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 園 共育」數位化專案實施要點

2022-10-28 12:39:04 字數 4601 閱讀 1248

作者:劉強

**:《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2023年第06期

劉強全國家校(園)共育數位化專案領導小組副組長,全國家校(園)社群共育先進經驗推廣指導辦公室主任。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我國已經進行了八次課程改革。第八次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專案的原點

抓住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是哪些方面要全面發展?過去的解釋通常為德、智、體、美、勞。

現在,強調要培養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分為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

這三個方面還可細分為六個核心素養,即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社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通過核心素養可以看出,這不是中小學教師們在課堂當中能夠全部完成的教育目標,而要依靠家庭教育。這六個核心素養,是學校教育必須圍繞的方向,也是家長必須圍繞的方向,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強配合,加強合作,才能夠真正的形成家校共育。

在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上,我們還有很多不足。首先,學生的人文底蘊不足,即信念和信仰的缺失。這一點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上尤為突出。

第二,學生的科學精神薄弱,創新和創造的意識及能力不足。所以現在很多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像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第三,社會學習很少。

學生專注於讀書,很少參與社會學習。第四,健康生活不夠。從幼兒園到高中再到大學,孩子的體質或體能,已經成為家長擔心的主要問題。

像控制孩子近視率以及孩子肥胖等問題都需要我們教育同仁共同去改變,去努力。第五,責任擔當較少,主要影響性格與品格的形成。第六,實踐創新欠缺,能力與毅力不足。

這些不足,反映出學校與家庭需要加強對學生六大核心素養的培養。

促進內涵發展。作為學校來說,什麼對學生好就應該做什麼。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做有質量的教育」。怎樣做才叫「有質量」?我想,做有質量的教育,首先要做到有效的教育。

有效的教育一定建立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之上。科學的家校共育會系統地提高家長的素質、教師的水平、學生的能力和學校的層次,是一所好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標誌。家校共育工作,學校是主導,學生家長是主體。

學校教師由於沒有受過專業的培養,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家校共育更缺乏系統、專業、有效的內容支撐,導致傳統的家校共育工作停留在家訪、專家講座、家長會等一般形式上,專業化、系統化、常態化欠缺。很多中小學都有家長學校,但家長學校大多形同虛設。

為了促進學校的家校共育實現專業化、系統化、常態化,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全國家校(園)社群共育先進經驗推廣指導辦公室、《中國家庭報·家長學校》週刊等單位聯合組織實施全國「家校(園)共育」數位化試驗區、試點校專案。主要目的是以國家級專業**為平台,以全國各地家長學習中心為紐帶,以家校(園)共育數位化平台為抓手,引導家長學習,組織教師培訓,指導家庭教育,服務家校共育,從中確定一批「全國家校共育示範區、示範校」,發揮全國性引領示範作用。

專案的特點

給平台,用「平台化」促進「常態化」。如何讓家校共育成為一項常規工作?在網際網路高度發展的今天,經過探索與實踐,專案辦建成了中小學校家校共育數位化平台(以下簡稱為「平台」)。

在這一平台上,教師可以進行活動的發布,家庭教育的指導,學校生活的反饋,教學資源的應用;家長可以進行作業的提交,資源的應用等。平台每週還有專家直播講座,供學校、家長進行學習。利用好這一平台,是學校和家長需要抓住的教育點。

給資源,用「數位化」提高「系統化」。對中小學來說,在平台中有乙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教學的功能,因為在中小學階段,文化知識的教學地位比較突出。在這個平台中,教師可以上傳、**優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年,每一年會評出數萬節優課,教師們要好好地利用這些優質教育資源。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是教育部唯一的教育資源供給平台,無論小學、中學還是高中都可以使用。對教師來說,如果想更加深刻地去了解某節課,利用平台的教案說明功能,只要點選一下就可****。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覆蓋了所有的學科、所有的課程、所有的年級。

如果中小學組織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是非常好的載體。對學生來說,即使只是遇到一道題,也可運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予以解決。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把從小學到高中所有的理科,尤其是數學1萬多個知識點分解在裡面。

每一道題,學生用60秒的時間即能聽懂,從而實現秒學。

給方法,用「活動化」帶動「過程化」。家庭教育的格局應是以學生為主體,有教師的指導,有家長的參與。通過家校共育這種渠道或途徑,最終對學生自身發展起到作用,我們把它叫自我教育。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學」,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提出「玩中學」,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提出「活中學」的教育方法。我們把這些教育理論綜合起來應用在家校共育當中,就有了「動中學」的共育方法。「動中學」的共育方法主要有三點,一是互動,二是活動,三是行動。

教育的發生前提是不同的,沒有互動就沒有引導,就沒有行動。要加強互動,就需要活動來支撐,所以在學校教學活動中講究互動是非常有道理的。「動中學」也是家校共育乙個核心的理論支撐。

對中小學來說,「動中學」主要體現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檔案,裡面提到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每週要把社會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必修課時納入社會綜合實踐、綜合評價中。儘管現在還有很多學校沒有充分去做,但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那麼,平台上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有哪些呢?舉個例子,比如:一年級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叫「煮雞蛋」。

實際上,這一實踐活動不是單純的讓孩子煮雞蛋,而是為了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起床,看到爸爸、媽媽的辛勞,讓他們從小知道感恩。現在老師或者家長都感覺到孩子缺乏感恩意識,他們認為所有人為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從這一角度來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像這樣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不需要多,就一點點的小事,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然就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美國的所有課程設定當中,沒有愛國主義課程,沒有專門的德育教材,全部是把所有的教育點放到了活動當中,這是真正的教育。再比如:

現在我們的城市當中有乙個現象,就是樓上樓下無交流,互相都不認識,孩子也不願意出去交朋友。一直發展下去,孩子未來的社會交往能力堪憂。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就請專家針對五年級的學生設計了乙個社會實踐活動——「在小區裡找朋友」。

具體任務是找三個朋友,乙個男的、乙個女的、乙個孩子。根據任務孩子就會動腦筋、想辦法,思考怎樣找到朋友。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的任務設計非常講究、非常直接,符合不同年段的需求和特點,長期堅持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是十分有效的。

給要求,用「職業化」推動「全員化」。對中小學而言,平台中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有三個環節:教師設計、發布活動方案作為「作業」,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活動」並上傳平台,教師、家長點評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這裡需要注意:中小學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布是通過教師來發布,然後通過家長布置給孩子,希望家族能夠參與到活動過程當中去。另外,現在社會實踐活動當中有乙個確切的要求,即對孩子不能簡單的以等級評價,簡單地打個分數草草了事,而應進行質性評價,這在家校共育過程中是乙個非常重要的要求。

專案的重點

第一,確保教育常態。通過平台,學校每週能夠布置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對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布置一次放風箏的社會實踐活動。

對孩子來說,風箏如何起飛和上公升,在放風箏的過程當中,會涉及到很多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是課本上沒有的,所以教師、家長一定要提高認識、積極配合。

第二,確保教師的能力。每位教師必須具備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國內僅有兩三所高校開設了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課程。

教師沒有學習過家庭教育,如何去指導家長?教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還承擔著知識以外的教育功能。如果學校不能讓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提高,我覺得是乙個重大的失策。

學校發展的後勁會受到影響,因為家校共育的實施者,真正的關鍵是我們的班主任,是我們的老師。

第三,確保家長教育。家長雖不是教育物件,但家長必須接受教育。如何教育家長是門學問,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家長組織到一起進行學習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平台每週的專家**直播,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第四,確保及時指導。家庭教育問題,不是工作室的年度報告,一年過後寫個總結就行。家庭教育的問題都是隨時產生的,這些問題包括孩子的成長問題、心理問題,等等。

怎麼去解決?通過平台去解決。

專案的難點

第一,教師理解難。在家校共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理解,認為這個工作是增加他們的負擔。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想一想教育教學的目的,它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智慧型成長。教師承擔著教學的任務,那麼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挺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力。

但是學校內的教育教學,不能讓學生精神、智慧型、學習動力及學習能力全面成長,所以才要依靠家庭,依靠家長,依靠社會。這是家校共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二,家長接受難。有的孩子是單親家庭,有的家長很懶惰,有的家長很忙碌,有的家長覺得有負擔,有的家長完全不懂。現在的家長很多不知道怎麼去教育孩子,所以不懂、不會是很正常的事情。

針對這一問題,平台每週

一、三、五分別為小學、初中、高中提供專家**直播,家長可免費收看。

第三,學生喜歡難。現在的學生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被孤立、被排斥,感到自卑,缺乏成就感。我們在教育當中應在理想信念方面去引導他們。最有效的教育是孩子的自我教育。

第四,社會實踐難。針對這種現狀,教育部等11部門已經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一定要讓孩子走出去。

第五,共育評價難。學校裡的家校共育工作做得怎麼樣?班主任老師做得怎麼樣?

家長做得怎麼樣?如何去評價?針對這些難題,我們採用量化評價。

對教師來說,可以從組織保證、獎懲制度、結果應用、教師能力、教育科研、專業刊物、實踐活動、家長教育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的評價。對家長、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平台中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數位化校園建設方案 數位化校園環境教學模式的構建

隨著教育資訊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數位化校園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內涵 其一,數位化校園是基於計算機技術 網路技術以及多 技術等基礎之上的 其二,數位化校園的數位化過程主要包括資訊資源 管理方式以及交流方式的數位化與網路化 其三,數位化校園是乙個以傳統校園為基礎,對傳統的教學活動 學術活動以及校園事務管理等...

數位化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機構。2做好專案實施前的資料資料收集準備工作 施工準備工作是保證專案實施的乙個必要程式,一名有經驗的施工技術人員利用計算機網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諸如優化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催要設計檔案,會審 核對 層層做好技術交底等各項資料資料收集準備工作,最大限度節約時間,提高效率,適應當今社會快速生產節...

數位化校園建設方案

東營職業學院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2010 6 10 專案 東營職業學院數位化校園建設 專案組 組長 成員 一 背景分析與重要意義 數位化校園作為中國21世紀校園的發展方向,可實現資源全球化 教學網路化 管理智慧型化 環境虛擬化等。數位化校園建設不僅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式,同時也不斷改變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