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生成的思考

2022-12-04 07:24:05 字數 5389 閱讀 1088

杜連波【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在教學過程中,乙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促使課堂教學有效生成?

本文從有效生成的起點、觸發點、中心點、延續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有效生成預設關注駕馭練習

課堂動態生成就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中,現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但在實踐中,不少教師卻機械的解讀了「生成」。信口開河,任意生成。

非數學的「節外生枝」,無謂爭辯,擠占了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課堂表面的熱鬧卻掩蓋不了實質的蒼白。我們關注「生成性」,不能僅停留在捕捉到教學實踐中即時生成的生動情境,充滿童趣的問題,孩子反饋的資訊。要進行價值引導,那麼數學課堂,如何有效生成呢?

1、精心預設,是有效生成的起點

教學是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那是否意味著不要預設,或者淡化預設?課程專家指出:新課程改革應該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進一步深化。

新課程改革不是對預設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學是乙個有目標、有計畫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教學任務有乙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而預設就是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運用系統方法,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諸因素做分析和策劃,是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並獲得發展的一種操作預案。

新課程呼喚生成,更關注精心的預設。

1、目標預設從凝固型到滲透型

課堂教學是個準備-實施-目標達成的過程,雖然我們在每一次的教學中都會思考:這節課的目標是什麼?卻很少關注目標的落實。

教學設計中,目標雖然能完整地記錄三維目標的整合,可在詳細的設計中卻沒有緊密結合起來。教學目標成了一種擺設!因此設立過程性目標,將目標滲透到每一環節中,顯得很有必要。

預設時要考慮怎樣在過程中,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當學生夠不著目標時,要考慮過程的再展開。預設的目標並不是不可調整的唯一行為方向、也不是行為檢測的唯一標準。

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現場性,學習的狀態、條件隨時會發生變化,當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目標需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隨著課堂的推進,教學就要合理地刪補、公升降預設目標,從而即時生成目標。

2、環節的設計從單線型到多線型

這就要求教師在寫教案時,要突破對課堂框架進行程式設定--這節課什麼時候進行什麼環節,這環節到下環節應如何度過等傳統備課模式,進行假設性備課,著力對課堂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估計,並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策略庫,以備在課堂中能迅速呼叫,包括:如何指導學生學?什麼情景下適宜採用自主探索?

什麼情景下適宜教師講解?同乙個問題,如果學生的反饋資訊太容易,那該如何調整?如果學生反映太難,有怎樣調整?

這個問題準備讓學生單獨回答還是集體回答?答對了應該怎樣回應?錯了,會是什麼原因,又如何糾正?

3、教學時空缺省從緊湊型到留白型

葉瀾曾說:「乙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使師生教學過程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餘地。」

然而我們的在備課時往往把學生的思維與活動束縛在周密詳盡的乙個又乙個教學環節中,課堂彷彿成了一條高速執行的「流水線」。如果課前設定過多,課上學生的自由空間也許就越小。因而我以為教學的預設要通過「刪繁就簡」學習素材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空間。

如在教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我預設理解容積含義時就設定了這三個小環節:①用自己的話說出什麼是容積

②舉例中感知物體中,有些是容器,有些不是。③描述身邊物體容積。這樣的課堂設定,充分削減了許多瑣碎的提問,擴大了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

由於沒有紛繁的頭緒,沒有生硬的環節,給師生活動留有很大空間。

二、重點關注,是有效生成的觸發點

數學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再現的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經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生。教師必須獨具慧眼,善於捕捉並即時納入於臨場設計之中,巧妙運用於教學活動之中。

這樣,我們的教學必將在動態生成中踏上充滿激情的行程。

1、關注新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於認知在不斷地深化和發展。他們往往和以前的舊知識產生了不同的聯絡,從而迸發出種種問題,我們要將課堂教學中這種生成的問題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如在教學「萬以內的退位減法」,在學生歸納出法則之後,再次組織學生質疑:

你還有什麼新問題?學生提出:2431-1641=790一題,問:

我的算式十位上3減4不夠減從百位退1,如果百位上是0那怎麼辦?這個問題在新授課中提出,確實讓我覺得意外。但仔細想想,知識在學生腦中不是孤立的,新舊知識時時發生著聯絡,這些缺省外的問題該如何對待呢?

我當時由衷地表揚學生,並把這問題轉交給學生來討論。雖然當時學生的能力僅停留在解答沒有0的退位減法,但後面緊跟著就要學習,解答這個問題不可迴避。所以關注新問題不僅進促進了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更可貴的是保護了鬚生這種善於聯想的思維熱情。

2、捕捉新創意

課堂就象個網路,學生則是網路的節點,課堂上網路的節點都在活動,每個學生都想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時教師更應該特別關注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如教學連續退位減法2000-426學生已經交流歸納出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仍有一位學生高舉著小手,我雖擔心課堂的節外生枝,但讓她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她的演算法是這樣的:

1999+1-426=1573+1=1574,不拘一格的算式顯示了她不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調整原先計畫,請她介紹想法。全班同學一致認可她這種把退位減法轉換成不退位減法的可行性和獨創性。她的想法又刺激了其它同學的思考。

又有一些同學提出了新的想法:2000—426=1574 1999—425=1574,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閃光。我雖然沒有按照預定的計畫完成教學內容,但關注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學生發散的思維的過程和成果,有效的生成。

3、重視數學思想

新課標對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數學的思想方法是蘊涵在知識的發生、拓展、應用過程中動態生成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結合解題策略的溝通、比較、總結中,滲透數學的思想,使數學課堂顯示出豐富的教育內涵。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小學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轉化思想、分類思想、符號思想、集合思想、統計思想等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滲透。例如,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就是利用轉化概括出結論。這裡的歸納,不僅使每個學生明確了不同圖形面積計算的相應方法,而且領悟到了還有比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把新知轉化為舊知,再利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化歸思想方法。學生轉化思想的理解就是乙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三、合理駕馭,是有效生成的中心點

教學過**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新性質,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觀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資訊,把握促使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亮點和切入點。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1、學會傾聽 ,即時應答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

這時教師要善於傾聽,善於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問題,通過課中捕捉學生的資訊,處理資訊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型,使自己輕鬆地解決課**現的各種可能。例如我在教學認識整時,小朋友已經有了看時間的經驗了,很多學生能讀出整時,這時就即時你是怎麼知道的呢?能告訴大家嗎?

假如學生讀出了鐘面時間,由於超越了老師預想,而被一句「是嗎?你真聰明!」的話巧妙擱置,那課堂教學的生成價值也就截然不同。

教師要學會傾聽,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學生身上,要學會及時作出合適的應答(包括評價、追問、啟發、判斷、組織等)通過多向交往作用,推進教學程序。

2、學會整合,順勢調整

在交流互動、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來自學生的資訊大多處於原生狀態,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這就需要老師自始至終研究學生,「選擇」學生的創新資訊,加以匯集、豐富,形成更為綜合、完善的新認識,並引出新的開放性問題,引領學生把教學過程向更高水平推進。如教學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是,教師採用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

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發現和疑問。「為什麼會有內外圈?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麼造出來的?

量角器為什麼是半圓的?量角器是怎麼量角的?90°為什麼只出現一次?

」這些問題中我重點擊擇了最後乙個問題展開教學先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導學生發現半圈的度數是180°,順勢解答了第三個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去發現1°,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讀出各種角的度數,在讀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爭議來學習內圈和外圈,確定測量方法,最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測量,歸納方法。教學中有效的選擇了學生生成的問題,同時加以整合提煉。

3、學會等待,彈性控制

生成需要空間,空間是生成的前提條件。生成需要時間,時間是生成的必要條件。彈性控制就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留有時間和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在等待中,把握節奏,當教師的時間掌握與學生的整體思維速度吻合時,學生的生成達到教師的預設要求。例如在課件出示統計表,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學生計算的方法算出總人數:

8+9=17(人)而用數數的方法算出總人數是14人。為什麼算出的總人數比實際人數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為契機,生成**性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研究研究,學生一開始很迷惑,討論了一會兒後,學生就有了許多精彩的看法,從**中學會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優化練習,是有效生成的延續點

練習是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溫故知新的主要途徑。可以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乙個更廣闊的空間,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定準難度,設計開放式練習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定準作業難度,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所謂開放性練習,是指能引起學生發散思維的一種練習或條件不充分(需補充條件),或答案不唯一。通常開放性練習主要有兩種型別:

(1)「一問多答」,即乙個問題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有較多個答案。如: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厘公尺,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公尺?

等等。(2)「一問多思」,即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是唯一的,但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是唯一等等。通過開放練習訓練,可以有效地預防學生思維定勢,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尋求最佳解題方法,優化解題策略,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2、拓展知識的應用面,設計靈活性的練習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顯得更為重要。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課堂練習時既要考慮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要體現靈活有趣。

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用一張長40厘公尺,寬20厘公尺的長方形硬紙板,做乙隻深5厘公尺的長方體無蓋紙盒,這個長方體的容積最大可能是多少?」大部分學生得出了這樣乙個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公尺),對此,老師不置可否,不做評價。稍頃,有乙個學生站了起來,到黑板上畫出了另外一種剪法:35×10×5=1750(立方厘公尺)。

剪法一屬常規思路,從四個角中剪去了四個邊長為5厘公尺的小正方形,浪費了硬紙板,顯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達到百分之百。儘管剪法二在思維的深度和獨創性上都較方法一進了一步,但還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揚了剪法二的學生,並肯定其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指出這不是最好的方法。

接著進行誘導:「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是長方形的面積大?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那麼這道題,你還有別的剪法嗎?」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創新的意識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終於有學生畫出了如下剪法:20×20×5=2000(立方厘公尺)。

關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提高 有進步 有收穫。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 可持續的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我在從事多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 重視情境創設 構建良好...

關於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思考

李紅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小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穫。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於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1 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調動有效的學習情...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評價

作者 朱雁雲 教育 2016年第03期 一堂精彩的課,有效的課堂評價是十分重要的,是關係到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小學生正處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初步階段,這一階段不光是學習知識的開始,也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良好心理素質的開始。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發揮好評價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