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16《小石潭記》基礎知識學案蘇教版

2022-10-02 04:15:04 字數 1674 閱讀 2552

《小石潭記》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寫情。

【學習重點】

1.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2.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寫情。

【學習難點】

1.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2.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寫情。

【教學過程】

一、熟讀原文,翻譯句子、識記重點字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從小山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見水聲,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珮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我)心裡很喜歡它。

西:向西篁竹:成林的竹子; 樂:以……為樂;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開出道路,往下見到乙個小水潭,水特別清澈透明。

下:向下,往下清洌(liè):清澈;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潭)由整塊的石頭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捲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以:相當於「而」,表承接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著,纏繞著,搖動著,連綴著,參差不齊,隨風飄盪。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石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似的。

可:大約許:左右;

空:在空中所依:依靠的東西;

6.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陽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

下:向下佁然:愣住的樣子;

7.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覽的人逗樂。

俶(chù)爾:忽然;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過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長蛇爬行那樣彎曲,有的地方露出來,有的地方被掩沒了,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

而:表修飾,不譯鬥:像北斗七星那樣;

蛇:像長蛇爬行那樣; 明滅;或現或隱;

9.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其:那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可:能其:指它的,指溪水的;

10.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坐在石潭上,四下裡竹子樹木包圍著,靜悄悄地沒有其他人,使人心神淒楚,寒透骨節,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寥:空虛,寂靜悽:使……淒楚;

寒:使……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

愴:悲傷邃:深;

1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那種環境太淒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以:因為清:淒清居:停留;

乃:就之:指代小石潭的景物; 去:離開。

12.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一同去遊覽的人: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

1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我帶著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乙個名叫恕己,乙個名叫奉壹。

隸:隨從從:跟隨;

八年級語文教案 《小石潭記》教學片段及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案 背景介紹 切入角度 運用改編法進行突破。有些文章的主題 內容 人物形象不好把握,這時,你可以嘗試對文字進行改編,把遊記改成導遊的解說詞。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如何品味本文的語言 體會寫景的特點,可通過讓學生們來當一回導遊來實現 1 熟讀成誦,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2 小組合作 給 小石...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小石潭記》知識點整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人物介紹 柳宗元 773年 819年 字子厚,唐代河東郡 今山西永濟 人,著名文學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 永州八記 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 柳河東集 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

七年級上冊《小石潭記》複習指導

小石潭記 七年級上 複習指南 背誦篇目 一 字句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關鍵字 西 向西。行 走。篁竹 成林的竹子。樂 以 為樂。因為 而感到快樂 對 而感到快樂 之 代詞,指 聽到 如鳴佩環的水聲。句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流聲,好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