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2022-10-29 13:15:05 字數 4121 閱讀 3777

【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重要教學內容,它們是最簡單的幾何體。學生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了解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其變換的過程,有序觀察物體並製作模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情況分析】

教學物件:小學五年級學生。

學生學科知識的儲備情況:

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簡單的幾何體有了感性的認識,並且還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基礎。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也能從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狀為長正方體的素材,並能通過這些素材發現長、正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徵。

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能夠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去發現、**新的知識,具有一定的認識水平。

【教學方式】

提供可操作的素材,通過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與認知物件進行「對話」,發現、概括進而抓住長正方體的本質特徵,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既獲得知識上的體驗又獲得心理上體驗。

【教學手段說明】

在具體模型生成前,從生活例項中搜尋研究物件的特徵

教學中學生的對長方體的理性思考是從「切蘿蔔」切入的,取乙個蘿蔔,問學生若要把它切成長方體的形狀,想一想:至少要切多少刀?

該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要經歷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有些學生的思維在這種轉化的過程中「打了結」,這時讓學生不妨假想乙個蘿蔔用手比劃著試一試,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長方體的6個面。進而通過將切好的長方體蘿蔔塊與完整的蘿蔔相比,初步感知長方體的外部特徵。其間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直觀到抽象,在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提高了認知的水平。

在具體模型的生成過程中,發現研究物件的本質特徵

通過模擬廣告燈箱的製作過程,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體驗長方體的本質特徵。整個實踐活動包括兩個內容:拼插長方體框架,再給框架選擇合適的面。

在實際動手操作拼插框架之前學生要完乙個領料單的填寫。

和操作過程相比較,填寫「領料單」有著更為獨特的價值,在思考如何準確無誤地選擇拼乙個長方體框架所需要的材料的同時,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徵有乙個較為理性地梳理。根據稜和頂點的數量來選取小棍和三通的數量,正確地選擇材料之後,自然正確地拼成長方體的框架了。

後來有又安排了有利於學生發現長、正方體面的特徵的乙個環節,給拼好的框架選擇合適的面。

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填寫「選料單」,然後說明自己的選料結果:「選擇了哪些面,這些面是什麼形狀,應該貼在什麼位置?」上述環節中學生在動手生成具體模型的過程中發現並運用了知識。

在具體模型生成後,總結研究物件的本質特徵

新課的學習是將原有的知識完善化,模糊的知識清晰化。如果說動手操作是學生與知識客體之間交流與對話,那麼反饋就是學生以表達的形式將體驗結果顯露出來,是學生提煉知識的過程,這時的教師首先是乙個引導者,引學生的思維進入發現之旅,問學生「你能告訴大家你選擇了哪些材料製成的這個框架。這些材料分別在框架的什麼位置?

」然後引導學生將不同的拼法進行歸納分類,找出異同,進而了解長正方體的各方面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領起到了「點睛」的作用。通過老師的疏導學生將自己的發現通過進一步思考領悟從而進行建構。

【技術準備】

結合學生的具體操作,製作相應的課件顯示模型的生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設計

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了解長、正方體面、稜、頂點的知識,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了解長、正方體的關係。

⒉ 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觀察、想象、操作形成對研究物件的真實體驗,獲得知識,激發興趣。

⒊ 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四、教學過程與資源設計

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徵

⒈ 匯入: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再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學意圖:以生活例項引入,從感性知識出發,使學生對長正方體有乙個初步的體驗,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離自己很近」,從而產生學習的願望。)

⒉ 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出示乙個蘿蔔,提出問題。

若要把這個蘿蔔切成長方體的形狀,想一想,至少要切多少刀?

假想乙個蘿蔔用手比劃著試一試。

老師切蘿蔔,學生觀察並數一數,幾刀將其切成長方體。

評價:老師切得怎麼樣?

(教學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激發其參與學習的興奮點。)

⒊ 概括新知

將切出的長方體蘿蔔塊和乙個完整的蘿蔔相互比較,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教學意圖:初步認識長正方體的外部特徵,並滲透後繼研究的方向。)

⒋ 鞏固新知

操作學具:包裝盒,讓學生找一找它們的面、稜和頂點。

在實踐中進一步體驗長方體的特徵

認識長方體稜和頂點的特徵──學生活動:製作長方體框架。

創設情境:展示廣告燈箱**,引入製作長方體框架。

學生操作:用小棍和三通插框架

對照「領料單」介紹材料並觀察

填寫「領料單」

核實領料單,嚴格按照領料單上預計的數量從材料盒取出材料,製作框架。

成果反饋

根據學生製作框架的情況,分層取樣,進行反饋。

第一層:認識一般長方體

提問:你能告訴大家你選擇了哪些材料製成的這個框架?

能在框架上給大家指一指每種4根小棍的具體位置嗎?

提問:還有哪一組也是取了3種小棍每種4根,但拼出框架的形狀大小與這些組的並不完全相同?

提問:這些小組在選料方法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電腦演示:3種小棒,每種4根拼成長方體框架的動畫。

板書:稜:12條,相對的稜長度相等。頂點:8個

第二層:認識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提問:哪些小組還有另外的選料方法?指一指這些材料都用在了長方體的什麼位置?

提問:還有哪個小組選料的方法與他們相同?

電腦演示:

8根長度相等和4根長度相等的稜,拼成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提公升: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正方體

提問:有的小組選擇了3種長度的稜,拼除了長方體框架有的小組選擇了2種長度的稜也拼出來了,如果只選擇一種小棒,是不是也能拼出來呢?

電腦演示:12條長度相等的小棒是怎樣拼成正方體框架的。

板書:12條稜,長度都相等。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物體、思考問題,進而有條理地表述。)

認識長、正方體面的特徵

給製作好的框架貼面。(由於條件的限制,這裡只安排「選擇麵」的環節)

電腦顯示:呈現1—10號不同的面。

提出要求:為本小組拼的長方體框架選擇合適的面,邊選邊填寫「選料單」。

成果反饋

根據學生選擇麵的情況,分層取樣,進行反饋。

第一層:認識一般長方體面的特徵

電腦演示:6個麵分3種,每種面2個,圍成長方體。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形狀相同,面積相等。

第二層:認識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

電腦演示:6個面,其中有兩個面積相等的正方形,圍成長方體。

板書:(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認識正方體面的特徵

電腦演示:六個面積相等的正方形,圍成乙個正方體。

板書: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概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綜合應用

⒈ 現在如果要把你們設計的燈箱投入生產,1號小棍的長度代表90厘公尺,2號小棍的長度代表70厘公尺,3號小棍的長度代表50厘公尺。4號小棍的長度代表35厘公尺,生產乙個你們設計的燈箱需要多少這樣的鋁合金的邊框?

⒉哪個框架適合圍上這些面?

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面: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6個面,都是正方形。

(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

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稜:12條,相對的稜長度相等12條,長度都相等。

頂點:8個8個

五、教學流程圖

生活引入

提出問題

展開聯想

解決問題

總結提煉

獲得結論

深入思考

完善結構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永豐學校陳明旭 一 教學內容 六年級數學上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第1 2 3頁例1 例3。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通過觀察和操作歸納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並能解決一些相關問題。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 操作 概括等數學活動,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課件出示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師 以前我們認識的這些圖形都是立體圖形,今天這節課郭老師和大家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板書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開門見山的匯入,簡單明瞭,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二 新知 一 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包括稜 頂點 面 長 寬 高 2 掌握長方體 正方體 的特徵。包括相對的面 相對的稜 3 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教學重難點 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 師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進一步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 出示目標 一 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