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模擬初中數學閱讀教學

2022-10-12 22:09:16 字數 4641 閱讀 7959

探索初中數學閱讀教學提高少體校學生學習效能

川沙中學北校何冬梅

初中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是根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自覺地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在數學課堂上的一種實踐。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與新的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資源重組。

一、數學閱讀教學要打破課堂教學的傳統格局

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向「學生為主體」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會反思這樣乙個問題:在所做的教改實驗中,還有哪些因素制約目標的實現呢?筆者認為除了數學課堂教學授業、解惑的方式問題,還有學生主體對數學知識的事先知情權問題、數學應用價值的滲透問題,以及三者間的有機結合問題,解決好它們,閱讀教學模式是乙個很好平台。

(一)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事先知情權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了解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很多學生沒有通過閱讀教科書來了解學習內容的意識。即使閱讀了,質量也不高,讀不出知識敘述的背後所揭示的本質內容,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期望相去甚遠。

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要使學生要具有「事先知情權」,也就是從學習材料方面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這就等於從源頭解放了學生,主體的體現就會更加明顯,從而使「聚焦課堂」這一重要教學環節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初等數學的應用價值與數學閱讀教學的關係

「數學的生活應用價值在**?」已成為人們對現有數學教學提出批評的主要利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教知識遠多於教實踐應用,從而讓學生有一種脫離實際的感受。

這促使當代的初中數學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做些調整:除了掌握基本數學知識以外,更為重要的是以數學知識為思維的載體,對大腦思維的開發進行模擬式的訓練,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作用。而一節課僅有40分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也是有困難的。

只有運用數學閱讀教學的方法,從課前與課後兩個方面進行必要的延伸,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三)以閱讀教學模式為框架的數學教學新格局

所謂新格局指的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的事先知情(課前準備)、課堂教學的授業解惑、課堂教學的課後延伸的三個環節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走出「課內有數學,課外無數學,數學是考試的御用工具」的思維怪圈。筆者認為在原有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與重新整合是簡單易行的建模好辦法。其起點是編寫適合學生的課前閱讀材料,核心活動方式是課堂上的自主討論,學習的目標是把數學的知識與思維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當代認知心理學指導下的閱讀教學課前、課堂、課後三環節的具體操作

梁寧建教授的《當代認知心理學》一書在學生認知的主動建構、問題解決的步驟、認知主體的元認知能力等方面從理論上都做了深入細緻的闡述,對構建初中數學閱讀教學三環節的具體操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其理論的指導下,對閱讀教學各環節分別進行論述。

(一) 數學閱讀材料的編寫

數學閱讀材料的編寫可分為六個部分。這六個部分可製作成設計模板,方便與提醒教師在編寫操作中使用。

1.創設閱讀情景,引領認知主體的元認知體驗

閱讀也是一種認知形式,這種元認知體驗在認知主體的閱讀之初對閱讀心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無論面對的學生是否有厭學的心理障礙,只要從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閱讀情景,都會使學習主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元認知體驗,只要例子恰當,都會使學生向所需要的體驗遷移,引領學生主體的元認知體驗為「我」所用。如在對[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數學六年級第二章第2.

1、2.3節《圓的周長、圓的面積》以下簡稱「圓」]進行教學實踐時,我用下面的故事作為閱讀材料的引入:有乙個真實的故事:

兩位工作了很晚的白領相約去吃比薩餅,到了必勝客八佰伴分店,向服務生要了乙個12英吋的比薩餅和一些其它吃的東西。一會,服務生返回來說:「兩位先生對不起,您們來的太晚了,12英吋的比薩已沒有了,我給您換成乙個9英吋的和乙個6英吋的比薩,行嗎?

厚度一樣,不另收費。」兩個人為了急於吃到比薩餅,就說:「只要快,換了也行。

」請問如果這件事讓你碰上,你願意換嗎?說出你的理由。由於故事內容選取了人人都感興趣的「比薩餅」話題,學生從閱讀開始就受到內容的吸引,有表明觀點的願望,有驗證自己是否正確的需求。

有了這些閱讀的體驗,即便是後面的內容有些枯燥,認真看下去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2.提供解決問題的閱讀參考步驟和閱讀目標,聚合認知主體的元認知體驗

有了需求的體驗,還要講究閱讀的方法。提供解決問題的閱讀參考步驟,是鞏固並聚合元認知體驗、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積極作用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使因數學知識抽象而產生的心理逆差減少到最小程度,使學生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克服阻力。借鑑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的目標教學理論,閱讀目標的編寫應具有指向、標準和激勵作用。

使學生明確閱讀時對知識理解與運用應達到的程度,讓學生對自己閱讀效果有較明確的評判,促使學生產生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衝動,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認知體驗的效能。

3.適情增加理解性、注釋性、具體形象性語言,架設認知主體思維過程體驗的橋梁

儘管現有教學已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但數學材料中反映出來的數學語言的專業性(即數學專有名詞、數理邏輯、數學專用語言)、嚴謹性、互譯性(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種語言的轉化)和抽象性的特徵,仍會使學生感到獨立閱讀現有數學教科書存在較大困難。在尊重教材本身的前提下,增加閱讀注釋性的和具體形象性的語言,也是乙個可以大膽嘗試的方法。尤其是對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在閱讀時的幫助是很大的。

4.給出階段性閱讀提示,激發認知主體的元認知技能

閱讀提示分為:確認性的、提醒性的、質疑性的、目標細化性的、前後關聯性的和補遺性的等幾種不同的表述形式,而從具體編寫的位置上講,閱讀提示還要做到近距離地引導著學生的思維。在「圓」的閱讀材料中,「比薩餅問題」提出之後、圓的周長內容之後、在圓的面積內容之後,分三次提出這樣的閱讀提示:

請你根據現在的理解給出你認為合理的答案。多次提醒學生根據認知體驗,監控閱讀效果。

5.設計分層遞進的自測思考題,促進認知主體的元認知基礎順應、同化的重新建構

在編寫數學閱讀材料時應引入多項對比、正反對比的階段性分層遞進式的自我檢測思考題(附參***,供自我評價),給學生創設完整的思維環境,引導學生的思維,補充學生的理解不足,檢測學生分析的準確性。促使認知主體的元認知基礎的順應、同化的重新建構。為學生在獨立思考的環境下最大限度地理解並解答閱讀情景中提出的問題提供幫助。

6.留有閱讀隨筆剪貼處,記載認知主體思維的軌跡和思維監控的反饋

閱讀流於形式是閱讀教學最大的問題。閱讀流於形式,課堂上的討論就是「空中樓閣」。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應該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有閱讀檢測的手段。

筆者根據人們在閱讀時一般的習慣,設計了「隨筆剪貼處」,讓學生隨時記載自己閱讀感受,通過這些隨筆追尋學生的思維軌跡,監控閱讀質量,定義相應的課堂討論尺度。

(二) 教學過程的設計

數學閱讀材料解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事先知情權問題之後,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已由火車司機變成了車站的列車排程員,學生也由車廂裡的乘客變成了有能力開動自己思想火車的駕駛員。從所要學習的內容上看,此時的教學既不是原來課堂上所謂的「新課」,也不是「複習課」,應該是在二者之間的一種「研習課」。

這種「研習課」把課堂變成了學生主體自主學習的操作平台,變成了向同學、教師尋求幫助的「諮詢公司」,變成了「頭腦風暴」的辯論場。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體現,課堂的功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教學過程的設計也要適應新的情況。

1.把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的問題與數學知識點有機結合

課堂閱讀教學的第乙個環節是:選擇閱讀效果比較好的或提出了本課核心問題的學生做解決問題前的知識準備性發言——說明本課知識點含義以及它在解決閱讀情景中問題的作用。教師只做補充性發言,或進行引導。

當學生「主角」說得很清楚時,教師用掌聲與讚賞的支體語言給予肯定,可以讓「主角」在以後的「演講」過程中找到好的感覺與信心,激發他們進一步「演講」的慾望。當學生「主角」沒有說清楚時,這正好使先有所悟者與後有所悟者同時產生了認知衝突。這種認知的衝突會產生心理的不平衡,心理學研究表明:

認知過程所產生的心理不平衡現象必然會使認知主體產生心理趨向平衡的力量,這種力量激發了認知主體的好奇心。這一點為解決問題創設了最佳的心理情景。教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討論要重視理性討論、求同存異,適可而止

課堂閱讀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是開展理性討論。這是閱讀教學的乙個重要的目的。這一環節的目標是:

體驗思維的過程,模擬認識事物的準現實的過程,排除錯誤理解,找到正確理解的途徑與方式,並為下一環節做準備。教師還要為此設計乙個討論要點記錄單,作為對學生在這一環節的參與度的評價標準,也使沒有及時發言的學生用書面的形式進行理性討論。在這一環節中如出現討論沒有形成統一的結果,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時間,適可而止,留有餘味,作為下一節討論的乙個論題,讓學生回家後再次閱讀理解,並交出每乙個人的意見。

課堂上留有餘味對學生接下的主動學習有很重要的激勵作用。教師要善加有效利用。為了增加討論的成功率,也可以在自願的前提下,把學生組編成合作學習小組。

讓討論先在小組內部展開,從而減少討論的多層面問題。

3.課堂教學要更重視歸納總結、反饋檢測與理解加深(略)。

4.評選本課最佳講解者、最佳辯手、最巧妙的回答、最有水平的提問等(有時間,師生共評;沒時間,教師主評,目的是提高討論的趣味性和參與度)。

(三)學後反思、再閱讀、生活中數學建模與鞏固性作業

通常閱讀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對某些認知主體來講總會留有一些餘味的,尤其是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與其強加給他們,不如再給他們思考的機會。而對那些已有所悟的學生,還要注意「主幹」以外的一些特殊的枝節,以及在鞏固練習中可能會產生的新問題。

這些就是閱讀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所要做的核心工作。僅有重複性的、檢測性的課後作業,是違反「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的,對學生來講這也是被動接受的。

總之,數學閱讀教學是在資訊量較大的情況下,開展的數學教學形式。它力圖從根本上體現「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也希望把數學教學變成學生面對實際問題的模擬平台。

初中閱讀教學反思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在中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方法的形成。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增大閱讀量,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我校特地開設了閱讀課。在上閱讀課前,我一定要求學生必須準備好筆 本...

初中閱讀教學反思

這是典型的以多 為中心,反客為主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違背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輔助性原則,也違背了現代英語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乙個多變的變數,教師在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充分體現教案的靈活性,考慮各種應變的措施...

初中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要以學生的自讀 自悟為重點,重視學生自身的閱讀體驗,注重生生間的互動 合作 交流 分享,以期學生在理解 認同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解讀文字 另一方面教師要靈活地處理教材,創設情景,組織問題,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步驟 鑑賞的認知策略和途徑,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內在支撐條件,以此激發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