,體現網路教學的思想。(四)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動物過橋的**,以故事引入並產生問題:動物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麼?

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認為有哪些過橋的方法?學生討論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然後匯報,體現團結合作精神。

(五)全課小結

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週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並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索、環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積累40多則材料。如果學生的腦海裡有了眾多的鮮活生動的材料,寫起文章來還用亂翻參考書嗎?師問:

孩子們今天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回顧知識,並讓學課後有什麼想與王老師交流的,可以通過網路發電子郵件,也可以進入論壇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學、所獲、所思、寫成數學日記。在不久的將來,數學之星一定會從你們中間冉冉公升起。

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後動,由近及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畫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物件,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徵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彙,理解詞彙,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雲密布,我問幼兒烏雲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孩子說:

烏雲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雲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雲滾滾。

」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

」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

雨後,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誦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雲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住特徵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刻,對雷雨前後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

我還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聯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在發展想象力中發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想,幼兒能夠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物件。

然後點選輕鬆一刻,電腦裡放出mtv兒歌,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歌聲中結束40分鐘的學習,體現了愉快教學、成功教學的思想。

一般說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勳(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穀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

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雲:「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

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物件和本身明確的職責。

噸的認識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 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教材p31 32 例7例8以及相應的做一做。2.地位作用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長度單位公尺和厘公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起著豐富學生知識,拓展的作用。二學情分析 ...

噸的認識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 1000千克。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3.通過觀察 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 噸 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 是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物件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 噸 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 噸 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 形象 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如何讓學生 體驗 1噸 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