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07-09 21:31:29 字數 5116 閱讀 4305

教學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61~6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總結、歸納等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過程。

2、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各部分名稱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了解長方體、正

方體之間的關係。

3、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總結、歸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及關係的過程中,

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各部分名稱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乙個長方體、乙個正方體實物、直尺

教師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圖形和模型,長方體特徵報告單,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我這有一張紙,誰來說說,它是什麼形狀的?如果我們對厚度忽略不計,它可以看做是乙個長方形,長方形是平面圖形,如果我拿出一摞紙,它還能看做是平面圖形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師:同學們都準備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現在聽老師的口令:請用右手舉起你的長方體,反應很快,互相看看有沒有錯的。

好,再來,用左手舉起你的正方體。很好,同學們看著實物能很準確判斷長方體和正方體,如果看著**還行嗎?請看大螢幕,仔細觀察,從中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的物體。

生:墨水盒、茶葉盒、牙膏盒是長方體,魔方是正方體。

師:誰來說一說,你還見過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關注不愛發言的同學。

)同學們剛才說得很好,看來大家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接下來我們就進一步研究長方體、正方體有什麼特徵。(板書:特徵。

)二、自主**

(一)認識長方體

師:請同學們拿起你的長方體,(摸面、稜、頂點)像老師這樣摸一摸,有什麼感覺?誰

再來說說?誰還想說?

師:剛才大家摸到的這個平平的面我們就叫做長方體的面、面與面之間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邊敘述邊在課件上標出:面、稜、頂點)

師:好,下面我們就從面、稜、頂點這三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好,每個小組手裡面有乙份報告單(師多**出示),要求是:

請同學們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將小組同學的發現填在下面的**中。

大家有信心完成任務嗎?好,那咱們就小組當中都合作,看哪一組研究的更全面,開始。(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請乙個組的同學來給大家匯報、演示一下。哪個組願意來試一試?

來兩個人,乙個負責匯報,乙個負責演示。誰來說,誰來演示?好,來吧!

下面同學仔細聽,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1、長方體有 6 個面。

師:能說出是哪6個面嗎?大家說對不對?接著?

2、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6個面都是長方形。還有嗎?有不同意見嗎?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老師這正好有乙個這樣的長方體,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好,接著說。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對的面是相等的,前面和後面是完全相等的……

師:(哪和哪是相對的面?)你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看出來的?那眼力真好!)其他同學呢?

(看、比還得量)(如果是前面和後面的話?長方形相對的邊相等,這個長是相等的,這個寬也是相等的,因此我們說前後兩個面是相等的。)大家看這裡,你們所說的是不是這樣子的?

(多**演示)對不對?對嗎?從而證明,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等。

4、長方體有 12 條稜。

師:12條稜。能給大家數數嗎?

看清楚了嗎?有同學沒有看清楚,拿住了,拿在乙個位置,再給大家數一數。想一想,要想有次來數,怎麼數好?

大家想想辦法,把這12條稜分?分幾組?(三組)哪三組?

師:怎麼證明你說的是相對的呢?相對的是幾條?

4條。5、哪些稜長度相等?

相對的4條稜怎樣?(長度相等)指一指。這是第一組,那第二組呢?

看清楚了嗎?第三組?哪幾條?

看清楚了嗎?相對的4條稜平行,長度相等。教師示範數:

一組,對嗎?第二組?最後,你來,第三組。

這樣我們有序的去數,就不會遺漏,更不會重複,看清楚了嗎?

6、長方體有個頂點。

最後?8個頂點。好極了。哪個組再來說說,他們在說的時候,我們把**填完整。好,剛才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有?好,誰來給大家說一下?誰還想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出示長方體框架)大家看這樣乙個長方體,老師用小棒搭製了乙個長方體的框架,請大家想一想,要想搭製成,需要多少根小棒?(需要12根小棒。)那好,這12根小棒我們要怎麼去數?

分幾組?分三組,哪三組?誰來指一指?

第一組,對嗎?第二組?第三組?

我們把長方體的12條稜分了幾組?每一組的4條稜長度?才能搭製出這樣的長方體框架。

好,我們看大螢幕,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三組小棒,你們來看一看,哪一組小棒能搭製成這樣的長方體框架。哪一組?為什麼?

(二)認識正方體

我們來看,這樣的12根小棒,想一想,如果搭製的話,會怎樣?誰來說說?(這12根相等的小棒可以搭製出乙個正方體)同意他的意見嗎?沒錯,這就是老師搭出的正方體。

好,我們手裡都有正方體,趕快摸一摸,看一看,正方體有哪些特徵?把你的發現和旁邊的同學說一說。誰來說一說?

正方體的所有稜長都相等,正確。六個面的面積都相等,為什麼?(因為12條稜都相等)

師多**填表。好,誰再來說說?

(三)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係

大家觀察整理後的**,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我們看到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點,那好,我想問問大家,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都具備嗎?那正方體的特徵長方體都具備嗎?不一定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如果用乙個圈來表示長方體,正方體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認識稜的別名

1、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好,我們再來看這個長方體框架。大家看,在這12條稜中,相交於同乙個頂點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我們把橫著的這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把旁邊這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寬,豎著的這條稜叫做長方體的高。

好,請同學們把你的長方體平放在桌子上,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長、寬、高。

誰到前面來指?師把長方體豎起來。這個長方體這樣放,你還能指出它的長、寬、高嗎?這回呢?誰來?你覺得長方體的長、寬、高和稜的長短有關嗎?那和什麼有關係?(位置)

2、正方體的稜長

再看這乙個,這是乙個正方體框架,那相交於同乙個頂點的三條稜(師邊指邊說)長、寬、高有什麼特殊之處?因此我們起名叫稜長就可以了。多少條稜?都怎樣?

三、智力闖關

師:好,大家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你們願意挑戰難題嗎?我們來進行智力闖關。

(一)第一關,看圖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恭喜大家順利過關!請看第二關。

(二)量一量:

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乙個課前準備的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能完成任務嗎?

(三)判斷。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都是長方形。(×)

2、正方形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 (√)

3、長方體有6個面,8條稜,12個頂點。 (×)

4、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正方體。 (√)

好,大家有驚無險的闖過了第三關,來看第四關。

(四)完成書中63頁的第三題。

現在到了關鍵的最後一關,你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

(五)已知這個正方體的所有稜長的和是24cm,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cm?

恭喜大家闖關成功!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靠自己的智慧型闖關成功,真了不起。你們開心嗎?誰來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大家的收穫還真不少,同學們,其實立體圖形的世界非常豐富多彩,長方體、正方體只是其中的一員,還有很多圖形等著我們去發現、去研究!到那時你們會收穫更多的知識和快樂。

課後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乙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乙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找準知識的起點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經直觀的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常見的立體圖形,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並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這些都是學生探索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教學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找準教學的起點,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二、重視觀察、操作、實驗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的認識過程。

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是建立在經驗和活動基礎之上的,這就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經歷由具體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逐步形成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設計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在**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

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三、注重提公升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正方體特徵。

在教學中,我能注意鍛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認識長方體特徵時,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歸納總結的,在認識正方體特徵時,我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按照研究長方體特徵的方法,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徵,填入**當中,這一收一放,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學習方法、一種認知結構,按照一定的方法學習相似的知識,進而提公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四、注重比較,引導學生溝通知識間的聯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中,通過先後概況出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接著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的比較,通過比較既幫助學生鞏固有關的概念,弄清概念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和空間觀念。這樣,在學生弄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的特徵基礎上,組織學生比較,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這樣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長方體和正方體

1 長方體有時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個面的面積 一根長96厘公尺的鐵絲圍成乙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 厘公尺。乙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80厘公尺,長10厘公尺,寬是7厘公尺。高是 厘公尺。至少需要 厘公尺長的鐵絲,才能做乙個底面周長是18厘公尺,高3厘公尺的長方體框架。乙個長方體的稜...

長方體和正方體

姓名 1.乙個長方體的長 寬 高是三個連續偶數,體積是96立方厘公尺,求它的表面積。2.乙個長方體和乙個正方體的稜長之長相等,已知長方體長 寬 高分別是6分公尺 5分公尺 25分公尺,求正方體體積。3.將表面積分別為216平方厘公尺和384平方厘公尺的兩個正方體鐵塊熔成乙個長方體,已知這個長方體的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茂縣鳳儀小學許照英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學習目的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2.能運用長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教學準備 多 課件 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