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有效創設

2022-10-14 08:09:03 字數 5446 閱讀 5998

摘要: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好的問題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

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問題情境, 才能引發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和困惑,引導學生在有實效的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激發起他們的**慾望,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誤區問題情境數學課堂教學創設

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是乙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了問題,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有動力,學生的思維才有方向。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整個過程,親身體驗數學的情趣與活力,並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的、快樂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讓他們主動的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讓學生更加喜歡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完成數學教學過程的有效方式,也是提供、生成課程資源的主要途經。廣大教師非常重視創設問題情境這一策略在教學中的運用,尤其對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實踐,這樣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活力。但人們似乎又走入了一些「誤區」,在新課改深入發展的今天,創設什麼樣的數學問題情境,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有效引導學生在有實效的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對目前實施新課程理念過程中的一些困惑與問題,進行反思與較正。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誤區

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及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不協調」,通過立障設疑、創設「不平衡」,使學生產生認知失調,把他們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使學生在高漲的情緒推動下思考和體驗。但現在很多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只考慮情境預設為教學帶來的熱鬧,而忽視了情境設計是為教學服務這個宗旨,因而使情境預設變得牽強附會,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教學中情境預設主要有以下幾個誤區:

(一)游離於數學內容之外的「包裝」。

教者把「創設情境」僅僅看作提高灌輸教學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對「情境」預設簡單化地理解為「形象+習題」。如某教師在一節公開課教學中,一上課就繪聲繪色地說:

「小朋友們,今天喜羊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喜歡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了起來,可後來卻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頭像+複習題,其次是喜羊羊頭像+例題,再次是喜羊羊頭像+鞏固練習,最後還是喜羊羊頭像+總結。

課堂上簡單地附著個喜羊羊的頭像,就能叫情境嗎?這種所謂的「情境」除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有什麼價值?其實,本來有趣的喜羊羊出現有這樣不倫不類的場合中也失去了他應有的「磁場效應」。

(二)枝節橫生的「現實生活」。

情境設計未能突出數學學習主題,導致課堂學習時間和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於無意義的人為設定。如教學「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錢可以怎樣拿」的開放題,為了設計情境,教者這樣教學:師:

「小明從臨河給呼市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麼啊?」生:「需要乙個郵局。

」,「需要乙個郵遞員。」「需要乙個賀卡。」。

學生的回答無論如何,都點選不到教者心中預設的答案,最後教者只好強行切入:「寄信要郵票,買一張郵票多少錢?」「8角錢。

」「8角錢怎麼拿呢?」繞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問的問題,這樣繞圈子的所謂情境實在多餘而繁瑣。我們看到,許多時候,我們的老師還津津樂道於這樣的「情境」,自以為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應用能力,其實,既浪費時間,又窒息學生本該活躍的思維。

(三)與生活常識相悖的「杜撰」。

情境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是為設計情境而隨意杜撰出來的。如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教師設計乙個情境:「一塊長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圖),要想配上新玻璃,該帶哪一塊去?

」實際上,我們去划玻璃需要帶一塊大玻璃嗎?當然不要。有位老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創設了乙個動物跑步競賽的動畫情景,結果是小雞第一,小鴨第二,小貓第三,小狗第四,許多同學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小狗跑的最快,應該小狗第一。

雖然這是假設的情景,但「虛擬」不等於「虛假」,虛擬的情境也應該符合起碼的生活邏輯。

(四)多**呈現的「實驗操作」。

設計情境一味注重於使用多**,以致忽略了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其實,設計情境不只侷限於多**,語言、實物操作、遊戲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都可以成為一種情境。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適於用多**。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某位教師用多**電腦生動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圓錐杯向圓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滿的過程。

但我想,如果這裡,讓學生先自己親自動手量一量,理解會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的使用,替代了學生的親身體驗,對於學生,只能是隔靴搔癢了。

二、為什麼要設計「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學生的思維與學習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種特殊方式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把學生的認知過程適時置於特定的環境中,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思維和認知的發。展。當學生接觸及新的知識時,已經有的知識經驗思維方法一時不能同化接納新知,從而產生一種力求問題而又不能的心理狀態。

而以上出現種種現象,問題絕不是出自偶然。從表面看,是教師挖掘教材深度不夠,導致設計情境流於形式。實質上,我們看到許多課堂都有這樣的傾向:

先設計乙個所謂「情境」,再釣魚式地引出問題,然後就將「情境」拋在一邊,直接去解決「問題」了。「情境」其表,「灌輸」其裡。實際上,還是乙個觀念問題。

這就要我們反思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創設情境」,或者,「創設情境」應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情境」作為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問題情境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二)創設問題情境應鏈結所學新舊知識:

(三)創設問題情境應便於學生實踐操作:

(四)創設問題情境應誘導學生積極探索:

(五)創設問題情境應便於教師匯入新課: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設計至少有乙個基本原則:從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上述現象的出現,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這一基本需要的緣故。

如果情境設計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如果情境設計不能科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如果情境設計不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甚至是偽造的情境,這樣的情境要堅決摒棄。我們呼喚乙個「求真」的教學情境。

三、創設怎樣的問題情境?

數學教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心智活動。古語說到:「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因此,優化問題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思維效率的關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設計優美的問題教學情境。是調動學生心智活動積極性的重要途徑。

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創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動而有趣的學習材料總是吸引人的,特別是小學生,趣味十足的數學問題可引導他們對問題的不斷**和深入地思考。學生在這種情境下,會樂於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如,我在講「商不變規律」時,採用故事引入,生動形象的畫面,伴以美妙的**,很快讓學生進入教學過程。

這樣開頭:「同學們,今天我在上新課之前,想給大家講個故事,大家想聽嗎?(學生齊答:

想!)在風景秀麗的花果山上,住著一群小猴子,他們最喜歡猴王做的大餅了。這一天,猴王又做了一些大小相同的餅,準備平均分給小猴吃。

猴王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兩塊,取出其中一塊給第一隻猴,第二隻猴看見了,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點點頭,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了四塊,取出其中兩塊給第二隻猴。

第三隻小猴連忙說:「我要吃三塊,我要吃三塊。」猴王又點點頭,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了六塊,取出其中的三塊給第三隻猴。

第三隻猴高興地說:「哈哈,我分得的最多!」這時老師停止故事的**,問:

同學們,你們同意第三隻小猴說的話嗎?猴王是運用什麼知識來分餅的呢?學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你就知道了。

」像這樣,故事情境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

(二)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在「奇」中「問」。

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機制,它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物件感到不滿足和疑惑不解而產生的,對大腦皮層有強烈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它使你一時猜不透、想不通,丟不開又放不下,從而激起好奇心,產生要探個究竟,弄個明白的衝動。針對小學生求知慾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創設製造懸念,來誘發學生想揭密的問題意識。

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利用遊戲開場,創設這樣的情境:一上課,我便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做乙個數字遊戲,看誰能考倒老師。

你們隨便說出乙個數,老師不用計算立即說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們可以用手中的計算器去驗證。」遊戲開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後,有的想難倒老師,說的數比較大,但我卻對答如流。學生們都震驚了:

「為什麼老師比計算器還快呢?」驚嘆之餘,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這些數有什麼特徵呢?

老師又有什麼絕招呢?」學生們都急於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於是,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疑問在老師的引領下進入新知的探求過程。

(三)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由於開放性問題具有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靈活多樣的特徵。教學中應充分運用這一特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主動建構。如教完「小數的性質」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怎樣使「8 、80 、800相等」,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說:

「在8後面點上小數點」,有的說:「在8前面添上0.」,有的說:

「8公尺=80分公尺=800厘公尺」,有的說:「8元=80角=800分」…… 開放性的問題激起思維的火花的。

(四)創設操作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絡。」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定「動境」,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如,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我沒有機械的講解,,而是創設了這樣乙個「動」境:讓學生利用備好的紙板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當學生剪好後,要求學生分組檢查剪的情況,隨後,老師設問:「哪個小組能利用手中的紙板,把它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擺拼(有的拼成了乙個平行四邊形,有的拼成了乙個長方形)。

緊接著老師又問:「你所拼成的圖形的底、高、面與其中乙個梯形的底、高、面有什麼關係?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看誰能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

」學生們通過觀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導出梯形的計算公式。最後,老師又引發學生再次**「為什麼公式要除以2呢?」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擺拼,動腦思維的自主**,獲取了新知識。

同時,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鍛鍊。

(五)創造實踐活動情境,指導學生「做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和調查研究等實踐活動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絡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充套件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如,在教完「三角形穩定性」後,創設「幫家人修桌椅的活動」,教完「百分數」知識後,讓學生調查實際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實際應用等。這樣,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問題,也從中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

反思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

隨著課堂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由籠統的 滿堂灌 發展成了 滿堂問 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並非看提問了多少問題,而是看提問是否引起了學生探索的慾望,學到了分析問題的觀點和方法。即使是好的提問,也不宜過多,經過教師精心設計 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 熱情,...

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引導」

作者 楊開宇 新課程 中旬 2018年第06期 摘要 數學知識伴隨人的一生,在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小學教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學知識是學生一生所學的知識中最重要的學科知識。近年來,由於教育體制的不斷更新與完善,教育工作者除了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外,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評價

新課程的改革對於我們每乙個老師提出了乙個全新的課題,在課堂教學中的即 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有可能激發他們在學習中的創新思維,那麼,如何讓我們的數學教學評價使每乙個學生在學習中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認為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要注意利用觀察法 問卷調查法來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