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科學研究1 3章名詞解釋

2022-10-04 15:36:13 字數 3220 閱讀 5268

1—3章

所謂研究設計:就是研究者在遵循科學認識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對具體的課題的研究活動中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工作和活動過程進行構思和計畫,協調科研活動的各種要素,以便正確有效地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目的,獲得科學結論的活動。

研究假設:是在科研活動中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研究者所要具體**的問題的本質或規律所作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的解釋,是研究者針對某一研究課題在研究活動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研究結論。

文獻:是泛指運用文字、圖形、符號、音像等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切有價值的典籍,包括手稿、電腦軟體等。

學前教育文獻:則是指記載了有關學前教育知識和資訊、對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有價值的各種文獻,它是對人類從事教育活動,尤其是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客觀記錄。

研究能力:決定研究工作的成敗或價值高低的乙個重要方面,就是研究者自身的主觀條件,即~~~~

檔案資料:是人類在各種社會實踐中直接形成,並具有原始性和儲存價值,其種類和內容都極為豐富有價值的資訊較多。主要種類年鑑、學術會議文獻等。

文獻檢索:研究者運用科學的方法從圖書館和資料中心查詢文獻資料的活動。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全面蒐集和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整理、分析鑑別和比較,就一定時間內出版發表的有價值的文獻的主要內容所撰寫的評述。

抽樣:是從總體中選取樣本的過程,是科研活動中選取研究物件的方法。

所謂樣本是從總體中抽取的、對總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個體就稱為樣本。

總體:又稱研究總體,它是指在課題適用的時空範圍內研究物件的全體,即全部研究物件的總和。

隨機抽樣:也叫概率抽樣,就是在抽樣樣本時,嚴格遵循隨機性原則的抽樣,即通過某種隨機化過程以保證總體中每乙個個體(單位)都有同等被選人樣本的機會。

系統隨機抽樣:也叫等距抽樣,這種抽樣方法是先將總體中各個個體按某一標誌或順序排列並編上號碼,然後計算出抽樣間隔,從第一間隔中選出乙個號碼作為樣本號,爾後按數量的相等間距從每乙個間隔中抽取乙個個體,直至抽滿規定的數目為止。

基礎研究:又被稱為基本理論研究,它是以建立和發展某門學科的理論體系為目的的研究。

應用研究:是將基礎研究的理論成果應用於特定的實踐活動,尋求有效的途徑行業方法來解決教育活動現存的實際問題的研究。

定性研究:是著重運用描述性分析來試圖理解某種現象或問題的性質或意義的研究。這類研究較多運用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來從整體上探索研究內容的「內在的」、「本質的」性質、特點、意義等,著重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理解。

定量研究:主要是運用資料和量度來描述研究內容的特徵或變化的研究。它較多注重對客觀事物產生或變化的原因和事物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進行考察

縱向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乙個相對較長的時間裡對學前教育中的某種現象和問題進行系統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蹤研究。

橫向研究:是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現象或問題在同一時間內對某乙個年齡(組)或幾個年齡(組)的兒童的行為表現進行考察和比較的研究,也叫橫斷研究。

實驗室研究:就是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研究。實驗室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的需要所專門設定的研究場所。

研究者設定實驗室的目的是要排除或控制某些無關因素對活動的干擾,以提高研究活動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現場研究:是指人們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開展的研究。現場研究在研究某個教育現象或問題時,不改變該現象和問題所存在的條件,有利於研究者從更廣闊的視野或更深的層次中來揭示或認識現象或問題的性質和特點。

個案研究:是研究者選取乙個特殊個體或典型案例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的研究。

成組研究:是研究者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選取較多的研究物件組成若干被試組,對被試組中的每個個體都進行系統考察的研究。

科學/ 科學方法: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理性認識,表現為系統化得知識體系。

科學研究:是人們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採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規範,**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以便發現新事物,獲得新知識的社會活動。

客觀性原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必須尊重事實,以事物的本來面目為依據,反對主觀臆測,妄自論斷。它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研究者在學前教育科研活動中運用系統的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以提高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動內外,在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在工作中的相互關係,優化研究活動的各種因素,追求研究活動的整體功能。

倫理性原則: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動遵循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不侵犯研究物件或研究參與者的權益,避免給他們造成身心傷害。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研究者以科學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學前教育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的研究。

教育性原則: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和科學性水平為研究活動的宗旨,在研究過程中使研究活動符合學前教育的基本要求,並盡可能做到研究活動和教育活動的和諧統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對兒童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科研課題:科研活動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科研活動的主題。它是科研工作者在專業學習或實踐活動中經過反覆思考或一系列的操作步驟,從業已出現和形成的理論或實際問題中挑選出來並確立為某項研究活動所要具體解決的課題的問題。

理論性課題:又稱基礎性研究課題,主要是指旨在探索和揭示學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學前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豐富學前教育的基礎理論,擴充套件新的研究領域的課題。

價值性原則:就是要求研究者在選擇科研課題時應具體分析和衡量課題的研究價值,盡可能地選擇有較大研究價值的課題開展研究工作。

可能性原則:就是研究者應根據主客觀條件來選擇研究課題,以保證課題的研究工作能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乙個較長的時期內研究活動在內容上的取向,它規定了研究者選擇課題的領域或範圍,使研究工作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和積累性。

創新性原則:要求研究者選擇的課題時該領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使研究過程或研究的結論能有新的發現,產生新的認識,為人們提供新的知識。

課題論證:通過蒐集和運用各種理論和事實依據對課題的科學性及課題研究活動的價值性和可行性進行確認和評估。

應用性課題:是指以改造學前教育實踐活動為目的,在基礎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具體的各種學前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法的課題。

描述性課題:是指對學前教育的某種現象進行具體描述和分析的課題。

因果性課題:是探索和揭示學前教育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的課題。

**性課題:是指在認識某些學前教育現象及其因果關係的基礎上探索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或發展狀況的課題。

研究計畫:是研究者在研究設計的基礎上對研究活動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動的過程所作的全面規劃,是指導和規範研究活動的綱領性檔案。

隨機性原則:就是指抽樣時應使總體中每個個體都有同等被選人樣本的機會或概率。

觀察法:是研究者運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儀器裝置對處於自然狀態中的客觀事物進行有目的、有計畫的考察和探索,從而獲取科學事實、探索科學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複習要點

14.經驗總結法 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狀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提供的事實,對教育現實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公升到教育理論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15.作品分析法 研究人員有目的地為研究物件確定乙個主題,研究物件按照預定程式完成作品,通過對研究物件的活動作品進行分析,獲取研究所需要的資訊,從而對研究物件作出評價的一...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6.從個別性的前提推論出一般性結論的思維方法是a.歸納b.演繹c.分析d.綜合 17.在研究自然和社會現象時以分析他們的起源和發展過程為基礎的一種研究方法,稱為 a.系統方法b.資訊方法c.結構功能方法d.發生學方法18.定性分析主要是對資料進行 a.系統描述b.歸納的邏輯分析c.因素分析d.演繹...

學前教育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1.保持是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它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2.注意廣度是指人在比較短的時間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覺到的事物的數量。3.家長學校是向家長系統介紹家庭教育知識的一種形式。家長學校經常開設系列講座,充 實家長的保教知識。4.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