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特徵》教學設計

2022-10-10 08:36:04 字數 5057 閱讀 3290

上虞市城東小學傅蔣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內容

【學情分析】

在此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並能正確識別長方體、立方體等立體圖形,並且初步學習了關於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幾何知識。但這些都是比較直觀的形象認識。 而本節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學生第一次比較深入地,並用更抽象而富於理性的思維,去探索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

它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對後續教材內容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通過前四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聽講、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這也為本課時學習提供了經驗支援。學生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正是本節課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技能目標: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測量、分析、推理等能力。

情感目標:在探索長方體和立方體特徵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的特徵。難點在於形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1、每人準備乙個長方體或立方體的實物。2、同桌之間每人一套搭建長方體和立方體模型的小棒。3、每人乙份長方體自學材料及長方體研究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課件出示六幅立體圖形的實物**,請同學們找出其中的長方體和立方體。

2、說一說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長方體和立方體。

3、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和立方體,說一說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在課件和生活中找一找長方體和立方體,快速地切入本課主題。說一說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既是學生的一次自我展示,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學情的一些初步探知,以便於後續教學的展開。

二、新知展開

1、明確名稱:結合學生的說法,通過課件展示,教師講授什麼是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面:(課件演示)師:我們把長方體這一塊、一塊的部分稱為長方體的面。

請大家摸一摸手中的長方體,摸到了嗎?再換乙個面摸摸看。生:

根據教師的提示,拿起手中的長方體,跟著老師一起摸長方體的面。

稜:(課件演示)師:兩個面之間一條條的邊,我們在數學上稱為長方體的稜,也請大家摸一摸。還有這一條也叫稜,這一條也是。

頂點:(課件演示)師:還有剛才同學提到的八個角,這八個角,我們稱為長方體的頂點。也請同學們將這八個頂點指一指。

師: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深入研究長方體和立方體面、稜、和頂點各有什麼特徵。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在匯入過程中,已經請學生說了知道哪些知識。其實學生都很能說,而且也說的很對,比如有6個面,12條邊,8個角等等。只是在用詞上,並沒有出現稜、頂點等專有名詞。

我們既要肯定學生觀察思考的結果,又要引導學生所謂的邊和角,在長方體中其實叫做稜和頂點。面、稜和頂點三個概念在教學時,除了給學生直觀的課件展示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摸一摸,指一指各個面稜和頂點,通過旋轉手中的長方體,通過觸覺和視覺的並用,使學生進一步加深體會什麼是面、稜和頂點。

2、構建特徵

(1)小組合作研究:利用手中的長方體研究報告單和自學材料,四人小組討論研究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各有什麼特徵,並填寫好研究報告單。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在巡視時,有意識地在部分小組中提問指導,如:你能有規律地數一數6個面嗎?你有有規律地數一數12條稜嗎?

6個面中一定都是長方形嗎?……

[設計意圖及反思]這個環節利用乙個填空式的長方體研究報告單,摒棄了教條式的教學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合作研究,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填空的形式又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有明確的研究目標,不再是漫無目標地低效學習,建立高效學習課堂。第7題我還知道____也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個性化思考空間。

長方體的自學材料也是必須的。由於在初次介紹面稜頂點時使用的是學生自己的語言,所以此時必須給出規範化的語言描述。 同時,也給學生引入了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

(2)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師生互動,教師引導預設:

生:長方體有6個面。

師:你能有規律地說一說嗎?

生:前面和後面,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

師:數得真棒!請其他同學也拿起手中的長方體,跟著這位同學一邊點,一邊再有規律地數一數這六個面。

生: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師:嗯,不錯!那其他同學也都是這種想法嗎?

生:有兩個面可能是正方形。

師:啊!你的長方體裡還有正方形啊,那請把你的長方體展示給大家看看。

生:我這個牙膏盒,邊上這小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

師:這個長方體真是特殊,看來長方體並不都是長方形組成的,也可能會有正方形出現。老師把這個特殊的長方體剪開來,請大家再仔細觀察,邊上這兩個面是正方形嗎?

生:是的。

師:那剩下的4個面有什麼秘密嗎?

生:他們都相等。

師:你怎麼看出來的?

生:因為每個長方形的長一樣長,寬正好是正方形的4條邊,所以也一樣長,那這個4個長方形就一樣了。

師:說得太棒了,你觀察得真是仔細,真聰明!

師:說能說一說,這六個麵中,哪些面是相同的?

生:前面和後面相同,上面和下面相同,左面和右面相同。

師:說得又對又有規律,真不錯。誰還能用更簡但的語言概括嗎?

生:長方體的對應面相同。

師:哪些麵叫對應面?

生:上面和下面是對應面,還有前面和後面是對應面,左面和右面是對應面。

師:看來我們又學到了乙個新的名詞,對應面。真不錯!

生:長方體有12條稜。

師:那你也能有規律地數一數嗎?

生:豎的有4條,平的有4條,橫的也有4條,一共是12條。

師:那你知道哪些稜相等嗎?

生:豎的這樣4條他們都相等,平的4條都相等,橫的4條都相等。也就是對應稜都相等。

師:嗯,那你說的對應稜一共有幾組,每組幾條?

生:一共有3組,每組4條。

師:你知道這些稜在長方體裡的名字嗎?

生:我知道,他們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長、寬、高各有幾條?你指給大家看一看。

生:長有4條,寬有4條,高有4條。

師: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長方體的4條長,4條寬,4條高。

生:一共有8個頂點。

師:怎樣8個頂點?

生:上面4個頂點,下面還有4個頂點。

[設計意圖及反思] 這是本堂課最重要的環節,學生對面、稜、頂點的認識是僅停留在簡單的數量和大小等方面的認識,還是能更進一步地深入地掌握面、稜、頂點的內在邏輯關係,全面掌握它們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匯報的質量如何,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有多深入。在學生匯報時,教師層層深入,步步設問,通過讓學生有規律地數一數,使學生能清楚地表達6個面是怎樣6個面,相等的面又是怎樣相等的面等等知識,使學生對匯報單中的問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一步一步得設問**,學生認識到了一種由2個正方形,4個相同長方形組成的長方體。

(3)師生互動交流。按照長方體的研究方法同桌之間討論立方體的特徵,全班匯報。並比較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生互動,教師引導預設:

生:立方體有6個面,每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有12條稜,每條稜都相等。有8個頂點。

師:老師這裡也有個立體圖形(乙個上下面是正方形的扁扁的長方體),你們看看它是立方體嗎?

生:不對,它應該是長方體。

生:雖然它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但四圈邊上都是長方形,所以應該是個長方體。

生:立方體6個面都應該是正方形,所以這個圖形不是立方體。

師:很好,那同學們請思考一下,究竟長方體和立方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生:他們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生:長方體6個面有大有小,有長方形有正方形,但立方體6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

生:長方體的12條稜長短不同,但立方體的12條稜都相等。

師:大家都說的很對,長方體和立方體看著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其實我們說啊,立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及反思]上下面是正方形的扁平長方體,在還未學習前學生很容易誤以為是立方體,但通過立方體的學習,並結合長方體的知識,學生便很容易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在學生帶來的模型中,已經有學生提出這種立體圖形,那麼就將這個小環節放在學習長方體中進行,與邊上兩個面的正方形的牙膏盒對比學習。

(5)實踐體驗。四人小組合作,用小棒搭乙個長方體和立方體的模型。並選取有代表性的三個模型進行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搭成的。

1、長寬高各不相同的長方體。2、立方體。3、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師生互動,教師引導預設:

生:我用4根藍色的小棒,4根黃色的小棒,4根紅色的小棒搭了乙個長方體。

師:那長寬高各是哪根小棒呢?

生:4根藍色的小棒都是長,4根黃色的小棒都是寬,4根紅色的小棒都是高。

師:哦,也就是說長方體都有4條高,4條寬,4條高,是嗎?

生:是的。

生:我用4根藍色的小棒,8根黃色的小棒搭了乙個長方體。4根藍色的小棒是長,8根黃色的小棒4根是寬,4根是高。

師:哦,也就是說你搭的長方體寬和高是什麼關係?

生:寬和高相等?

師:那有人搭出長和寬相等的長方體嗎?

生:我!

師:你這個長方體也搭得很棒!

生:我用12根黃色的小棒搭了乙個立方體。

師:你也搭得非常不錯,我們可以看到立方體的12條稜都…

生:都相等。

師:說得真棒!

[設計意圖及反思] 用小棒模型搭長方體和立方體特徵的進一步鞏固。三種不同顏色和長度的小棒,非常直觀地展示了4條長,4條寬,4條高。4人小組的合作形式使更豐富了學生手中的小棒,使學生能夠搭出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其中有8條稜是相同顏色相同長度的小棒,組成了兩側的正方形,另4條稜又是另一種長度和顏色的小棒,這樣兩種小棒同時又組成了4個相同的長方形。通過模型搭建,學生對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的面和稜的特點又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另外本節課的時間非常緊湊,四人小組內搭建乙個長方體和乙個立方體即可。

小棒也可課前發給學生,稍作練習,這樣在課堂中就能快速搭建模型了。

三、課堂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又認識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哪些新特徵。

四、鞏固練習

1、真真假假。

(1)立方體每個面都相等,長方體每個面都不相等。×

(2)每個長方體都有4條長4條寬,4條高。√

(3)如果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那麼其餘四個面大小相等。√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61 63頁。教學目標 1 經歷觀察 總結 歸納等認識長方體 正方體的過程。2 知道長方體 正方體各部分名稱以及長方體 正方體的特徵,了解長方體 正 方體之間的關係。3 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總結 歸納長方體 正方體特徵及關係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教學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茂縣鳳儀小學許照英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學習目的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2.能運用長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教學準備 多 課件 長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重要教學內容,它們是最簡單的幾何體。學生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了解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 操作 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幾何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