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屯中學九年級語文第4周的教案 詠月詩三首

2022-10-12 19:24:06 字數 4122 閱讀 1907

1.正音

〔散行板書〕闕樽酌徘徊邈

2.讀準節奏:七言古詩多為二二三,五言古詩多為二三。

(讓學生聽錄音朗讀,並跟讀,讀準字音節奏。初讀,能幫助學生正音識字,總體感知詩歌意思。)

三.再讀詩歌,讀內容.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詩歌,體會李白的兩首詠月詩表達的不同內容及其表達的不同情感.

〔學情**〕學生通過預習及課堂的誦讀,能初步感受到詩人筆觸的縱橫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體的說清楚,還有待於討論引導。他們的認識可能會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獨等層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前提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注意關鍵的詩句,並介紹相關的內容。

2.教師具體分析兩首詩的內容及蘊含的情感:

《把酒問月》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詩人以縱橫捭闔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一二句語序倒裝,以一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此二句寫出月之皎潔美麗. 夜空朗靜,一碧萬里,纖塵不染,只有縷縷清輝流瀉而出,無聲無息,多麼美妙,多麼令人神往的良宵之夜!詩人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而「綠煙滅盡」四字有點染之功。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詩人不經意地又以一問將月的形象推遠。月出東海而消逝於西天,蹤跡實難測知,偏偏月月迴圈不已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嫦娥」兩句馳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裡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由景物渲染而轉向感慨的抒發,在回環唱嘆中抒發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充滿了濃烈的哲理情趣。表現了對人生哲理的探求和對宇宙奧秘的遐想。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是永遠存在的,古往今來也只有乙個,總是由缺到圓,又由圓到缺,周而復始,年年如是。而人卻不同,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像流水一樣在更迭、在消逝,永無窮盡。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面對著空中同乙個永恆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而人生短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詩人有感於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恆。抒發出作者對人生的感嘆,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月下獨酌》中,詩人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表達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遣,於是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同時還異想天開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

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隨,好象並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結聯進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的碧空中相見遨遊。這表現了詩人對汙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嚮往自由和光明。

四、品讀詩歌——讀出情:

引導學生再次誦讀這兩首詩,整體感知詩的文字之美,體會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

〔學情**〕通過討論及教師的介紹講解,學生一般比較能夠體會出詩人的情感,從整體感知入手,再次吟詠誦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

個性誦讀,解讀詩情。品讀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融入誦讀中,或高亢,或重複,或低吟…

五.當堂訓練,我能行

請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用詩句填空

1.李白在《把酒問月》中感慨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的詩句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從脫胎而來。

描寫月的皎潔美麗的詩句是

2.李白在《月下獨酌》中描寫漸入醉鄉的自己且歌且舞,與月、影共歡的詩句是:

寫出李白曠達超脫的浪漫情懷,也寫出了他的孤獨和苦悶的句子是

作者發誓與明月和身影結成知己的句子是

六.布置作業、

1.反覆朗讀兩首詠月詩,直至背誦。

2.預習杜甫的《月夜》,體會其中的情感。

3.思考月與人的聯絡?

第二課時

一、讀《月夜》,初步了解這首詩的內容。

(教師板書:月夜杜甫)

1.正音 :鄜鬟幌

2.學生討論本詩的主要內容。

3.教師明確:望月思親。(板書)

二、背景介紹及具體內容分析

1.學生朗讀《月夜》一詩,初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感受其與其他懷人詩的不同。

2.教師介紹詩歌背景並分析: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詩人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兒女幼小,不懂世事,詩人自是無限憐愛。用小兒女的「未解憶」來反襯妻子的「憶」,進一步顯出妻子之「獨」,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憐」字,道出了詩人無限的憂思和憐愛,感人肺腑。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溼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表現了詩人想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

《月夜》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和表現手法。

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換位思考法來寫,即設想妻子兒女在鄜州對月思念杜甫。全詩從頭到尾細緻熨帖地描摹了自己想象中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痴情都從這一系列描寫中流露出來,達到了抒情的極致。

三、重讀三首詠月詩,感受其中月與人的密切聯絡。

1.學生討論月色之美與人的密切聯絡,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情**〕通過兩節課的學習和討論,學生們能初步體會作者在不同的時間和背景下看月,體會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學生能從詩中的具體句中讀出月與人,人與月的聯絡。

2.教師明確:

這三首詩都是借月抒發了詩人的獨特感受,情感,月色之美實際上都是感受之獨特,情感之動人.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詩人有感於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恆。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月下獨酌》這首五言古詩,構思新穎,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物與人的內心世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李白此詩賦明月與影子以情感。

它是一種詩意的與自然合調的信仰,這使生命隨著人類情感的波動而波動。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詩篇中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徵。

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相親相近。

《月夜》中詩人想像其妻獨自久久望月思念親人的場景,感情真摯纏綿,令人為之斷腸。詩中對前文的承接照應十分細密周到,表現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幹」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圓的迫切心情。

四、布置作業。

1.背誦這三首詩。

2.完成課後「閱讀練習·**」三、四題。

3.完成《助學》第七課練習。

〔板書〕

詠月詩三首

把酒問月:詠月抒懷:酒——月——酒思考宇宙人生

月下獨酌:對月抒懷:月人影孤獨中的嚮往

月夜: 望月思親

教學反思:

閃光點:我認為好的誦讀可起示範作用,不足的可得到其他同學的糾正。對學生本人來說既領會了詩意,也鍛鍊了膽量,更提高了能力。

課堂中的各個環節的朗讀,是為了更好地詩歌鑑賞;課堂結束的誦讀,是為了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詩歌的學習中,在朗讀中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理解,在誦讀中與詩人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不足:我感覺自己講的還是有些多,自己不相信學生,總感覺他們自己無法完全自主學會.

九年級語文第二週教案

19滿井遊記 明.袁巨集道 目的要求 1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2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6 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重點 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難點 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教材...

姜屯中學七年級學生學習常規

為指導和推動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制訂 姜屯中學七年級學生學習常規 一 學生學習的基本態度和總體要求 第一,四 善 態度 l 善學 有時必學 2 善疑 有疑必問 3 善做 有題必做 4 善糾 有錯必糾 第二,二 即 要求 l 入室即靜 2 入座即學 二 學...

九年級上冊第4課

第一單元第4課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匠心構思。二 能力目標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從田園詩的角度,對比閱讀兩首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三 德育目標 體察詩人對自然的感應,深入理解生命底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