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與效率 新的向度的思考

2022-10-14 00:42:03 字數 5665 閱讀 7347

2023年第6期

第19卷(總第112期)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no.6,2003

serial no.112vol.19

公平與效率:乙個新的向度的思考

張明(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摘要:公平的根本問題是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問題。不論是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還是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它們都是互為前提、並行不悖的。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堅持以社會公平為主導的價值取向,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

關鍵詞:公平;效率;經濟公平;社會公平;權利與義務

中圖分類號:f01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774(2003)06-0060-03

一、公平及其根本問題

在現代漢語中,公平、公正、公道、正義,乃是不同語詞表徵的同一概念。歷史上的思想家們曾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公平觀。正如美國法哲學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所指出:

/正義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a protean face),變幻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並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當我們仔細檢視這張臉並試**開隱藏其表面背後的秘密時,我們往往會深感迷惑0。112(p252)不過,博登海默亦同時指出,從最為廣泛的意義上講,正義的關注點可視為乙個群體的秩序或乙個社會的制度是否適合於實現其基本的目標。

/滿足個人的合理需要和主張,並與此同時促進生產進步和提高社會內聚性的程度)))這是維續文明的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就是正義的目標0。112(p252)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約翰#羅爾斯提出了有關正義的兩個原則,即/第乙個原則:每個人對與其他人所擁有的最廣泛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利。

第二個原則: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1)被合理地期望適合於每乙個人的利益;並且(2)依系於地位和職務向所有人開放0。122(p60-61)羅爾斯認為,第乙個原則主要適用於公民的政治權利,即確定和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第二個原則主要適用於社會和經濟利益,即收入和財富的分配,並且在這兩個原則中,第乙個原則優先於第二個原則,而第二個原則中的機會公正平等原則又優先於差別原則。

顯然,羅爾斯兩個正義原則的核心和要義,在於平等地分配各種基本權利和義務,並盡可能平等地分配社會合作所產生的利益和義務。

從博登海默和羅爾斯的論述中不難看出,公平乃是乙個標誌社會狀態或者說社會秩序的範疇,反映的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利益分配關係。正因為社會中各個主體之間存在著相互利益衝突,決定了建立一種合理分配社會合作利益規則的必要性。正如羅爾斯指出:

/由於這些人對由他們協力產生的較大利益怎樣分配並不是無動於衷的(因為為了追求他們的目的,他們每個人都更喜歡較大的份額而非較小的份額),這樣就產生了一種利益的衝突,就需要一系列原則來指導在各種不同的決定利益分配的社會安排之間進行選擇,達到一種有關恰當的分配份額的契約。這些所需要的就是社會正義的原則,它們提供了一種在社會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權利和義務的辦法,確定了社會合作的利益和負擔的適當分配0。122(p4-5)

然而,如何分配社會中各主體之間的利益才是公正的呢?換言之,採取什麼樣的利益分配原則或

收稿日期:2003-06-10

作者簡介:張明(1963)),女,浙江紹興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講師。)60

)分配方式才能達到社會公正呢?對此,羅爾斯說: /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更準確地說,是社會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權利和義務,決定由社會合作產生的利益之劃分的方式0。

122(p7)這就是說,公平或公正的根本問題乃是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問題,而權利與義務乃是權力所保障的東西。作為維繫社會存在、社會秩序和社會發展的一種具有強制性的根本手段,/權力是人們必須且應該服從的力量0,/而社會,說到底,又不過是人們對於各自利益的合作形式。這種利益合作,一方面是我為人人:

我付給社會和他人利益,也就是所謂的-貢獻.;另一方面則是人人為我:我從社會和他人那裡得到利益,也就是所謂的-索取.。

132(p313)這樣,所謂權利,即權力所保障的索取,也就是權利主體從社會或他人那裡所獲得的並受社會所保護的應該得到的利益;所謂義務,即權力所保障的貢獻,也就是義務主體對社會或他人所應該付出且必須付出的利益。因此,衡量社會公平與不公平的根本尺度,在於社會是否按照權利與義務原則來調配各種利益關係。對於某一具體利益個體來說,社會對他是否公平,就看他所享有的權利是否與其對社會所必須承擔的義務或責任具有相應的一致關係。

由於乙個人的權利與其義務必然相關,社會公平可理解為權利與義務之間的正相比例關係,即乙個人享受的受權力保障的權利越大,則其為社會或他人所必須承擔的義務也就越多、責任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乙個人為社會或他人承擔的義務越多、責任越大,他應該享受的權利也就越大。換言之,乙個人對社會或他人奉獻的受權力保障的利益越多,他從社會中索取的利益也就應該越多;乙個人對社會或他人奉獻的受權力保障的利益越少,他從社會中索取的利益也就應該越少。僅從這一點來說,如果乙個人所享受的權利與其所承擔的義務具有比例相等的關係,那就是公平的。

不過,按照權利與義務或按照貢獻大小來分配社會各種利益,尚屬於一種理想的公平,既有其絕對性又有其相對性。說它具有絕對性,是因為這種公平原則最合理地體現和恰當反映了不同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從根本上維護了不同社會主體的利益,是有利於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原則;說它具有相對性,乃是因為這種公平原則還只是一種抽象的規定,還不能等同於現實的公平。

二、關於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有關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學術界的一種主要看法是:公平與效率存在著內在的矛盾,收入差別的大小決定著效率的高低,即如果要提高效率就必須拉大收入差距,而縮小收入差距就必然導致效率降低。實際上,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涉及到三種既相聯絡又相區別的情形,這就是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以及社會公平與社會效率的關係。

如果對這三種不同層面的公平與效率關係不加區分統而論之,就可能造成歧見與偏頗,得出不同的乃至截然對立的結論。

關於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按照通常的理解,經濟公平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起點公平也稱機會公平,是指在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中,每一經濟行為主體在占有、使用勞動資源等方面應當享有平等競爭的權利和機會。

斯密將這一權利看做是一項基本的人權。過程公平也稱規則公平,是指經濟行為主體在市場規則面前都是平等的。結果公平是指在市場經濟中,任一經濟行為主體只要在活動起點上具有平等競爭的權利和機會,在活動過程中遵守公平的競爭規則,其獲得的相應的勞動產品或收入就是合理的、公正的。

顯然,如果僅就市場經濟理論本身而言,第一,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由於從根本上體現了人的經濟權利與其義務的關係,因而它是一種正相比例的關係,即市場經濟體制越是公平,經濟效率就越高,資源配置也就更為優化,社會財富也就會得到更大增長。第二,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是由市場經濟體制本身來保證的。完善的市場經濟應當既是一種公平競爭經濟,也是一種效率經濟。

換言之,公平與效率乃是市場經濟的固有之義,是市場經濟所追求的兩個並行不悖的目標。因此,市場經濟體制越完善、成熟,則意味著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越趨向一致。但如果將市場經濟視域中有關資源配置狀態的這種經濟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無限泛化到整個社會價值領域,就可能損害甚至動搖整個社會合作的基礎。

有研究者把我國現階段存在的權錢交易、貧富分化、東西部差距加大等現象歸於市場經濟本身,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在市場經濟中,只要在活動起點上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競爭的機會和權利,只要活動過程中具有公平的規則,那麼,無論結果如何(分配結果)都可判斷為公平。市場經濟的公平觀與利益分配的結果毫無關係0。

142從當今中國的現實及人們所爭論問題的實質來看,人們一般而言的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問題,實際上是指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的關係問題。必須看到,它們並不是同一認知層面的兩個概念範疇之間的關)61

)系,因而對其應作具體分析。首先,由於社會公平涉及到對全部社會資源和社會福利的配置即全社會利益分配的調整,而這種利益調整又是在整個社會或國家進行,涉及到階層、行業及個體差異等諸多因素,需要照顧各方面的利益,因而,要達到現實的社會公平不僅是複雜的而且是困難的。換言之,現實的社會公平只能是相對的、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其次,收入差距不是判斷社會是否公平的唯一根據,相反,它是提高經濟效率的重要手段。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應是社會公平的一條基本原則。只有這樣,保證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才能保證經濟效率,保證社會財富和社會福利的增加。

否則,社會公平就無從談起。社會公平並不意味著每個人利益分配的均等,也不等於每個人的收入完全等同,/大鍋飯0不僅不是社會公平,而恰是社會不公平的典型表現。第三,由於每個人都是首先作為社會的乙個組成部分而存在的,並且社會因為他的存在而變得完整,因此,不論其是否對社會財富的增長做出貢獻,僅僅因為他的存在便使之對社會承擔了一種義務,具有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貢獻0。

同時,社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創造的,社會財富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財富,因此,獲利較多的個體或團體自然就較多地利用了社會全體成員共有的社會資源,其所獲得的利益中也就包含了獲利較少的個體或團體的貢獻。這樣,獲利較多的個體或團體出讓自己的部分利益以補償獲利較少的個體或團體,也是社會公正的重要內容。獲利多者多交稅、多貢獻,是其應盡的義務;而為低收入者或無收入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享受基本的教育等,也是其應當擁有的權利。

總之,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既非相互替代的關係,亦非絕對對立的關係,而是互為前提、互為基礎的。沒有經濟效率,沒有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社會公平就會因失去其物質保證而成為一種/虛假的公平0;反過來,沒有社會公平,沒有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經濟效率就會因失去其社會合作和社會秩序穩定的基礎而難以實現。

三、堅持以公平為主導的價值取向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不僅成為乙個重要理論問題,而且成為乙個重大現實問題。看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既要注意到市場經濟的共同性,又要考慮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殊性。

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性質,因而要保證經濟效率,就必須堅持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依照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承認不同經濟個體和行業之間存在收入差別的合理性,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行業、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有效執行,才能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提公升我國國力和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能力,從而為實現社會公平創造強大的物質基礎。

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根本性區別。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決定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國社會的最高利益、最根本利益,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全國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 /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0只是達到和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提高綜合國力,盡快擺脫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採取了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傾斜政策,並由此造成了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的不平衡發展。除此之外,城鄉間收入差距、行業間收入差距以及個體間收入差距不斷加大,也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只是我國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時期所採取的一種刺激經濟增長的特殊措施,其目的是通過具有較好基礎的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全國的經濟發展,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創造條件,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積累實踐經驗。

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我們必須相應地強化以堅持社會公平為主導的社會價值取向,在保持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率、允許收入差距合理存在的前提下,通過國家的政策調控和制度建設,逐步縮小各地區、各行業、各社會成員之間收入的差距,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1責任編輯嚴高鴻2

參考文獻:

112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1m2.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122約翰#羅爾斯.正義論1m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8.

132王海明.新倫理學1m2.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42劉福森.公平的歷史尺度和人道尺度1j2.人文雜誌, 2001,(5).

)62 )

關於社會保障的公平性與效率的思考

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問題是經濟社會活動的乙個大問題,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之中,社會保障的建設與發展也受到了效率與公平的困擾,下面,我們逐步分析共同 這個問題。首先 我們來認識一下公平與效率,一下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一 公平與效率及其關係 一 公平的含義 漢語詞典中對公平的解釋是 公平 公正,不偏不倚...

管理中的效率與公平按勞分配

解放後,我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度,經過三大改造,徹底完成了從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化,又經歷了絕對平均的 大鍋飯 制度,我國探明了適合國情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還沒有能夠達到產品極大豐富的程度,工農之間 城鄉之間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還存在著差別,勞動還未...

公平與效率視野下的企業年金制度

強制性企業年金與公平 相對於自願性企業年金,福利國家的強制性企業年金制度,如澳大利亞的超級年金制度,瑞士的職業年金,冰島的企業年金制度等等,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願性企業年金帶來的覆蓋面狹窄,加劇貧富差距,與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脫節等問題。強制性的建立與參與促使幾乎所有的勞動者都能享受到雇主的養老責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