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022-10-13 01:42:02 字數 2922 閱讀 809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5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6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 首先我來分析下教材。《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二課時的內容。這一教學內容屬於數與代數領域。

分數與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理解了單位「1」的廣泛意義及平均分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學習單位「1」平均分的方法與除法間的聯絡。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是0,不論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既加深和擴充套件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後面章節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準備。

二、本節課教學物件是小學5年級學生。學生在低年級時已學習並掌握了整數除法的運算。除此外,學生在前一節課已初步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已經能夠對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結果做出直接反應,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此課前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相應能力。

因此在本節課中,要針對學生的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三、根據教學內容特點,結合學生情況,我制定了以下3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能力目標:通過經歷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數學情感,培養積極的數學興趣。

四、對照新課程標準,以及本課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難點是理解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五、受「把數學生活化,把生活數學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的教學理念的啟發,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將一匹馬牽到河邊,但是你決不可能按著馬頭讓它飲水。」這句話也道出了數學教學的靈魂在於主體**。

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基於本節課的特點,我緊緊扣住生活例項採用合作教學法、自主**法、觀察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結合,並結合多**教學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

」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為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法上,我將主要採用玩、問、探、用、評和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讓他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在玩中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共同解決問題。

六、為凸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切實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不會自然湧現,它取決於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支撐和推動學生投入學習的巨大動力。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乙個情境:

課程開始時我會用學生都了解的《西遊記》作為切入點,以八戒找食物為主線提出三個難易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去幫助八戒解決怎樣把8個桃、4個梨、1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到多少個這樣的乙個簡單問題。探索乙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使學生比較容易建立分數意義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絡,從而體會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並為下面的**鋪路搭橋。這一環節由學生熟悉的情景匯入,在情境中自然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達到舊知遷移的目的,為新知過渡做了較好的鋪墊。

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自主**

這一環節我安排了從三個層面**新知過程:

首先,我引導學生觀察,同桌討論解決例題1「把乙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個?」初步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接著,我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解決例題2(模擬題)「把3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先讓學生試著猜一猜,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然後利用手裡的學具分分看,課前,我給每組都準備了3個同樣大小的圓形卡片。

課中,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剪一剪、分一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放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的想法,並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與展示的空間與時間,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當得出結論:

「無論用那種方法,我們都能得到把3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得到的就是3/4張餅。」**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

開放的情景和問題,學生往往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

最後,在教授完例1和例2後,不忙於理論的總結,因為在這裡學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那麼教學設計為請他們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結果,猜測分數與除法之間有什麼關係, 體會當得不到整數結果的時候,用分數來表示他們的商,發現分數的分子是除法裡的被除數,分母是除法裡得除數,在總結完各部分關係與分母公式後,請他們推理一下,除數有具體要求嗎?(除數不能為零)說一說理由,教師板書b≠0,引導進行驗證從分母所表示的意義說明沒有意義。

三、鞏固練習,強化運用。

為了體現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以闖關形式進行練習:

第一關出示一組基礎填空題(摘士多啤梨),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第二關是實踐應用題:把1個4平方公尺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五塊,

塊是多少平方公尺?(用分數表示答案)

第三關是加強概念題:3公尺的1/5和1公尺的3/5誰長?為什麼?

這個精心設計的練習,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概念,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到把數學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前後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自主**活動,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慾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悅的心情,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培養學生的**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掌握和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現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分數的意義》這節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課題教學內容教材第53 54頁例2例3和 試一試 練一練 練習八的第5 8題。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 能列式解決求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2 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關係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年月日課題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主備人課型 新授第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內容 例2 例3及試一試 練一練 練習八6 9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關係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

分數與除法關係的應用

課題四 分數與除法關係的應用 教學要求 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並能運用這一關係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知道 事物間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求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 口答 30分公尺 公尺 180分 時 練習後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