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討論的問題與思考

2022-10-12 11:36:02 字數 3415 閱讀 7482

張麗彩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離開學生的主體學習活動,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就無法真正實現,而課堂討論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討論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幾乎在每堂數學課中都有所採用。實踐表明,有效的討論,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於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有利於思維的撞擊和智慧型火花的迸發,尤其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有資料表明,小組技術比個人技術更為重要,因為許多獨創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組交往中產生,大部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例項中,小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創造性人才通過交往而成為獨立的人。現代科技的重大成果,大都是在小組或群體的合作研究與爭論中創造出來的。

然而,不容迴避的是,幾乎每乙個小學數學教育者都能夠發現:目前很多數學課堂討論中,都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本文試圖根據筆者的數學教學實踐和觀察,談談數學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筆者的幾點思考。

一、數學課堂討論中的主要問題。

1、課堂討論的參與率低。

討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真理的過程,是促進學生主體參與的有效手段。課堂討論的組織形式一般可以分為集體討論和小組討論兩種。集體討論是由教師主導、組織和控制的,有利於有效地解決問題。

但是,根據觀察,大部分集體討論的參與率一般僅在10%或更低,而大部分學生只處在觀眾的地位,即使是觀摩課或示範課,參與率也往往在15%或以下。小組討論一般又分為四人小組討論和同桌討論兩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相對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教師對學生的控制力相對減弱。在四人小組的討論中,一般只有40%的小組討論比較熱烈,而討論熱烈的小組中也往往只有50%的學生能比較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討論不熱烈的小組參與率更低,往往處在冷場的情況。

而同桌討論一方面冷場的多,充分展開討論的少,另一方面也很難就重要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2、討論不充分、不深入。

"形式主義"、"走過場"是課堂討論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討論問題時學生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討論問題不夠深入。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情況。(一)、在數學課堂集體討論中,很多教師的著眼點是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是怎樣調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

說白了就是只考慮怎樣用學生的嘴來說出教師心中的問題,所以往往只有幾個尖子生參與形式主義的討論。教師則一步步誘導學生進入預先設好的圈套,甚至情急之下,幫助學生說出最後的答案,點到為止。(二)、在小組討論中,由於教師對全體的控制力減弱,暫時使小組處於相對開放的自由狀態之中,加上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放手讓學生獨立活動,所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主義更嚴重,往往討論尚未完成甚至還未充分展開就被教師中止,進入大組交流,草草收場。

影響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討論問題能力的培養。(三)、有時教師為了順利完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怕學生把問題岔開,對學生思維上的束縛很多,學生思維的自由度極低。討論時,很多學生在揣摩老師的思路,思考的是什麼答案比較符合老師的心意。

甚至有時,有的學生因為對問題的看法或提出的問題不合教師的心意,而遭到教師的指責或嘲弄,使學生不敢提出不同的問題,不敢發表不同的看法。不僅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缺乏自己的思想,更嚴重的是束縛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3、小組討論的組織效率低。

小組討論時,由於教師的控制力降低,以致小組中暫時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有班幹部或尖子生的小組中,班幹部和尖子生只顧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沒有組織小組全體參與討論的責任感或意識,使討論參與率降低,中等生和差生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甚至部分小組在討論時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說服持不同意見同學,而產生爭執。

你說等於1,我說等於2,偏偏不說"等於1"或"等於2"的理由,成"頂牛"之勢,失去資訊交流和思維碰撞,更不用說智慧型火花的迸發。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中回答問題的多,而能夠主動提出問題的卻很少。

二、對問題的幾點思考。

針對數學課堂討論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要提高課堂討論的參與率,提高學生充分、深入地參與討論的程度,提高討論的有效性,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明確討論的目的。

在數學課中開展討論,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在討論中,使學生的思維在交流和撞擊之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討論過程中,學生得出什麼結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學生"想了什麼","怎麼想的",即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辯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課堂討論應著眼學生的發展,把討論作為一種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決不能把討論當作課堂教學形式的一種點綴,或當作"改進"課堂教學的一張標籤。

2、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

教學實踐表明,良好的情境氛圍,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⑴發揚教學民主,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不以權威者、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應成為學習過程的輔導者、組織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意見和建議,不隨意代替學生作出決定。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即使學生的意見和提出的問題錯誤,甚至荒謬,也決不能加以指責和嘲弄,使全體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敢於參與,從而樂於參與,並在參與中得到提高。

⑵把握學生的思維,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創設良好的問題是激發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教學的重點、難點或關鍵處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⑶創設人人求異,勇於創新的氣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而靈感和創造,往往孕育在異想天開之中。教學中,我們要十分珍惜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學生善於表達不同意見和看法,敢於提出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

3、要重視討論的組織和指導。

⑴討論的組織。

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和同桌討論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適應的問題也不同。在三種討論方式中,以小組討論的參與率和有效性較高。所以,我們應盡量多地採用小組討論,即使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後,放到小組中來嘗試解決。

在小組討論中,應指定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促進全體的參與,使討論有序有效地進行。

⑵討論方法的指導。

根據討論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當選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討論的有效性。如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問題或列出討論提綱,讓學生討論;由於學生空間表象不夠豐富,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物、模型、**等,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中進行討論。對書上有提示性問題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看書,按要求進行討論。

⑶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

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整理,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時間不足,往往只有少數尖子生才有發言的機會,而大多數學生則來不及思考。筆者發現,不少學生有這樣一種心理,既然想不出或來不及想,不如不去想。

他們乾脆坐在那兒以不變應萬變,等待尖子生回答,自己則做乙個"好觀眾"。久而久之,不但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養成了思維的惰性。

總之,只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來關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加以改進,並且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運用,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初中數學課堂「問題串」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問題串 教學是指課堂中依據學生心理特點確定學習層次,將一節課的知識 能力 情感等構成 問題 系列,將教學內容設計以 問題 為紐帶,以知識形成 發展和學生思維過程為主線,師生合作互動,從而激發學生思維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一 設計 問題串 的原則 1.目的明確,難易適中 首先,問題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

數學課堂討論的點滴體會

二 調動學生的 思維參與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 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為此,應當創設情景,...

數學課堂評價的思考

作者 苑紅靜 文理導航 教師論壇 2012年第12期 今天談起評價已經不是個新鮮的話題,在課程改革的最初,學習有關評價的理論,最初的感覺是過於理論化,難於在教學中真正去實踐它。但課程改革的幾年中,我潛心地去嘗試使用評價,讓它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的 學 與 教 師的教的機制,我發現評價是完全可以發揮它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