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學設計

2022-10-13 00:18:12 字數 1531 閱讀 1094

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係

一、複習

1、大家好,我是西街小學的劉老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係。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成反比例關係的兩種量滿足的條件:

兩種量成相關聯的量,意思就是說這兩種量有關係2它們乘積一定,這決定了兩種量的變化趨勢是相反的,一種量隨著另外一種量增大而減小。這兩個條件,我們可以用乙個數學表示式代替:xy=k(一定),滿足這個式子就可以證明出他們是反比例關係。

接下來我們觀察這個等式的特徵。等號右邊是乙個定值,等號左邊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相乘。抓住反比例關係的數學表示式的特徵,對於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係十分重要。

下面我們結合練習題進行講解。

二練習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並說明理由。

(1)全班人數一定,按各組人數相等的要求分組,組數與每組人數

根據常識我們知道,組數和每組人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組數乘以每組人數等於全班人數,根據條件可知全班人數一定。所以組數和每組人數成反比例關係。

(2)生產手機的總量一定,工作時間和效率

同樣工作時間和效率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工作時間乘以效率等於工作總量,有條件可知,手機的總量是一定的,所以生產時間和效率成反比例關係。

(3)在一塊菜地上種的黃瓜與生菜的面積。

黃瓜和生菜的面積是相關聯的量,但是黃瓜的面積+生菜的面積=菜地的面積,不符合乘積一定的條件,所以不是反比例關係。通過上面的題目我們不難發現判斷兩種量是否相關比較容易,重點在於判斷乘積是否一定。

二、填一填。

(1) 平行四邊形的( )一定,( )和( )成反比例關係。

平行四邊形中哪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首先能夠想到它的面積公式,底乘以高等於面積,我們讓面積一定,就剛好符合反比例關係的表示式,這道題就迎刃而解了。

(2) 三角形的( )一定,( )和( )成反比例關係。

同樣我們會想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乘以高除以二等於三角形的面積。這個等式與我們的反比例的數學表示式有所不同,等號的左邊多個2怎們辦?

我們可以通過等式的性質對這個式子變形,兩邊同時乘以二就可以得到底乘以高等於三角形的面積乘以2。我們讓三角的面積一定,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也是一定的。這樣就符合我們的關係式。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底和高也成反比例關係。對於第二題,我們主要是對相關的公式進行變形然後判斷。

三、有x,y,z三個相關聯的量,並有xy=z.

(1)當z一定時,x和y成( )比例關係;

(2)當x一定時,z和y成( )比例關係;

(3)y一定時,z和x成( )比例關係。

我們看第一題,x和y 直接滿足了題目中的條件xy=z,所以很容易判定是反比例的關係;第二題,當x一定時,我們就把x放在等式的右邊,x等於z除以y,滿足了正比例的數學表示式,所以x和y 成正比例關係;我們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判定第三題,y一定時,我們就把y放在等式的右邊,y等於z除以x,滿足了正比例的數學表示式,x和z 成正比例關係。這種題型就是考察對代數式的轉化能力。一般可以通過對代數式進行變形,把兩種相關量寫在等號的左邊,不變的數寫在右邊。

在看他們是乘還是除,繼而判斷是什麼比例。以上就是我們學習的全部內容,謝謝。

《反比例》教學設計

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設計 李家小學孫芳霞 一 教材分析 反比例的內容是前面學習 變化的量 正比例 等比例知識的深化,是以後學習函式的基礎,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乙個重要內容。二 教學目標 以 新課改標準 為依據,綜合小學數學教材編排意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

反比例教學設計

設計者 孫成 教學內容 p24 反比例 教學目標 1 結合豐富的例項,認識反比例。2 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3 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係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重點 結合豐富的例項,認識反比例。教學難點 1 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

反比例教學設計

1 創設情境 2 新知 活動一 1.出示問題。找一名同學來讀一下。你能把 填寫完整嗎?2.自學提示 1 請獨立將 填寫完整。2 觀察表1和表2,說說你分別發現了什麼。3.小組交流。請把你的發現和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4.全班匯報。現在我們一起來匯報下你的學習成果。1 板演。哪位同學願意把大螢幕上的 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