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學生學習方式

2022-09-30 13:57:03 字數 1202 閱讀 1569

學生是有著完整的生命表現形態,處於發展中的,以學習為任務的人。教育也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而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勢在必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

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提倡以「主動、**、合作」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方式。

那麼,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呢?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是通過問題解決的方法發展問題解決能力的一種學習形態,其以課程為載體,貫穿和滲透於各學科的學習過程之中。是建立在主動性、探索性、合作性三個緯度之上的組合。

在我國,研究性學習是針對於長期佔壟斷地位的「系統學習」而提出的。「系統學習」往往把學生置於一種知識分割、機械練習、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嚴重脫節的教育體制之中,不利於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研究性學習,旨在打破分科主義課程的束縛,是促進中小學課堂教學從「灌輸中心」轉型為「對話中心」的一種課程創新。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其最大特質是「跨學科性」,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超越了傳統的課堂,傳統的學科,傳統的評價制度,牽涉自然、社會、文化及人類自身的嶄新的課程領域。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是教學條件下學生的高質量的學習。相對的是「被動學習」 、「機械學習」 、「他主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其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比接受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與開放性。

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呢?

首先,要求教師在現代課堂教學中要有與時代要求相吻合的教學觀,其核心成分應是在現代課堂教學設計和展開中應注意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匹配與錯位,為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單純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全面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錨位」和「腳手架」。

其次,要明確教師的職責,轉換教師的角色。教師應由傳統的傳道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合作的夥伴。

第三,教師要成為課程資源的提供和開發者,尤其要合理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給學生以實踐的環境和研究的話題,以充分落實研究性學習。

試論在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1.體驗性學習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 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 靜止的,具有自閉性 被動性...

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

摘要 陶行知先生曾以 雞吃公尺 的演示來闡述教與學的關係。他先是強摁住雞,抓把公尺去喂,雞因害怕,不吃反躲。先生又退至遠處,雞平靜下來,向公尺尋去,自找公尺吃。先生通過 公尺餵雞 和 雞找公尺 告誡我們要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給學生以寬鬆的環境,讓其自主,主動地去尋求知識 獲取知識,而不能把知識強加...

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

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 匯報材料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 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 富有個性地學習,已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那麼,怎樣轉變呢?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既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又是...