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段作業分層作業設計

2022-10-05 15:36:04 字數 3635 閱讀 1106

**小學數學高段分層作業設計

在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廣泛了,內容增加了,難度加大了,乙個班的孩子由於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隨著年級的公升高,成績逐漸會拉開距離,特別是到了六年級下學期往往差異很大。出現了一部分同學求知慾增強,對知識十分渴求,總有一股生怕落後的不服輸的勁頭,學習很自覺;有一部分學生思想上想進步,但是每次費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七八十分;而還有一部分同學則出現惰性,怕辛苦,或因為知識的掉坎而自信心喪失,破罐子破摔,成績出現較大滑坡。以五班為例:

五年級不及格人數為5人左右,優秀生為28人,六年級上學期不及格人數為9人,優秀生為31人(五年級班級總人數為53人,六年級為58人)。綜合看來,優秀生人數雖然增加了三人,但是百分比幾乎沒有增加,但學困生的比例增加幅度比較大。

這時如果還用同一要求的作業去對待全體學生,必然會有一部分學生不適應,要麼就是輕易達到學習目標「吃不飽」,做完作業後無所事事;要麼就是絞盡腦汁寫了一半;要麼就是「太難不會做」根本就不動筆,好不容易交上來了也是「借鑑」別人的。這種統一的作業形式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基於以上分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讓每乙個學生的學習都落到實處,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因此分層作業設計迫在眉捷。

一、為了能夠突顯分層作業的優勢,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做好分層準備。

五班上學期90分以上的27人,85分以上32人,不及格的9人;七班21人,85分以上30人,不及格11人。從資料分析來看,兩個班的學生的成績都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中間地帶的學生較少。應該通過作業讓中間地帶的學生向優生集中,提高優秀率,同時,通過基本題的訓練讓學困生能有所提高,避免因六年級的學習壓力而產生的厭學行為而擴大學困生的面,在不擴大學困生面的基礎上儘量減少學困生的數量。

二、針對所教的兩個班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多樣化的作業。

雖然學生有差異性,雖然為了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作業要實行分層,但基礎知識不能放手,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還是需要一定的基本練習作保障。例如本學期第一次月考考試前,我們只講了《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兩個單元的內容,沒有複習數與代數中的知識,而月考考到數與代數中的把乙個大數「7012256」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這個最基本的數學知識點,竟有高達40%的人出錯,其中包括10個優生。相類似的有關數與代數最基本的題有近二十分,學生在此失分比例較重,以致於第一次月考年級平均分有點失常。

這就體現了數學基本知識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時既要鞏固基本知識,又要能鍛鍊中上生思維、智力。所以作業設計分為三個層次:a:

「必做作業」、b:「**作業」、c:「挑戰作業」。

「 必做作業」一般為基礎題,主要用於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每個同學必須完成。a層的「必做作業」主要是針對學困生,讓他們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體驗成功的喜悅。「**作業」是指稍有難度的作業,在老師布置的幾道題目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題目來做。

b層作業讓中間層的學生在完成基本任務後再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難度較大的題目提公升自己的能力,時間長了,中間層的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鍛鍊,慢慢向優生集中,提高整個班級的優秀率。「挑戰作業」是指與課堂相關知識的拓展延伸題或創新題。c層作業主要是針對優生,讓他們能過此類題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每個同學在完成必做題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自主選擇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不再感到單調枯燥,從而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

三、根據不同練習內容分層

1、計算題練習中的作業分層

在計算練習題中,設計的a層的「必做作業」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計算順序,熟練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並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單的簡便運算。如(1)15.4-3.

2-6.8 (2)×÷ (3)12 ÷÷(4)(-)×24

b層的「**作業」同學在計算達標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的運用運算定律,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如(1)×+÷9 (2) 4÷1+63)2-2.86×(6.25-6)

c層的「挑戰作業」為拓展題,以培養優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1)9999×6+1111×46 (2)(70+)× (3)2007×

2、空間與圖形作業分層

在幾何教學中,要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物體的特徵、計算公式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通過不同的作業提高他們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了《圓柱和圓錐》後,在進行單元複習後,進行了隨堂小測試,設計了如下題目:

a層:根據不同條件求圓柱的體積、表面積或圓錐的體積:

(1)r=3cm ,h=5cm求圓柱的表面積 (2)d=8dm,h=10dm求圓柱的體積。 (3)c=12.56cm,h=6dm求圓錐的體積。

b層:(1)一台壓路機底面直徑是1.2公尺,寬2公尺,一分鐘轉16圈,3分鐘前進了多少公尺?壓過的路面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尺?

(2)一根2公尺長的圓柱形木料,截去一段長2分公尺的小圓柱後,表面積減少了12.56平方分公尺,原來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公尺?

c層:1、乙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直徑10公尺,高9公尺,把這堆沙鋪在公路上,公路寬15公尺,厚8厘公尺,能鋪多長?

2、甲乙兩個體積相等的圓柱,兩個圓柱的底面半徑之比為3:2,乙比甲高25厘公尺,兩個圓柱各高多少厘公尺?

通過這樣的分層設計試題,學困生拿回自己的成績單時臉上笑開了花,因為他們完成了第一層的作業大部分人及格了,居然還有人得了100分,不再像以往一樣,因為後面的難題完不成而永遠是不及格等著他們。而中間層也有人完成了c層的作業在100分的基礎上再加了10分,比有的優生的分數還高,他們也沾沾自喜。而優生在完成了所有的題得了120分之後更是喜形於色。

3、「解決問題」中的作業分層

解答應用題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能力上的差別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學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作業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學困生解決問題時,認真審題,理清解題思路,一定要分步解答;對中間層學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題意,並鼓勵他們多做一些拓展性題目,努力提高自己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優生的要求是解答開放性題目時,提倡解法創新,做到發散思維。

例如:五班男生25人,女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幾?一般的學生要求通過分析題意,找準「單位1」然後套用公式(大數-小數)÷單位1,(25-20)÷25=20%,而對於中上層學生除了能掌握這種解法外,還要能理解這種解法:

1-20÷25=1-80%=20%,這是把男生看作單位「1」。先求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幾,再求出此百分數與「1」的差,即為女生比男生少的百分數。

再比如一桶油,笑笑家6天吃完了,還可以吃幾天?除了看到這兩種解法:(1)、6÷=9(天) 9-6=3(天)

(2)÷6= 1÷=9(天)9-6=3(天)

還欣喜的看到了這樣的解法: 6÷2×(3-2)=3(天),這種方法是

把分數與比相結合起來進行解答。把看作是2:3,整桶油平均分成了3份,吃了2份,還剩下1份,求出1份吃多少天也就是還可以吃多少天。

課外,我還經常讓優生當小老師,採取一幫一的方式,檢查學困生的習題,如果學困生沒過關,小老師再負責出幾道相類似的題目給學困生做,直到過關為止。這樣,既提高了學困生的解題能力,又提高了優生的綜合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人人有提高。

經過探索和實踐分層作業,數學作業由單一的形式變化多形式的、開放性的、選擇性的,提高了作業的有效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困生一天天在進步,他們對今後的數學學習增強了自信心,不再總是等著別人完成作業後再去「借鑑」,他們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中間層的學生提高了解題速度和能力,有幾個已躋身優生行列。

優生在發散思維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總之,堅持「分層作業設計」這個思路,對我們的孩子的發展,對我們的教學效果的提高都會是「雙贏」的。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實踐研究 課題組階段性總結 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乙個必要環節,也是教師檢查學生學業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手段,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乙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設計作業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同時,作業的功能不僅在於鞏固與反饋,它能夠激發孩子繼續...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施

作者 閆鑫 新一代 2019年第06期 摘要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關注每乙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乙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乙個學生的智慧型潛能。然而教學發展到今天,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因材施教是擺在我...

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課題研究計畫

西坡小學李向東 一 課題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課題提出背景 作業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助於所學知識的鞏固 深化,有益於技能 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但傳統的作業布置,大部分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仍是教輔用書中的習題,這種習題形式單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題型,而學生做作業則是個人操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