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節教學概述

2022-10-07 14:15:03 字數 5316 閱讀 9737

一、 教學的內涵

(一) 教學的定義

教學是在教育目的的規範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一種活動

(二) 教學的特點

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師教,學生學兩方面活動的統一。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教學為主,教學也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1. 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 教學有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 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二、 教學的意義

1. 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 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徑

3.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三、 教學的任務

(一) 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

形勢教育: 代表洛克裴斯泰洛齊

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通過開設學科發展學生的智力,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

實質教育: 代表赫爾巴特斯賓塞

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至於學生的智力則無需進行特別的培養和訓練

(二) 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

1. 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2. 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3. 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4.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第三章第二節教學過程

一、 教學過程的本質

(一) 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

(二)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認識的間接性;認識的交往性;認識的教育性;認識的引導性 (學生為主體,課程與教材為客體,教師為領導的「三體結構」);認識的簡捷性

二、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

1.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並且是間接地去體驗;

2. 學生的學習的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二)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發展性規律)

1.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2.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3.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必須科學的組織教學過程;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三) 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雙邊性規律)

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 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處於學習的主導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 建立合作、有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係

(四) 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育性規律)

1. 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2. 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的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3. 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有機結合

三、 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一) 激發學習動機

(二) 領會知識(中心環節,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三) 鞏固知識

(四) 運用知識

(五) 檢查知識

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五個基本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

一、 備課

備課時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要求:1.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鑽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

2. 寫好三個計畫(學期教學進度計畫,課題計畫又稱單元計畫,課時計畫即教案

二、 上課

上課時教學工作諸環節的中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和學生學的最直接的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師要上好一節課的基本標準是:

1. 目標明確

2. 內容正確

3. 方法得當

4. 表達清晰

5. 組織嚴密

6. 氣氛熱烈

7. 板書有序

8. 態度從容

課的構成: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 (教學的任務)

單一課,綜合課(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

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複習課(使用的教學方法)

課的結構: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三、 課外作業的布置與反饋

意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發現學生知識缺陷從而提出建議,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形式: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各種口頭作業和口頭答案;各種書面作業;各種實際作業

要求:1 作業的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並有代表性。2 作業分量要適當,難度要適度。

3 布置作業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並規定完成的時間。4 教師應該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四、 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要求:

1. 從輔導物件實際出發,確定輔導內容和措施

2. 輔導只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輔導上

3. 輔導要目的明確,採用啟發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 教師要注意態度,師生平等相處,共同討論,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5. 加強思想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輔導效果

五、 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

是教學過程中乙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學生血液的評價,可以檢查教學完成的情況,從檢查中獲得反饋資訊,可以用來指導和調節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從而改善教學,提高質量。

評價方法:

1. 觀察法

是直接認知被評價者的最好方法。適用於評價不易量化的行為表現和技能性的成績

2. 測驗法

主要以筆試進行,是考核、測定學生成績的最基本的辦法

測驗的種類: **式測驗、客觀性測驗、問題情境測驗、標準化測驗

測驗的質量指標: 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

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測驗在多次實施後所得到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

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乙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難度:是指測驗包含的試題難易程度

區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分的程度,即具有區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3. 調查法

4. 自我評價法

評價要求:

1. 客觀公正,必須嚴格遵循評定標準

2. 方向明確,要向學生指出學習上的優缺點和努力方向,這是評定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目的

3. 鼓勵學生創新,在評定中,不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第三章第四節教學原則

一、 直觀性原則

直觀手段:

實物直觀,是指對個種實物進行的

模象直觀,是指通過各種實物的模擬形象而進行的

言語直觀,通過教師對學生作形象化的言語描述而祈禱的直觀作用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 要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教學手段。要有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觀材料要有典型性。同時,直觀教學是一種教育手段而非目的

2. 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教師要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從觀察分析具體事物和現象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3. 要重視運用言語直觀

直觀給予的是感性經驗,而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因此在運用直觀的時候要主義啟發學生思考,細緻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和發現現象的本質。一般來說,在教學內容對於學生比較生疏,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難或障礙時,才需要教師運用直觀。

二、啟發性原則

要求:1.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 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發揚教學民主

孔子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學記》 「道爾夫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

蘇格拉底產婆術

第斯多惠 「乙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乙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三、鞏固性原則

要求:1. 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2. 重視組織各種複習

3. 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孔子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烏申斯基複習是學習之母

四、循序漸進原則

要求:1. 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2. 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教學

3. 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學記》 「學不躐等」 「不陵節而施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朱熹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誇美紐斯 「應當循序漸進的來學習一切,在一段時間內只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五、因材施教原則

要求:1. 要堅持課程計畫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2. 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六、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要求:1. 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絡實際

2. 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 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

4. 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七、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既要把現在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要求:1. 要確保教學的科學性

2. 要深入發掘教材和教學情境中蘊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覺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 要把這些教育因素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4. 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

八、量力性原則

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

要求:1. 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徵

2. 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

3. 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學記》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禁於未發之謂豫預防性原則

「當期可之謂時及時施教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觀摩原則

「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主張課內外相結合

第三章第五節教學方法

一、 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法,否則會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從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因此教法與學法,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二、 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 國外

**—研討法美蘭本達

綱要圖示教學法沙塔洛夫通過綱要圖簡明扼要把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暗示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洛扎諾夫

(二) 國內

1. 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 講述法 (講述、講解、講讀、講演)

能在短時間系統傳授知識,但是不利於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

基本要求:

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既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系統全面;既要使學生獲得可靠知識,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注意啟發

講究語言藝術

要組織學生聽講

2) 談話法(問答法)

分為複習談話和啟發談話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

a 無機鹽 蛋白質 b 蛋白質 醣類 c 脂肪 蛋白質 d 磷脂 蛋白質 6 下列關於細胞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b 不同功能的細胞,其細胞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c 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 d 癌細胞的膜成分發生了改變 7.下列有關細胞膜成分的敘述,錯誤...

第三章第一節 學生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例1 現有如下各化合物 酒精 氯化銨 氫氧化鋇 氨水 蔗糖 硝酸 氫硫酸 硫酸鉀 磷酸 硫酸 鈉。請用物質的序號填寫下列空白 屬於強電解質的有屬於弱電解質的有 例2 在甲酸的下列性質中,可以證明它是弱電解質的是 a 1 mol l甲酸溶液中c h 約為1 10 2 mol ...

第三章證明三第一節習題

平行四邊形 一 1 如圖 在abcd 中,已知 ac 平分 bad,dc 3,則 bc 2 在abcd 中,a d 3 6,則 c 的度數是 3 如圖,在abcd中,ad 5,ab 3,ae平分 bad,交bc邊於點e,則線段be,ec的長度分別為 和 4 abcd的周長是28cm,abc的周長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