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聽覺教案

2022-10-09 03:33:03 字數 3534 閱讀 5871

一教材分析

聲音是人們交流的資訊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本節講述的是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關的聲學初步知識,在本章及整個聲學部分起著重要地位。

在知識體系中為後面學習的知識起到鋪墊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在大部分學生已在初中學了兩年的物理,對聲學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聲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但總結歸納和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

思維特點:活潑好動,自覺性較差,好奇心和動手能力強。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和傳播的。聲音的三要素,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的傳播必須依靠媒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發聲現象,講授法的方法,知道聲學的特點,以及是怎樣傳播的,聲音的物理量及聲音的三要素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闊空間中,聲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可以獲得大量的資訊。使學生初步領略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的好奇,激發求知慾。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三要素

難點:響度與音調的區別

五教法學法

教法:通過講授法和實驗法演示使學生能對知識形成清晰直觀的認識,形成思考,運用實驗法得出結論,束縛學生的注意力。

學法:採用問答法,為了使本節課所學知識,能較好的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智慧型發展,通過提出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重點內容。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觀察幾種樂器是怎樣發聲的?

(啟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知道聲音是由什麼產生的?)

生:吹笛,笛腔內的空氣柱發生振動而發生,弓拉琴,琴弦發生振動而發聲,鼓錘敲擊鼓皮會發生振動。

師:所以我們得出是什麼結論?

生: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師: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聲音與聽覺。

板書課題:聲音與聽覺

(二)講授新課

1. 板書:聲音概念

師:我們說話除了聲帶振動,還必須通過空氣。我們可以總結出聲音的概念。

板書:聲音是由物體的機械振動通過空氣的傳播,引起人耳膜的振動而獲得的聽覺感受。

2. 板書:聲源

師:我們說話的聲帶就是聲源,鼓錘敲擊鼓皮,鼓皮就是聲源。

板書:發出聲音的振動源就是聲源。注:聲源發出的聲音,必須通過媒質才能傳送到人們的耳朵

師:聲音在媒質中是怎樣傳播的呢?舉個例子:

當我們用一根棍子在平靜的水面上點動時,就會看見水波源源不斷地從被擾動的地方擴散開來並傳播出去。而聲音也是一樣,當聲源振動時,它將帶動鄰近的媒質的質點發生振動,而這些質點又會牽動自己周圍的質點,於是聲源的振動就被擴散開傳播出去。這就是聲音在媒質中傳播的過程。

板書:聲波我們先來看一段**,看完**請學生回答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水滴落入水中,看到了水波

師:水滴使平靜的水面發生振動,就形成水波,在一圈一圈的擴散並傳播出去。我們用水波做乙個模擬,有聲源引起的媒質的振動就形成什麼?

生:聲波

板書:有聲源引起的媒質的振動就形成聲波。

板書:聲場

師:聲波所涉及的空間範圍稱為聲場。我們來舉個例子:

比如說我在寢室在大聲的喊教室裡面的同學,同學聽不到我的喊聲,這個現象就是因為我的喊聲超出了聲波所涉及的空間範圍,所以我們的同學就聽不到我的喊聲。

3. 板書:聲速

師: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如:閃電過後一段時間我們才聽到雷聲,這說明雷聲從雷擊的地方傳來需要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比電光傳來的時間要長得多,即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得多。

實驗證明,聲速主要是由媒質決定的,與聲音的其他引數無關。

板書:聲音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稱為聲速。

師:聲波每秒鐘內往復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用f表示;其單位為周每秒。

聲波往復振動一周所需的時間,稱為週期,用t表示。頻率是週期的倒數;f=1/t

4.板書:波長:經過乙個週期的時間,聲波在媒質中傳播的距離稱為波長。

師:如果聲波中水面傳播,我們會看到許多波峰(水面湧起的地方),相鄰的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就是波長。波長用表示,

中單位為公尺。

板書:波長,頻率,聲速之間的關係:

頻率越高則波長越短,即波長同頻率成反比。

5.板書:產生聲音必須具備2個條件: 第一:要有振動的物

(聲源) 第二:要有傳播聲波的煤質。注: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師:在20hz-20khz的聲音就叫音訊聲,是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 頻率高於20khz的聲音叫超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思考:

為什麼我們可以聽到蜜蜂飛行的聲音,卻聽不到蝴蝶飛行的聲音?

蝴蝶的頻率低於20hz 而蜜蜂的頻率在20hz-20khz之間,所以我們能夠聽見。

6.板書:聲音的三要素:響度,音調,音色

(1)響度:響度又稱音量,是指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受

實驗:體驗:用不同的力敲桌面,體會聲音響度的不同.

結論:響度是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決定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演示: 用不同力敲音叉,觀察桌球彈起的距離和聲音的大小.

結論: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還與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與聲音分散的範圍有關,越分散,響度越小.

(2)音調: 人耳對聲音的調子高低的主觀感受。音調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聲波的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尖刺;頻率越低,音調越低沉。

師:1.簡譜中的1.2.3.4.5.6.7等表示的就是音調. 2.女高音,男中音也表示的是音調的高低. (我們來聽兩首**感受一下)

在結構、形狀材料相同的情況下, 發聲體尺寸越大, 發聲的頻率越低, 音調越低. 對於片狀物體,面積越大,厚度越厚,發聲的音調越低; 對於細長物體,長度越長,直徑越大,發聲的音調越低; 舉個例子:古箏的每條琴弦的長度和粗細都不相同,細耳短的音調高,粗而長的音調低.

同學們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對吧?現在我們在來做個試驗。實驗:

用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拔動梳子齒。想一想梳齒振動的快慢與音調的高低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結論:

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 。

(3)板書:音色:指人耳對聲音特色的主觀感受,它主要取決於聲音的頻譜結構。

師:不同的人說話的聲音不同,就是音色不同

小活動:所有的同學都閉上眼睛,找一位同學大聲說「報告」,其他同學則猜出誰發出的聲音 (使學生更能理解音色的概念)

師:不同的樂器演奏相同的曲子,我們卻可以分辯出來。小遊戲:聽聲辨樂器,猜猜哪種是哪種樂器(用多**播發**)

7.總結聲音的三要素的特點。

(三)反饋練習

1、聲音產生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第一:要有振動的物體(聲源)

第二:要有傳播聲波的媒質

2. 頻率高於20k hz和低20 hz的聲音人耳聽不到.

3. 聲音的響度一般與聲源的振幅有關,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 決定音調高低的物理量是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5. 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原因是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6.「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應用了不同聲音的音色不同。

(四)課堂總結

聲音的概念

聲源和聲波的概念

聲音的三個物理量:聲速頻率波長

聲音的三要素

(五) 作業布置

3 5 6

聲音美與談吐禮儀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道日常生活中聲音美與談吐禮儀的關係,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並會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2 懂得準確優美的語言,誠懇 彬彬有禮的態度,滯灑的風度是人際交往活動成功的保證。因此,與人聚談時,必須講究語言藝術,力求表達得體,善於運用禮貌語言並注意表情 目光 手勢等體態語言的適當配合。教學重難點...

耳與聽覺評議 肖

課堂評議 評議一本節課的突出特點是 教師把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互助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成為了名符其實的 學 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回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學會了自己去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並不是 袖手旁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20090828

課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課型新授課時安排 1課時執教教師 目標知識技能 1 體驗聲音的產生是由於振動引起的。2 領會聲音傳播需要介質。3 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過程方法 1 通過演示和實驗,使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現象並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資訊並根據資訊歸納科學規律。2 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