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教學設計

2022-10-13 00:36:09 字數 5417 閱讀 8531

什麼是小品文?(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二、明確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要求:1、注意預習時標畫出的生字詞。

明確:煞它風景:破壞人的興致的意思。

美感: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

史詩: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

駐足:停止腳步。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毫、釐,計量的小單位。

2、我們前一段時間學過橋梁專家茅以公升筆下的《中國石拱橋》,我國古代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的特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同樣是寫橋,讓我們一起看看在作者畫家吳冠中的眼裡,橋的魅力在**?哪些文句揭示「橋之美」的含義(學生盡量找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課文揭示「橋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幾句:「『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我之愛橋,並非著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著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梁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絡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絡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些文句揭示了「橋之美」的含義。

為了能讓普通讀者理解和接受這個觀念,文章從大家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首先擺出乙個看法:它「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第2段)接著以粗筆勾勒、大塊塗抹的方式迅速將小橋、流水、人家提煉成構圖所需要的塊、線、面,並把它們搭配、組合起來,構成畫面,強調橋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後又大而言之,指出橋在江南水鄉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樣在構成當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3、為了展現橋的美,文中列舉了大量的例子, 請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順序將它們一一找出,並在課本上做出標記。

明確:作者列舉了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的橋、鄉徑小橋、人造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

第乙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第二個例子,是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致。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裡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型別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著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

第三個例子,是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如前所說,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作者沒有明言橋所起的作用,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些揣測。如,從作者說風雨橋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結合我們欣賞國畫的經驗,可以想像得到,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致。

隨後,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絡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作者眼裡的「橋之美」的進一步補足。

文章以《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後作者宕開一筆,開始結合具體例項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作者是所舉例項基本上持否定態度。

4、在作者舉的眾多例子中你最喜歡那座橋,為什麼?

補充資料:理解課文,品析語言的課堂實錄。

師:你最喜歡哪座橋,並說說理由?

生:我最喜歡江南水張細柳下的石橋。因為早春時的細柳綠而柔軟,是陰柔之美,橋是有堅硬石塊的石橋,這是陽剛之美。

師:細柳和石橋、陽剛與陰柔這美,的確美得動人。

生:我最喜歡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因為這段文字中「銷魂」這個詞用得很好,表達出畫家的感受。

師:你說得很好,那你知道「銷魂」這個詞的含義麼?

生:不知道。

師:「銷魂」出片江淹的《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意思是說人們在分別的時候非常悲傷、愁苦。那「曉風殘月」是何意?

生:是景物描寫。

師:對。這句話出自柳永的《雨霖鈴》。

「多情自古傷離別,又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依依,晨風料峭,半輪殘月斜掛在柳梢頭,美嗎?(出示幻燈)

生:美。

師:文中為何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呢?

生:就是說細柳和石橋所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景物來烘托,已令畫家銷魂。

師:很好。看來江南細柳下的石橋的確很美。美在這座橋與周圍的景色和諧統一。其他同學喜歡哪座橋?

生:我最喜歡烏鎮葦叢中的石橋。困為葦叢密不透風,給人憋悶感,期間出現了一座石橋,讓人感到眼前豁然開朗,神清氣爽。

師:「豁然開朗」這個詞用得好,能活學活用。本來沉悶的葦叢,因為有了石橋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沉悶,讓人的眼前為之一亮。書上是怎樣寫人的這種感受的?

生:(齊讀)茅盾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了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期間顯現一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師「葦叢」會「做深呼吸」麼?會「透舒暢的氣」麼?

生:不會。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對。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這表明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深呼吸後感覺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做深呼吸。

(師生一起做深呼吸)

師:深呼吸之後,感覺輕鬆。對於這句話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生:前面發悶的感覺應該讀的低沉、緩慢,而後面應該讀的輕快。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

師:大家一起來讀。這座橋與周邊的環境配合的真好。

師:其他同學喜歡哪座橋呢?

生:我喜歡風雨橋。因為這段話中「駐足」這個詞用得好。能讓欣賞者停住腳步,可見景色美。

師:景色美在何處呢?

生:橋外是飛瀑流泉。

生:橋上是遮蓋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閒自在地欣賞著景色;橋外是飛瀑流泉,驚險壯觀。

師:橋上的安閒橋外的驚險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師不禁想到卞之琳的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的是飛瀑流泉,「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是因為你和橋已構成了一幅畫。 橋上、橋下各是一道風景,別有情趣。

師: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你怎麼理解搏鬥。

生:這裡的景色很美,畫家和攝影師們爭先恐後的搶著畫畫,拍**。

師:很好。可見這座橋很美,它美在與周圍的景色配合的很好。

生:(齊讀)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見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師:大家讀得很好。以上,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看出文中,橋與周圍的景物相映的確很美,語文也很優美。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賞析: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賞析: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發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裡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賞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乙個整體。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賞析: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這吸引著畫家總是追尋著橋的身影。

三、梳理文章結構,理清說明順序。

文章的結構是什麼?(明確: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明確:1—3 指出作者愛橋的原因是「緣於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這也是本文說明的中心內容。

4—6 這部分主要說明了橋與周圍環境的巧妙搭配才構成入畫的美景。

——舉例說明「橋之美」

7 總結全文,有實橋想到虛橋,即鵲橋,點出了「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絡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總結全文,昇華對美的感受

說明順序: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四、找出說明方法。

1、引用。

「小橋流水人家」 ——這是引用的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作用:說明橋不僅具有詩境之美,而且具有繪畫的形式美。

這一部分作家從大家讀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入手,首先擺出乙個看法,他「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接著以粗筆勾勒,大塊塗抹的方式迅速將小橋,流水,人家提煉成構圖所需要的塊,線,面,並把他們搭配組合起來,構成圖畫,強調了橋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也為下文展開描述預設了心理準備。

2、舉例子。

在第四段作者舉了四個例子,第乙個寫是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

感受。第二個例子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致,這裡有形體上的強與弱,

輕與重之分,動靜之分 ,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柳枝年年發新芽變與不變的對

比,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就是陽剛與陰柔這良種美的型別的不同,差距如此之

大而仍能和諧統一。第三個例子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

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風雨橋。我們可以想象,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的感覺,這種感覺橋好與險峻的山峰,橋寫的

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在外觀,材料、與處所位置上各不相同。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的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致。

3、打比方。第四段「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

4、列數字。17孔 ,53孔……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致,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千世界吧!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從兩文的說明物件、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語言特徵等角度進行比較、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使其更加清楚,**設計如下:

《中國石拱橋》與本文的區別:中國石拱橋以準確的資料、例子等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了說明,使人對石拱橋有乙個整體的了解;本文則用藝術家的眼光對橋的美進行了描寫和評價,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本課我們不僅知道在不同人眼中橋具有不同美感,同時也知道了說明文因語言特點不同的兩種分類,即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而生動說明文即科學小品文。

《橋之美》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目標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愛橋的原因。2 過程和方法目標 品味文章優美而富有意蘊的語言。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薰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並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本文舉例子說明方法的作...

橋之美教學反思

白泥中心校王茜 橋之美 這篇課文屬於一篇說明文,語言相對來說較為生動活潑,作為初二的學生,他們應該能欣賞體會到一定層次的美,我們的語文課也應該交給學生一些美的東西,讓他們通過我們的文字欣賞到一些很美的東西,體會到語文的魅力真的是包羅永珍的。所以我就把欣賞體會文中的橋之美作為了本文的乙個重點,而且拔高...

橋之美教學反思

橋之美 這篇課文屬於一篇說明文,語言相對來說較為生動活潑,而且說明物件本身又是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事物,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課堂應該是放的出去,收的回來的。作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應該能欣賞體會到一定層次的美,我們的語文課也應該交給學生一些美的東西,讓他們通過我們的文字欣賞到一些很美的東西,體會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