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教學輔導

2022-11-16 10:12:05 字數 4790 閱讀 3917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方法和途徑

本章教學的重點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與方法的理解;難點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原則的運用、方法與途徑的選擇。

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的特點

(一)隨機性和無意性

對幼兒來說,系統的、有計畫與有目的的學習還不是乙個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的學習帶有更多的隨機、無意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教育要注意為幼兒提供值得模仿的環境。

(二)長期性和反覆性

幼兒的社會性情感與行為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反覆的體驗與練習而形成的,具有長期性與反覆性的特點。從這一特點出發,教育者需要確立持久和耐心的教育態度。

(三)情感驅動性

情感是幼兒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絡的紐帶,兒童常常是因為信任與愛這個世界才願意參與和學習這世界中新奇的一切,因而,他們的學習具有明顯的情感驅動性。從這一特點出發,教育要注意良好情感氛圍的營造。

(四)實踐性

社會學習的內容大多是情意性與操作性的知識,它們只有通過親身體驗與實踐的知識才能成為真知。從這一特點出發,教育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實踐學習的機會,才能使這些知識與態度內化為兒童自己的體驗。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

(一)情感支援性原則

內涵:情感支援原則是指通過愛與關心來建立教師與學前兒童間的雙向接納關係,為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促進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依據:學前兒童的社會學習具有強烈的情感驅動性。

應用要點:

1、投入積極的情感,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2、激發良好的社會情感

(二)生活教育原則

內涵:生活教育原則是指要把學前兒童還原到真實的生活中開展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於日常生活,並且為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

依據:學前兒童的社會學習是在生活中隨時進行的,具有長期性和反覆性。

應用要點:

1、善於抓生活中的細節

2、長期一貫地堅持

(三)正面教育原則

內涵: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學前兒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對學前兒童的行為做出補充和修正,在維護學前兒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滲透課程的要求。

依據:幼兒的學習具有模仿性的特點。

應用要點:

1、以積極的方式對學前兒童提出要求

2、創設積極的環境

3、樹立榜樣

4、以鼓勵表揚為主

(四)實踐性原則

內涵:所謂實踐性原則是指在社會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和創設各種情景,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前兒童參與其中。

依據:活動和交往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

應用要點:

1、為學前兒童創造實踐活動的機會

2、教給學前兒童正確、具體的行為方式

3、允許學前兒童犯錯

(五)一致性原則

內涵:所謂一致性原則是指教育者要盡力為幼兒的社會學習營造乙個連續與統一的影響環境。這個環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響的連續性與統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連續性與統一性。

依據:學前兒童的社會學習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其模仿學習的物件與環境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一致性,才有利於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建構。

應用要點: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終一貫。

2、協調統一幼兒園內部的力量。

3、協調統一幼兒園與家庭、社群之間的力量。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方法

一、以情感體驗為主的方法

(一)陶冶法

內涵:陶冶法是指利用環境條件、生活氣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舉止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前兒童的社會態度和社會行為的方法。

依據: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的一大特點是隨機性和無意性,陶冶法的特點就在於在潛移默化中「陶情」、「冶性」,是學前兒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

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個環境條件、生活氛圍,因此幼兒園協同每個成員,步調一致地為學前兒童創設良好的環境,營造溫馨和諧、互相關愛、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以形成良好的幼兒園文化。

2、教師在創設良好環境時應當有明確的目的,要制定計畫,使整個幼兒園環境氛圍具有整體性,而不能零敲碎打。

3、陶冶法的最大特點是潛移默化,因此,要盡可能讓環境說話,讓行動說話,避免過多言語說教。

(二)共情訓練法

內涵:共情訓練法是指通過一些形式讓學前兒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緒體驗,以使學前兒童在以後的生活中對他人的類似情緒能主動、習慣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依據:情感支援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特點。

運用要求:

1、提供的情境必須是學前兒童熟悉的社會生活或是學前兒童看得懂的,這樣學前兒童才可能產生共情,否則可能出現誤解。

2、共情訓練的基點應是喚起學前兒童已有的類似體驗,使學前兒童已有的體驗與當前情境相關聯,從而理解與分享。

3、注重學前兒童表現共情,使他們不僅僅停留在同情與共鳴上,更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4、教師應與學前兒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為旁觀者。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現實社會中的某種情境,讓學前兒童扮演其中相應的社會角色,使學前兒童體驗角色的情緒情感,並表現出與該角色一致的社會行為的方法。

依據:角色承擔是兒童積累社會認知與理解的重要方式。

使用角色扮演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學前兒童熟悉、理解和喜歡的角色活動情景,以使學前兒童具有相應的經驗儲備和情境理解力。

2、教師要尊重學前兒童選擇角色、變化角色和創造角色的願望,教師只可指導活動,不應經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夠盡量提供兒童自由遊戲的機會,讓他們自由模仿表演,這能更好的發揮兒童的自主性。

3、由於學前兒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為主,特別要避免出現經常由某幾個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況,這容易形成負面的刻板印象,影響兒童在群體中的身份。

二、以觀察、實踐為主的方法

(一)參觀法

參觀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帶領學前兒童觀察某一綜合性的社會設施或機構,促使他們加深對這些設施和機構的了解,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並使他們獲得某些社會技能的方法。

運用需要注意的以下問題:

1、參觀場所要安全、衛生,無危險因素,以保證學前兒童的健康和安全。一般來說參觀地不宜離幼兒園過遠。

2、參觀前要有詳細而周密的計畫。包括聯絡參觀單位,取得他們的支援與合作,要精心設計參觀路線及提問等。

3、參觀單位的介紹要簡練易懂,適合學前兒童的理解水平。

4、參觀過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通過提問有步驟地引導學前兒童觀察。

5、參觀結束回到幼兒園後,教師要對參觀進行總結,以提公升學前兒童的經驗。同時可以引導學前兒童將活動延伸到區域遊戲中。

(二)實踐法

教師創造一定條件,組織學前兒童親自參與某項活動,感知、體驗或學習某種社會實踐技能的社會教育活動。

實踐法有助於學前兒童學習社會實踐技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能滿足學前兒童參與**活動的願望,形成學前兒童對勞動的正確認識。

實踐法的運用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實踐內容和要求要適合學前兒童的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難度過高的內容既會讓兒童產生挫敗感,也容易產生諸多紀律問題。

2、實踐法重在讓學前兒童參與活動,因此,要重視實踐過程中學前兒童參與的態度與積極性,至於結果如何不要強求。

3、實踐過程中要教給學前兒童做事的方法,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避免只會簡單模仿。

4、要鼓勵學前兒童勇於克服困難,以培養他們的毅力。

(三)行為練習法

行為練習法是指組織學前兒童按照正確的社會行為要求反覆進行練習,促使學前兒童掌握和鞏固某種社會行為技能的方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兒童的良好行為是在不斷的試誤與練習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所以,對良好行為進行經常性的強化練習,是行為習得的根本途徑。

運用行為練習法需要注意:

1、行為練習要在教師有目的、有計畫的指導下進行。即教師首先要示範正確的行為,以供幼兒學習與模仿。

2、行為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以引起學前兒童練習的興趣和願望,避免簡單枯燥。

3、由於學前兒童社會學習具有反覆性的特點,行為練習要反覆進行,持之以恆,以使其行為得以鞏固。持之以恆的要點就是要盡量形成規律的活動節奏與規範的活動形式。

三、以語言引導為主的方法

(一)談話法

談話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畫地引導學前兒童圍繞乙個生活中的主題,回憶已有生活經驗,進行交流的方法。

運用談話法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1、談話的主題要**於學前兒童的生活,適合他們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感興趣的。

2、談話是雙向交流活動,因此要避免教師單方面講述。

3、談話結束時應有總結,但總結的方式避免單一化,可以教師總結,可以用一首兒歌總結,也可以讓學前兒童自己總結。

(二)講述法

講述法是指教師通過描述事物的特徵,幫助學前兒童了解某一知識、道理、規則,解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解釋事物間的聯絡、關係的一種教學方法。當學前兒童對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無法直接感知的內容時,常常採用講述的方法。

講述法的運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由於學前兒童思維具體形象,為了使講述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在講述時語言要生動、形象,講述過程中盡可能結合形象化手段(如實物、**、幻燈、錄影等)作為輔助,以幫助學前兒童理解。

2、為調動學前兒童學習的興趣,講述者可以多樣化,可請學前兒童來講,也可請某一領域的專家來講,特別是可以利用家長和社群中的專家來進行講述。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指導學前兒童就某些社會性問題、現象、事物相互啟發、交流意見的方法。

討論法的運用需要注意:

1、討論的主題應當是幼兒熟悉、理解的。

2、教師要創設平等、寬鬆的討論氛圍,使學前兒童暢所欲言,不要輕易否定或懷疑他們的意見。

3、由於展開討論的基礎是學前兒童有比較多的生活經驗、有較強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討論法一般在大班使用。

(四)行為評價法

行為評價法是指教師對學前兒童的社會行為表現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增強和鞏固其好的行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為的方法。恰當的行為評價能引導學前兒童社會行為的健康發展。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教學總結

一 課程特色 學前社會教育 以兒童的社會生活事務及其相關的人文社會知識為基礎內容,以社會及人類文明的價值取向為引導,在尊重兒童生活 遵循兒童社會性發展規律與特點的基礎上,由教育者創設有教育意義和活動等多種途徑,陶冶兒童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社會理解力 社會情感與品德及行為能力,成長為完整健康之人的教...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複習

一 填空題 每空1 分,共 20分 1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指以兒童的社會生活事務及其相關的人文社會知識為基本內容,以社會及人類文明的積極價值為引導,在尊重兒童生活,遵循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的基礎上,由教育者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和活動,陶冶兒童性靈,培育有著良好社會理解力 社會情感...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試卷

漳州市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幼兒園新任教師培訓級班姓名學號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 複習卷 一 填空題 20分,每空格1分 1 社會性是學前兒童社會性情感及社會交往的影響學前兒童 的發展,也是的需要。2 個性是指乙個人的整體心理面貌,即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徵。一般而言,個性包括三部分,還包括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