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語文教師文字解讀狀況的

2022-10-05 15:42:03 字數 1297 閱讀 3235

對小學語文教師文字解讀狀況的思考及對策

教材是教師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得物件,更是決定著學生學習成敗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教師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靈活變通教學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時間給學生以最大的收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現代教育,文字解讀應是語文教學之根。

但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對文字的解讀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解讀 「浮」在文字的文字層面,不能深入到文字的內在意義。

許多教師在對文字解讀上,走馬觀花,不願花時間.花精力,去潛心備課。只是在要上課了,粗略地讀一讀課文,了解文字的大概意思,沒有把握學習教材的意義,要實現的目標。

有一部分教師直接從網上**他人教案,不經好好琢磨消化,沒有認真品味文字。上課時,隨心所欲,一切跟著感覺走。

2.挖掘過深,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有些教師只是借用教輔資料,設計教學,而往往卻忽視了學生的學情,重人文,輕工具,偏離語文教學目標,想方設法挖掘教材外的資源,把十八般武藝樣樣搬出,使得課堂的容量過多,而忽略了品詞析句。

3、過度依賴於教學參考書和教案

長期以來,我們備課時是不是草草地讀兩遍課文,然後就對照教學參考書進行課文解讀。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沒有靜下心來認真仔細地閱讀文字,而是先翻閱教學參考,查詢解讀資料。對文字的解讀,沒有自己的閱讀體會,更沒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只是依賴於教學參考書在內的相關資料,把別人的詮釋充塞自己的頭腦,把別人的認識作為自己最終的解讀。

講公開課備課時是不是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製作精美的課件上,不研究文章的具體內容和特點,不管學生的實際狀況,刻舟求劍,以不變應萬變。從而形成了思維的惰性,對文字缺乏獨立的,有深度的思考。

4. 添枝加葉,畫蛇添足。

還有些教師把課堂容量設計的很多,教學情境過分晃動,課堂表面上繁榮,背後是實質的蕭條。沒有抓住重點,沒有主線,沒有深度,東拼西湊,喧賓奪主。

針對以上的現狀,那麼怎樣去解讀文字呢?

對教材獨特理解是課堂教學神之所在,教師操作是課堂教學形之所在,神形兼備方乃成功。所以,只有透徹地解讀文字,才知道教什麼,學生學什麼;只有透徹地解讀文字,才知道教多少,學生學多少;只有透徹地解讀文字,才好決定怎麼教,怎麼學;只有透徹地解讀文字,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生成。一句話:

只有文字解讀得好,課堂教學才會落實得好。教師一方面要會認同教材所闡述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同構;另一方面教師又必定要根據自己的風格,根據自己對學生的預計對教材進行還原、解讀,重新建構,實現異構,產生超出教材,教材,最終只有被學生所理解,才能真正體現其蘊含的人文價值。只有用整體解讀的思想來梳理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游刃有餘,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關注學生、促進學生課堂生成之上,才能造就富於活力的課堂!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

二 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乙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自己教學方式的同時,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隨著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 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

我對解讀文字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的文字 課文 組成的,文字是語文教學之本,課文課堂的活動都是圍繞著文字的解讀展開的,文字的解讀是通過詞句的揣摩 語言的品味 文章的理解 篇章的把握 藝術手法的鑑賞等方式進行的,能否深入解讀文字,決定著詞語的制訂選點典型不典型 語文的品味有沒有味 文意的理解透不透,篇章的把握準不准等...

關於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思考

張家界崇實實驗小學李康永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由此可見,評價只是乙個過程或者是一種手段,應體現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